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营养保健婴儿营养食谱之鱼味蛋饼婴儿不宜食蜂蜜 婴儿的某些异常表现实属正常,年轻的妈妈不必惊慌。

1.呼吸不规律:新生儿的呼吸不但浅表,而且也无规律,有快慢不均现象。这主要是新生儿肋间肌软弱、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软弱且浅,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所以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这属生理现象。警示:若有面色发紫及其它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

2. 下巴抖动:新生儿出现下巴不自主的抖动,不伴其它症状,属正常生理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警示: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免由于小儿受冷而出现下巴抖动。

3. 肢体卷曲:胎儿在宫内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曲起的姿势。出生后仍暂时保持着原有的胎儿体形,大约到满月后消失。双足内翻三个月后就会正常,所以小儿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四肢呈屈曲状态,这些表现都属正常现象,它与胎儿生前在子宫内的位置有关。

4. 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往往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生后不能立即进食或进食量少,再加上每天排出大小便,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使体内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10天内即可恢复。警示:如10天后仍未恢复,应寻找原因。

5. 打喷嚏: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新生儿鼻腔内血运丰富、鼻腔狭小、鼻脸短,有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绒毛、尘埃等均可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妈妈不必担心,注意保暖就是了,且莫动辄服感冒药。

6. 溢奶:新生儿的胃是“横躺”的。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以及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也尚未完善,关闭不严,容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尤其是喂奶后立即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更会发生溢奶现象。有时用奶瓶喂乳汁或水时,由于其奶瓶的乳头没有被完全充满,致使小儿吸入空气,造成胃体膨胀而引起溢奶。

警示:溢奶不同于吐奶,吐奶量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是一种病态,应去看医生,溢奶是生理现象,注意喂奶技巧,喂后轻轻抱起小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用手拍其背部2-3分钟,待听到打嗝声再放到床上。喂奶后勿换尿布,不要让小儿哭闹,取右侧位可使溢奶减少。

7. 女婴阴道出血:女婴于生后一周左右阴道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胎儿在体内受母体雌激素水平作用,出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及阴道上皮组织脱落,医学上称为“假月经”,属正常生理现象。

8. 乳房增大:母亲怀孕(怀孕食品)后,体内孕激素、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直到分娩前达到高峰。这些激素能促进母体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受到影响。因此有的新生儿会出现乳房增大。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激素消失,增大的乳房也就渐渐消失了。因此父母切忌紧张,更不应挤乳头,以免发生感染。

9. 皮肤黄染: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变黄,但过7-10天后,黄色逐渐减退而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警示:若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发黄,且很快加重,或两周后黄疸仍不消退,应考虑是病理黄疸,需到医院治疗。

10. 马牙:新生儿齿龈边缘或在上腭中线附近常会有乳白色的颗粒,乍看起来像长出牙,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一般经两周左右可自行吸收或脱落,不必治疗。更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粘膜,引起感染。

11. 脱皮:新生儿皮肤脱落是正常现象。新生儿皮肤最上层表皮的角化层,由于发育不完善,容易脱落。另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不够发达,细嫩松软,使表皮和真皮连接不够紧密,表皮脱落的机会就多。

12. 打嗝: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不是病。这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致。

13. 惊跳:新生儿在睡眠(睡眠食品)时常常出现惊跳,属正常现象。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容易“泛化”,凡是大声、强光、震动以及改变体位都会使小儿惊跳起来。新生儿惊跳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宝宝食品)身体任一部位,都可以使其安静下来。

警示:新生儿惊跳应与惊厥区别开来。惊跳表现为双手向上张开,又很快收回,有时还伴有啼哭。新生儿惊厥则表现为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吸呼不规则,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看医生。

14.体温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易稳定。受凉时,新生儿没有颤抖反应,只是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产热。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按体重比例计算比较大,皮下脂肪又薄,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过高,或盖得过多,又未补充足够水分,可使新生儿体温升高。所以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就应让新生儿处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夏季要通风,多饮水;冬季要注意保暖。

(实习编辑:杜丽仪)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相信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孩子的健康,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父母还是要应该先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的保健知识。下面是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1

   1、新生儿访视

  在新生儿出院后的24小时内,各级卫生院医生或乡村医生,进行入户访视,至新生儿28天共访视3-4次。

  访视内容包括看新生儿一般状况,出生及接种情况,全面体格检查,指导母乳喂养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予以处理。

   2、新生儿先天疾病筛查

  在医院新生儿出生时,由医生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血片,送交儿童保健所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种先天代谢病的筛查。

   3、儿童定期体格检查

  根据年龄不同,各级卫生院医生对1岁以内小儿每年查体四次,1岁-3岁小儿每年查体二次,3岁-7岁小儿每年查体一次。查体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色素、口、眼、听力、智力及血液化验等项目,及时发现异常予以矫治。

   4、儿保专科门诊

  儿童保健所及各区县妇幼保健所(院)开设专科门诊,设有保健咨询、遗传优生、心理卫生、营养不良、多动症、低体重儿、脑瘫康复、口腔正畸、弱视矫治等,以维护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儿童保健包括哪些内容

  1、新生儿访问,访问新生儿在新生儿出院后24小时内,医生进入访问,新生儿28天前需要访问3~4次。

  2、先天性疾病筛查,新生儿出生时,医生采集脚后跟血,制作滤纸血片,送往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两种先天性代谢病筛查。

  3、儿童专业门诊,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发育。

  4、儿童定期体格检查,按年龄分化,各级卫生院医生对1岁以下儿童每年检查4次,1岁~3岁儿童每年检查2次,3岁~7岁儿童每年检查1次。检查身高、体重、嘴巴、眼睛、鼻子、智力等,发现异常并矫正。

   儿童保健工作的意义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什么出身还是什么样子,孩子都有尽可能好的人生,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样的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成长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儿童保健工作有助于解放劳动生产力,让父母放心,更好地投身社会劳动。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2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如下: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胎儿的发育与孕母的健康、营养状况、疾病、生活环境和情绪等密切相关,故胎儿期保健亦即是以孕母的保健为主。胎儿期保健的主要任务是: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保证充足营养、给予孕母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产时感染、预防并及时处理围生期新生儿疾病。

  (二)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在生后1周内,主要内容有:出生时护理、新生儿居家保健、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皮肤护理。

  (三)婴儿期保健 保健重点是合理喂养,尤其强调母乳喂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坚持户外活动,用带有声、光、色的玩具促进其感知发育和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

  (四)幼儿期保健 本期对幼儿除供给丰富的营养素外,应注意训练儿童的自行进食技能、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和大运动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自我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学龄前期保健 学龄前期儿童应注意培养其学习习惯、想象与思维能力、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和与人交往、保证充足营养、预防意外事故。

  (六)学龄期与青春期保健 此期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生活、供给充足营养、进行法制教育。在青春期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以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确健康的认识。

  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3

   一、什么是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营养与喂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监测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

   二、儿童保健做什么

   1、儿童保健对象

  从胎儿至18周岁的儿童,重点是7岁以下儿童。

   2、儿童保健基本内容

  新生儿家庭访视、生长监测、定期健康检查、喂养指导、发育行为筛查、五官保健、预防接种。

   3、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发育的监测,检查时间一般如下:

  出生时(由产科或新生儿科医师检查)、

  出院后7天内(保健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1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岁半、2岁、2岁半、3岁、4岁、5岁、6岁,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体检时间,对明显或潜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高风险因素如母亲妊娠期存在并发症,宫内、出生时或出生后缺氧、感染、畸形等,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减缓等要增加体检次数。

   4、健康检查项目

  常规体检门诊首先对来诊的儿童测量体重、身长(身高)、头围,用标准规范的百分位(离差法)参照值对上述测量值进行评估,评价宝宝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中体格生长水平或生长速度、体型匀称度。

   询问喂养史(膳食调查)、疾病史、预防接种史、家族养育环境、神经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是否通过等。

  之后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囟门大小、眼耳口腔有无异常,能否追视追听,有无斜颈及肿块,心脏听诊有无杂音,双肺及腹部有无异常,四肢活动度如何、肌张力高或低,有无足外翻或内翻,髋关节有无异常,外生殖器是否正常,该年龄里程碑式的发育(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适应能力)是否达到等等。

  根据以上详实监测结果,得出宝宝体格发育系匀速、增速、减速,神经心理发育正常、异常、可疑,能量摄入足量、超量、不足。

  早发现偏离和异常,对不良的家庭护理、喂养、教养进行纠正治疗,同时给予预见性指导,防患于未然。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进入“儿童早期发展训练”,发育偏离儿童转入相应专科(如心理科、康复科、儿科、外科等)作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幼儿园卫生保健小常识有哪些?

幼儿园卫生保健小常识有:

1、发现孩子眼睛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切忌滥用眼药水。婴幼儿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2至3岁的幼儿应开始学习做视力保健操。

2、厌食或偏食的幼儿应及时治疗,多给其进食蔬菜或水果,以防止鼻出血。不能让幼儿得到可以塞入鼻孔的小东西,避免物品意外损伤鼻脸或嵌入鼻内。

3、气候变化的时节必须预防感冒,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以免引起药物中毒耳聋。

幼儿园卫生标语有哪些:

1、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

2、青少年就是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

3、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4、上下台阶慢慢走,小心滑倒要谦让。

5、用爱心呵护天使稚嫩的翅膀。

6、礼貌和文明就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7、用心呵护绿色,用爱浇灌校园。

8、小朋友,要警惕,异物不放口鼻里,吞进肚里有危险。

9、顺手捡起就是的一片纸,纯洁的就是自己的精神。

10、儿童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就是明天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