夏季皮炎多 源于汗多不清除
夏季皮炎是夏天发病率最高的皮肤病,而罪魁祸首就是汗液。专家王玉茹介绍说,夏季皮炎是与夏季气候条件关系最明确的皮肤病,表现为红色的粟粒状小丘疹。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渗液、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渗液,好发于成年人的躯干以及四肢内侧,当气温下降时病情明显好转。汗液里代谢废物的浓度与夏季皮炎症状的轻重有很大关系。汗液里的成分与尿液相似,含有大量人体组织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乳酸、氯化钠等,这些代谢废物均属酸性物质,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可使皮肤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聚集。汗液里代谢废物的浓度大,皮肤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就强,反之就弱。人体中等量出汗时,汗液中的代谢废物含量是最高的,此时最容易引起夏季皮炎。夏季高温和闷热天气多,人体的汗液增多,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汗液里的化学成分刺激皮肤,便可引起夏季皮炎。
王玉茹提醒说,预防夏季皮炎,衣着要注意通风、吸汗,并经常用温水清洗汗液。有的女孩子夏天喜欢穿非棉类的紧身衣物,透气性差易给夏季皮炎带来可乘之机。平时还要多喝水,以利稀释汗液里的有害成分。患了夏季皮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外用药涂擦止痒。一定注意不要用热水烫洗患处以止痒。热水烫后,会使皮下血管更加扩张,红肿加重,渗液增多,对康复不利。
睡凉席喷花露水 也要当心惹上皮肤病
夏季人们习惯睡凉席,有的人在身体接触凉席的部位出现刺痒,并起小红疙瘩。这是凉席导致的螨虫皮炎症状。王玉茹说,凉席的缝隙中很容易寄生螨虫等,它在人的皮肤上叮咬,就会出现红肿的小红疙瘩,从而出现刺痒、疼痛感。因此,凉席除经常用温水擦洗外,还应时常放在阳光下晾晒。身体爱出汗的人,睡前最好在凉席上垫一层吸汗的棉布。除了螨虫叮咬外,有些人对草、芦类凉席也有过敏反应,皮肤上会出现豆粒大淡红色疙瘩,奇痒难忍。这是一种接触性皮肤病。有过敏反应的人宜睡竹制或藤制凉席。
王玉茹提醒说,喷花露水和涂防晒霜也有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夏天很多人使用花露水防痱避蚊,有的人对花露水的成分过敏,用后皮肤出现发红起丘疹等反应。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发病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往往几天后才出现症状。因此,对于一种新花露水,第一次使用时喷的面积不要太大,几天后未出现皮肤异常,再大面积使用。防晒霜也是如此,最好先在手腕上方的皮肤上搽几天,没有反应再往面部搽抹。
王玉茹说,夏季空气潮湿,是真菌病的好发季节。每隔两天,可把家里的大小毛巾用开水煮沸消毒,不方便开水煮沸的可拿到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杀菌剂。
长期室内工作 更易被阳光所伤
夏天光感性皮肤病高发,如日光性皮炎等。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易致此病。有的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与阳光接触的机会少,自认为就不会得日光性皮炎,其实并非如此。王玉茹说,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对阳光过敏的疾病。每个人皮肤敏感性不同,有的人晒1小时左右就得病。
一些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很少直接接触阳光,会对阳光变得更加敏感。患者通常在日晒后1至2天发病,在暴露的部位出现丘疹、血疱疹、水疱,有瘙痒感。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反复日晒不及时治疗,还会形成慢性皮炎。预防光感性皮肤病主要是注意避免光敏物质和日光的直接照射,应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日晒,以减少大部分中波紫外线的辐射。
夏季养生保健的四个注意事项
第一,宜防中暑
夏季气温高,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在烈日下远行,或房屋不通风;当外界温度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极易发生中暑。因此,应尽量避免烈日曝晒,避开高温环境,适当饮些绿豆汤、茶、银花露、芦根水等解暑降温饮料。
第二,宜防伤湿
夏季多雨,加上不讲究饮食,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及冷饮,或者大汗后用冷水洗澡,容易导致人体伤湿,而出现头昏困乏、身重无力、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等症状。因此,夏天要注意防雨,不要暴饮生冷食物。同时,不可久居湿地。
第三,宜防受凉
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电风扇、空调等是夏天室内主要降温器具。但是,注意不要过多使用或入睡后使用,以防体温骤降。另外,还要避免在露天、过道有穿堂风处卧睡,以免受凉。夏季感冒,因多夹有暑湿而缠绵难愈,要格外小心。
第四,宜防疫病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适宜细菌及一些致病微生物生长。加上大量饮水,冲淡胃液,消化功能减弱,往往会使胃肠抗病能力降低。一旦食入被污染以及变质的食物,容易发生痢疾、食物中毒、肝炎等肠道。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夏季养生注意“三防”
《黄帝内经》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了 养生 和四季的关系,即: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要顺应自然,做到天人合一:“天覆地载”——天在上方如同一个被子,地在下头起到承载的作用;“万物悉备”——天和地为万事万物提供了生长生存的一切必备条件;“莫贵于人”——万物之中,人是最可贵的,是吸纳天地之灵气繁衍而来的最为顶尖的生物;“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四时之法成”——人要适应四时的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特别介绍了夏天的规律,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这个最繁华的时节,因为天气与地气相交,为万事万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由于夏天夜短昼长,人要顺应自然规律,稍微晚点睡,稍微早点起,得应夏季的气候规律,这就是 养生 的道理。
怎么 健康 地度过酷夏呢?
先要了解夏季的特点。夏季按照农历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诸节气。夏季的特点,可概括为:暑热、暑湿、暑邪。“暑”字,上“日”下“者”,是一个人头顶一个大太阳。用一句话来描述: 天暑下迫,湿气亦重,上蒸下湿,湿气与热邪相结合。 人在中间就像在一个桑拿房,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面,特别难受,也因此把夏天叫做“苦夏”。夏天一定要重视 养生 和锻炼,这样夏天度过了,身体会更加好,如若不重视,身体就会走下坡路。
暑邪是指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外邪,包括中医中的热邪、风邪、湿邪和毒邪。 夏天万事万物都欣欣向荣,邪气也一样,在夏天拥有了很好的传播条件,比如蚊虫叮咬,传播了病菌;夏天的食物不容易保鲜,也容易滋生病菌。
暑热、暑湿、暑邪影响着每个人的身体 ,一是消耗多,排汗多,代谢快;二是吸收减少,被湿邪阻碍,导致胃口不好;三是睡眠不足,白天短,气温高,潮湿使得睡觉不踏实。
这三点又导致了以下症状:汗多、纳差(胃口不好)、乏力(消耗增多吸收减少)、烦躁、胸闷等。那相应的,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呢?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夏季的三防。
夏季“三防”的出处源自明代 养生 学家汪绮石的《理虚元鉴》,其指出: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
01
防暑
首先,要记住时间节点 :10点到16点是比较热的时间段,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其中12点到14点为最热时段,建议室内避暑。
其次,要避开高危的区域 ,包括车内(湿气重、空气差、温度高)、闷房间(不通风)。
再次,外出时要备好四样法宝 :帽(遮阳)、伞(防紫外线)、霜(防晒)、药(驱虫)。
第四,穿着方面不要打赤膊,要选择宽松,适于发汗的服装。
02
防寒
就是防因暑取凉。古代夏天寒邪来源少,现代主要是空调,要禁止空调直吹。因为空调送风与自然界的风有两点不同:一是温度恒定,二是风向和风速缺少变化。若空调吹出的寒风直吹入人体的毛孔,会引发头痛、背痛等症状。
相应的,我们就要进行毛孔的锻炼。 人体的毛孔一天24小时持续工作,外界的风寒暑湿都是从毛孔进入身体,身体内的热量也随着汗液从毛孔排出。当寒气侵入则毛孔迅速闭合,就起了鸡皮疙瘩;当外界温度高,则毛孔开启,向外排汗。如果不加以锻炼,毛孔的调节功能就会减弱。
那么应该怎样锻炼呢?
第一,避免在恒温的环境中 ,如夏季在空调房间工作,要每隔半小时左右调节一下空调的温度,以上下5 为宜; 第二,夏季忌以冷水冲凉 ,水温在35 -37 ,给予适宜的温度让毛孔适应变化,不要图一时之快。
03
防湿
第一要勤洗晒衣被。 衣服上沾染了汗水,盐分对皮肤和毛孔有害;潮湿也会引起被子发霉生虫,建议晒出阳光的味道后再使用。
第二,不久坐。 夏季空气湿度高,久坐会导致湿气进入身体,久而久之会湿聚关节。
第三常看温湿度计。 人对温度有直观感受,但是对湿度不敏感,湿度高时,可用空调或抽湿机除湿。
以上,就是夏季人们需要注意防护的三个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在介绍夏季 养生 的同时融入了中医之“道”。读者一旦掌握了道理,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往往万变不离其宗。
遵循中医之道,顺应自然,让我们 健康 地度过夏天!
源:《其实你可以更 健康 》
图源:网络
编辑: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