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首先精神病对于家庭来说危害相当大,如果家中有人得了精神病,那么对于家庭来说会有很大的经济负担,也会加重家庭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第二、 精神病不仅对家庭来说有很大危害,对于患者自身来说也同样如此。得了精神病的患者,一般都很难正常的工作,进行社会活动,基本上后半生都只能靠别人养活,一生基本上就这样毁了。

第三、 精神病患者一般还伴随着严重的抑郁症,有比较强的自杀倾向,不仅对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困扰。

第四、 而且精神病患者经常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影响周边其他人的生活,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甚至会有反社会倾向,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轻度精神分裂症有什么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精神病。你们知道轻度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是什么吗?接下来我为你分享一下轻度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轻度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1、思维破裂

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络,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
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幻觉妄想

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4、被害妄想

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物件,即:病人认为是谁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物件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病人,至少不要让他与病人单独在一起。

5、言语异常

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1、改变性格

患者得病后,性格往往会发生某些改变,表现出诸多异常,是最明显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爱发脾气,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

2、神经精神危害

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于神经疾病的症状,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的表现。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3、影响家庭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4、患者身心健康

假如长时间不能治愈精神病,或者病情多次复发,患者就会出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精神病的危害。此时,患者智力相对正常,却生活懒散,对家人缺少亲情,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整天呆坐不语,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这就是精神衰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就叫做精神残疾。此外,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法
1、个别心理治疗

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援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

理想的个人心理治疗最好以富于同情、善解人意的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结合各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其具体治疗目标应按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规划。较适合于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技术有激励疗法和行为治疗等。

2、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家属应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心理治疗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及支援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降低复发、改善功能、减少家庭负担,以及提高家庭功能。所有方法均强调家庭参与治疗和齐心协力的重要性。

常见的方法有关于疾病及其病程的心理教育,训练应对能力及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改善交流及减少应激。一般采取心理教育及行为治疗,有条件时,也可进一步为他们创造有利的环境,帮助患者朝独立生活的方向迈进。

3、艺术及职业训练,音乐、艺术、职业及其他活动的治疗

在促进患者重新接触现实世界方面是很有价值的。缄默、孤独、木僵的患者,往往会对音乐和舞蹈做出反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这类患者慢慢与现实联络。这些辅助治疗一般在同其他方法相协调时最能发挥作用。

精神内耗的危害有哪些?

1、心理疲惫:因精神内耗会不停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消耗过多,会使人处于心理疲惫状态;
2、过度担忧、犹豫不决:精神内耗者往往会事情开始时过度担忧结果的好坏,在心理进行反复拉扯,并且会因为过度瞻前顾后而导致对一件事无法做决断;
3、追求完美:常对所做之事力求完美,但有时会因想法过于理想化而无法实现,进而出现苦恼、郁闷;
4、抑郁、焦虑:在日常中经常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对大部分事物无法提起兴趣,即使没有进行任何脑力及体力活动,也会感到疲乏;
5、睡眠质量差:由于思虑过多,经常会导致失眠,进而引起睡眠不足、头晕等症状;
6、精神敏感、不自信:精神内耗者往往十分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他人不经意的表情、语气变化,也会使其苦恼不已。并且自信心缺乏,不能接纳自身的缺点,常常自我怀疑;
7、迷茫:精神内耗者常对未来感到迷茫,人生没有确切的方向,也经常因此烦恼。即使暂时找到明确的方向,也会因思虑过多而长久不能真正付诸行动。

心理疾病的危害

心理疾病的危害

心理疾病有哪些危害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种社会矛盾也在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心理疾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性抑郁、痴呆,药品滥用、自杀及重大灾后心理危机等问题明显增多。

《健康报》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12.97%,据专家估计我国有3000万至6000万儿童有精神健康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和治疗,这些人群很大一部分会成为精神疾病的后备军。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约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在退学的大学生中心理障碍者超过50%。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患病率已达13.47‰,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另我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结束生命,其中80%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心理精神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1/5,已居我国各类疾病负担之首,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和恶性肿瘤等疾病。它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工作和生活,也带来沉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因此精神疾病更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发生了编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可分为五种:

一是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应急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慌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可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休克或死亡。适应不良反应是由各种精神刺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在同样的刺激下,有的人很快适应,有人慢慢适应,有人根本不适应,造成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甚至行为障碍,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二是轻度心理疾病,即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常见为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歇斯底里)、强迫性神经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

三是身心疾病,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如并发高血压、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哮喘、甲亢、糖尿病、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四是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机能完全瓦解,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五是人格障碍和性变态。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可延续终身。性变态是指性心理上的变态和性行为方面的反常。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工作、生活压力大、忧患意识强的成功人士更是如此。如众所周知的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崔永元因工作重负患上了抑郁症,上海某集团总裁被发现在酒店自杀身亡,演员张国荣、陈宝莲等也以自杀形式过早地结束了生命,大中学学生自杀事件更是屡屡见报。对于心理问题,轻微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在短期内达到心理平衡。轻度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无须用药即可康复,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中、重度心理疾病则要通过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调适,也可以完全康复,回归社会。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心理疾病患者和家属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疾病的害处,或者更多的是怕受到世俗偏见和歧视,讳疾忌医。整个社会对心理疾病重视也不够,致使心理问题愈来愈突出。能够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人只有20%,而在美国,有80%的人曾经或正在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

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们正无情地进入到“精神疾病时代”,面临着精神疾病时代的严峻考验。为此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会议上决定将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老年性痴呆作为精神疾病防治重点,把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和灾后人群作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要很好的防治心理疾病,仅靠国家、社会和卫生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我们每个人正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关爱心理疾病患者,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真正平等的自由气氛。这方面崔永元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

更多“精神病有哪些危害”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