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首先洗一个澡,让自己香香的,全身上下干干净净的。

第二、 接下来就是精神上的放空。

第三、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坐,心里要平静,口中念念有词,还可以放一些静心的音乐,比如佛教音乐。

第四、 趁此时机脑海里回忆这段时间的喜怒哀乐,自我反省。嗯呢,最后的境界是这是别人的世界,与我无关,获得心灵的自由。

如何进行冥想

第一步,刚开始时坐来来时,你可能发现自己的念头非常的多,内心无法平静下来,内心像有千腾万马,不要着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把野马关进笼子里,我们是要驯服他。
比如在冥想的时候,你的心意总在计划着工作,你就顺着你的心意,想像自己去到工作场所,走进办公室,坐在那里冥想,下次你的意识又跑到了别处,你就想像自己到那个场所的中心冥想,一直这样,心意去到哪里,你就跟着心意去到那里的中心坐下来冥想。你会奇怪,哎,那这样子不还是一直跟着心意跑吗?是的,可是以前你是没有意识地跟着跑,而现在你是有觉知的跟着它。这样子练习,最终念头会越来越少,这样你就能安安稳稳的打坐了。

第二步,专注内心,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心,开始呼吸,想像你的心是整个世界的仁慈之源,将这股能量散发出去,遍布整个房间,再到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这股能量治愈世界。
第三步,冥想结束后不要从你的感受中一下子跳出来,你要尽量的继续维持这种平静。
每天给自己二十分钟的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一切。静坐冥想。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种冥想会给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渐渐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你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心拉回到当下。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练习将自己的心拉回到当下

如何真正进入冥想状态??

一杯浑浊的水,静的时候,才能看到灰尘。当环境静下来的时候,人的杂念似乎”增加“了。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在嘈杂烦恼的时候,没有心思去注意什么。想要让杯子中的水变清,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在那里不管,就行了。没必要刻意去思考,也没必要刻意做什么。

学会让自己掌握那种走钢丝一样的状态。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思考,因为这样本身就是一种杂念。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在一念上,比如将意念专注于呼吸之间,渐渐地杂念就沉淀下去。当忘记呼吸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清澈透明。这个时候人就会五感清晰,一切外在的干扰犹如镜中的影像,过后不留痕迹。入静就是什么都不想,其实就是一种专注的状态。

当练习者真正进入冥想的时候,就会获得心灵的宁静。这个时候,周围的世界和事物对于自身难以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比如你平时很容易走神,无论做什么,难以坚持下去,但是进入冥想状态后,时间的流动就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在不知不觉中,可以在同一个状态下保持很长时间。

沐浴之后,给自己换上宽松干净的衣服,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或是自己很熟悉的、感到安全的地方,不让任何人惊扰,把自己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也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或是沙发上,坐在床上也可,切忌躺着,那样容易睡着。

普通人如何能做到冥想呢?

冥:是死亡,停止,终止的意思。冥想就是让想法念头都终止冥灭,达到平静祥和的状态。


终极的冥想很难一下就做到,所以可以先从相对简单的呼吸练习和内观练习开始。

呼吸的练习:

1. 刚开始最好选择在熟悉固定的地方,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


. 选择让自己舒适的姿势,穿舒适的衣服


3. 专注的开始观察和觉知呼吸

尽量把意识都放在每一个吸气、呼气、呼吸之间的精微停顿。通过专注呼吸,可以有效帮助当下停下其他的杂乱思绪和念头。这过程里,肯定会一不注意就走神了,这是正常现象不用焦虑,发现意识溜走了的时候就用几个深呼吸慢慢把思想重新带回到呼吸上。这样反复练习,从1分钟开始到10分钟,半个小时,循序渐进,静坐明星的时间越来越长,走神的次数越来越少。就会慢慢享受到冥想的益处与平和了。像婴儿和孩子一样。


冥想入门的七种方法是什么?

1、有觉知地呼吸,有觉知地呼吸是一种基本却深奥的专注练习。当气息进出鼻孔时,将你的注意力带向呼吸所产生的身心感受。

感受你呼吸的节奏,轻重,快慢,暖湿,路径,深浅,停顿、情绪等等。(呼吸是连接我们身体、情绪和心灵的桥梁)在每一个呼吸回合中保持你的觉知力;当思想从呼吸上游离时,留意这一现象并将注意力带回呼吸所产生的身心感受。

2、唱颂曼陀罗,唱颂曼陀罗是另一种培养专注力的有效方法。许多灵修门派都会在用这种方法。曼陀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音节或一句话。

基督教徒通常使用“基督心怀仁慈”作为曼陀罗,而许多习练冥想的犹太人则采用希伯来语中的Shma(意为“聆听”)。其他普遍采用的曼陀罗还包括了“Om”,“阿门”以及“唵嘛呢叭咪吽”(其含义为“宝石居于莲花中”)。

3、观想,观想要求你首先凝视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一个圆圈或一个三角形),然后闭上双眼而用心眼去尝试保留这一图像,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内在的视觉。

最终,你可以使用曼达拉(其为自古以来作为冥想工具的、复杂的几何图形)或者观想某位精神领袖,或对你来说有意义的事物。你也可以在冥想的过程中想象一个可供你休憩的宁静空间。

4、仁爱冥想,仁爱冥想不仅提高了专注力,也培养了灵性视野,还改变了我们与自身以及他人的关系。Metta意为“爱”,而Bhavana的字面含义为“培养”。

在这一练习中——你首先将爱意和仁慈赋予自己,然后是爱着的人、一般人、难处的人以及世界上的万物。在做这一练习时,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先通过几个有知觉的呼吸回合来使自己意识归中。

5、内观,内观要求你将注意力转向身体的感受,然后转向情绪、感知以及思想。习练者往往将内在出现的任何思想、情绪或感受进行归类——例如,“现在我有一个可怕的想法”。这一练习有时被称作无选择额觉知,因为你预先并没有选择关注的对象。

6、吠檀多冥想,吠檀多冥想是瑜伽哲学吠檀多的一部分。据说,这种冥想通过连续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测以及回忆自我从而利用心意去超越心意。

这不是某种具体的冥想形式或技巧,因此无法将它进行归纳概括。为了练习自询(吠檀多冥想最普遍采用的形式),你只需要追溯思想的源头,无时无刻都在问这个问题:“我是谁?”——不是将它作为曼陀罗般不断向自己重复,而是一直保持着一种探索式、询问式的态度。

7、动态冥想,动态冥想形式多样(如哈达瑜伽、太极、气功以及行走中的冥想)。如果你没有长时间静坐的渴望,那么动态冥想也许是吸引你投身冥想的方式。在行走中的冥想当中,你沿着一条小径或圆圈来回走动,并让脚步与呼吸合拍。

随着气息进入体内,你抬起一脚跟,接着是脚心,最后上抬前脚掌。随着呼吸的持续运动,你迈步向前。然后,呼气时,将这只脚放置地面,身体的重心也移向它;接着准备好在下一次吸气的时候提起另一只脚。

更多“怎么进行冥想”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