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噪音 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戒挖掏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维生素C和鱼肝油。

慎用药 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中)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熄肝火: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发生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多补肾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加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以及吃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老年性聋的预防和康复

1、注意饮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戒烟少酒,不要暴饮暴食,多吃含纤维索和蛋白质较多的蔬菜,水果等。
2、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健康平和心态,心情起伏太大容易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失衡,会诱发或加重内耳缺血、水肿等,从而损害听力。
3、经常按摩: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关系,对耳朵四周相关穴位进行局部按摩能活络血运,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4、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积极治疗这“三高”可改善内耳微循环,预防钙盐沉积和纤维增生,对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非常重要。
5、慎用耳毒性药物:尽可能避免使用对内耳听觉器官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奎宁等。
6、避免接触噪音:长时间接触噪音可导致听力损失,噪音能损害高频听力,高频和言语清晰度有密切的关系,高频昕力损失会造成老年人言语分辨率下降。
7、注意保护耳朵:勿用尖锐硬物、不洁净物体挖耳,以免出现伤口感染而妨碍听力。
8、积极防治老年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如果病情无法控制也可能影响内耳血供而损害听力。

老人预防耳聋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第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尤其是缺锌者要多食用含锌丰富的食物,如鱼、牛肉、各种海产品以及苹果、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类食品,忌暴饮暴食,并要戒除烟酒。
第三,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四,远离噪声。避免与噪声的接触,平时应注意听收音机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第五,经常按摩耳朵。如按摩耳廓、捏耳,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起到醒脑聪耳的作用。
第六,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