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正在心理诊室坐诊,突然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刚坐下未说出一句话,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便泪流不止,好几分钟才平静下来。从他哽咽的叙说中得知,他是个老公安干部,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老两口退休后安度晚年。可三天前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来到老人家里,一下子把4张下岗证摆在老人面前,不断地埋怨老人当年在位时,没给他们安排个好单位,现在都下岗了,今后咋办?老人心理非常难过,长期以来靠单位吃饭的传统观念使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几天常感到头痛、胸闷,体检时发现老人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经过耐心的心理疏导治疗,老人心情才有了好转。

老人的这一心理现象在临床上称之为“心理饱和”现象,是指心理承受力到了极限的程度。在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它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忧郁、失眠,甚至诱发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


但是“心理饱和”并非不治之病,老年人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就此例而言,首先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子女心情不好的时候,要给予安慰和指导,共商对策,经过分析目前确实无法解决也不必埋怨或紧张,而应当有勇气去改变环境,创造适合你的生活天地。要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参加一些健身运动,与亲朋友好叙说叙说,分散一下紧张情绪,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饱和”给老年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如有心理疾患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经过心理医生耐心的疏导和药物治疗,加上家庭与社会的配合,老年人的身心一定会恢复健康。

快要高考了,小孩在学校学习跟不上,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分析原因。是主观上不努力是由非智力因素还是智才因素引起的,如果主观上不努力就应帮助思想上的转变,最好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关注于在学校的表现;如果是由于智力因素跟不上,可以找补习班有针对性单补。现在距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还来得及。

离高考70天,你们当时都是怎么做的?

第一,适当减少复习时间,增加娱乐、锻炼、散步时间。复习效率、复习质量与复习时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疲劳战术的效率肯定是低的。
临近高考,状态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休整非但不会影响复习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饱和的最有效方法。
第二,复习形式要有变化。许多考生的复习就是做题,越做“心理饱和”现象就越严重,其实高考复习越是临近高考就越要回归课本,因此不妨少做一点题,多看看《考试说明》,多看看课本,改变一下复习方式。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三,“心理饱和”现象在各学科上表现也是有差异的。凡是反应比较重的学科可以暂时少安排时间,反应比较轻的学科就多安排一些时间。
第四,抓住中低档试题。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复习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第五、改变学习环境。大脑喜欢空气清新,卫生整洁的环境,考前的复习不要长时间呆在室内,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到户外环境好的校园、公园,开阔的地方进行回想整理型的复习。
总之,考生的最后复习要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要和自己较劲,要豁达、从容,复习什么都会有收获。

临近高考,但是成绩一直提升不上去,越来越没有信心。怎么办?

少年,也没有更细节的描述,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所以只能提供一些通用的办法~

但是无论如何现在是需要你自己去拯救自己的时候了!

-----------

你有目标学校吗?

没有的话,找一个目标学校;有的话最好。

对照着这个目标学校往年的分数线,

给自己的的各个科目按照擅长的程度分配一下分数的范围:

比如语文要120分,数学要90分,英语要90分。

接下来做三件事:

找到你所有科目任课老师,问他们如果想要达到这个分数,你需要做什么,请他们帮你把知识点圈出来。

根据你要掌握的知识点给自己列一个单独的复习计划,细到每个小时该干什么,每天做好总结(如果你不擅长做计划,也可以请老师帮忙,但是不能完全听他们的)。

每周给自己做一个小测试,检验复习结果。

只要多几次看到小进步,你的信心就会慢慢的回来了;重点是你不要想太多,只要把结果落实到行动上就行了,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要的,那就返回去再来一遍。


高考在6月份呢,你还有5个月的时间,什么都可能发生的哦~加油~

调整孩子心态最好的办法

调整孩子心态最好的办法

调整孩子心态最好的办法,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也会有烦恼,家长们应当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机会,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调整孩子心态最好的办法。

调整孩子心态最好的办法1

一、罗森塔尔效应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大凡当过老师的都知道,也一定还记得心理学中有那个著名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二、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过程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他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三、罗森塔尔效应原理

森塔尔认为,教师收到了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了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最后使期望成为了现实。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结果

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那么,推而广之我们周围人的爱和期待也会影响到人的发展。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给了学生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家长对小孩的期待应该同样如此。

五、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家长的启示

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有时候,我们的一念之差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人下地狱。尤其是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潜意识,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学会欣赏、鼓励孩子。不要流露出对孩子的不屑或者总是批评孩子,说你不如张某某,不如李某某。说你做作业怎么这么磨蹭、这么拖拉……这是我们教育孩子所犯的常见的重大的过错。

六、要求我们家长做到的两点

1、家长本身要做一个乐观的人

做家长的自己要善于学习,为人处世要随和,性格要开朗乐观。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而不能做一个悲观主义者。一个悲观的家长没法培养出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

2、不吝惜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

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包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定不能吝啬自己对小孩的鼓励和表扬,更多的正面的暗示、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将会激发小孩的潜能,会使他朝着预期的方向进一步的发展。而不是太多的指责和埋怨。

之所以在此分享这个心理学知识,是因为该理论对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教育小孩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能够学习该此理论并且真正的入脑入心,并且内化为行动。及时的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潜意识,学会欣赏、鼓励和赞美、表扬自己的孩子。这样小孩也一定会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调整孩子心态最好的办法2

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这四种心理现象

1、高原现象

在地理学上,有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在心理学上,往往表现为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的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短暂下降的现象,类似高原地形一样。但在突破高原现象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呈上升态势。

2、心理饱和现象

由于不断地重复同一要求,导致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不能再继续接收的程度,并因此影响到了工作或学习的效果。进入高三后,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而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的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过于单一,常常会出现心理饱和现象。

3、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但处于巅峰时期的他也曾在1965年和1968年两届奥运会上因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但在重要赛事中发挥失常的现象。

4、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

正确认识,适当的紧张和焦虑对考试是最能激发潜能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增加学生的“战斗”欲望。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做到自信且从容、紧张且有序。

合理宣泄、适当倾诉。呐喊宣泄、击打沙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带领孩子来到我们行政楼一楼的心理咨询中心,这里有专门的宣泄室及专业器材。

自我放松。可采用呼吸放松法,具体做法为: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在呼吸时还要想象着将紧张徐徐地被驱除了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学习是一项脑力活动,若想学的好,就要时刻保持精力充沛、大脑清晰、反应灵敏。当睡眠不足时,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影响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也会导致精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高三学生时间宝贵,日常睡眠不足,同时情绪焦虑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保证午休和夜间良好睡眠、劳逸结合是习以为常却不一定能够坚持做好因此需要十分重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