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很多关于难忘的诗句,其中,小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意思是追寻真理方面的过程中,要行进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那么,你知道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吗?到底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哪位诗人写的呢?一起来了解。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屈原

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全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的过程中,要行进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屈原名字怎么来的?

屈原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为本家。春秋时期,楚武王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领,因为瑕王子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由此,楚王为芈姓熊氏,屈氏就成为了熊氏的一个支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后来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关于《离骚》:

屈原离骚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名句“路遥遥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出自哪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漫漫:路遥远的样子。其:代指"路"。修远:长远。(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这篇名作写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屈原痛感自己的治国之道不能为楚王所接受,他只好悲愤地走开了,去寻求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作了一番抒情的描述:早晨从苍梧启程了,晚上到达了悬圃。一天的奔波, 该是多么地疲劳啊!本想在宫门之外少休息一会,但是不能啊!时间紧迫,天已快黑了。我请求羲和,不要再驱车前进了,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摆在我们面前的路程是那样的长,那样的远,我已经立志,要百折不挠的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

对于在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诗,已经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有流行解释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此句在原诗中的本来意思了,这是在未看懂全诗时仅对这一句的一种望词生义、自行发挥的理解,虽然豪气,很能启发人的上进之心,但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显得苍白、单调、教条。而且听来会令人感觉到有一股"但求目的,不择手段"的意味。若把本句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一句标语口号来叫喊,也可除去先前解释上的暴戾、固执之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什么的名言

出自屈原所作的《离骚》第97句。
引义:编辑到达目的地之路虽然模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时机探索而行。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这篇名作写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屈原痛感自己的治国之道不能为楚王所接受,他只好悲愤地走开了,去寻求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作了一番抒情的描述:早晨从苍梧启程了,晚上到达了悬圃。一天的奔波,该是多么地疲劳啊!本想在宫门之外少休息一会,但是不能啊!时间紧迫,天已快黑了。我请求羲和,不要再驱车前进了,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摆在我们面前的路程是那样的长,那样的远,我已经立志,要百折不挠的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

路【漫漫或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哪个【漫,曼】? 如果是曼,为什么有的写成漫?

9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原诗)
漫漫:不清楚,模糊;其:代指前面提到的“路”;修远:修长,狭窄。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正确的翻译理解)趁天未全黑摸路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正确解读
弈之
对于在屈原《离骚》中的这第97句诗,已经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了。现在一般人的理解多数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愚却以为,这已经不是此句在原诗中的本来意思了,它只是后人在未看懂全诗时仅对这一句的一种望词生义,自行发挥的理解而已。虽然很豪气,很给力,很能启发人的上进之心,但却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显得苍白、单调、教条。而且听来会令人感觉到有一股“但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冰冷邪气暗暗袭来。若把本句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一句名言来叫喊,也可除去主流理解上的暴戾、固执之气。
9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原诗)
漫漫:不清楚,模糊;其:代指前面提到的“路”;修远:修长,狭窄。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正确的翻译理解)趁天未全黑摸路前行!

下面是本句所在诗段的译文及其文表解读。
五律•屈原叩天(六)
驾凤迎风上,捧兰献阙前。
孤身追落日,深夜叫开天。
宫卫倚门望,哲王恋枕眠。
乌云忽聚散,暴雨下涟涟。
第三章《再试》92至129。经过反思,更觉得唯有推行美政,皇朝才有出路,于是再求进。
(8)叩天门。92至107。16行。
分为“白天行状”、“入夜休息”、“将雨赶路” 等三小节。第三小节最后一行总结。
92.和衣跪下发誓兮,我坚持推行美政。 决心坚定。<白天行状> 6行
93.驾凤凰骑白龙兮,我乘风飞天行。 交代交通工具和行进方式“飞”。比喻:急迫。
94.朝从苍梧启程兮,夕到昆山仙境。 苍梧、昆山。强调高远艰难;
95.想找灵殿投宿兮,日速落夜将临。 灵殿、黄昏。点出投宿地,强调天时已晚;
96.我叫羲和缓鞭兮,向日落处慢进。 缓鞭、慢进。强调小心翼翼。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趁天未全黑摸路前行。
98.放马咸池饮水兮,拴马扶桑树旁。 摸黑到灵殿后饮马歇马。<入夜休息> 4行
99.折桑枝赶日去兮,且放松躺一躺。 太阳完全落山后安然睡下。
100.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奔闯。入夜后突然刮起大风。
101.鸾鸟凤凰惊叫兮,雷神提醒带雨裳。雷声隆隆,鸾凤不安,就要下暴雨了。
102.我令凤鸟飞腾兮,夜行趁天开。急忙起身赶路,希望下雨前到达天宫。<将雨赶路> 6行
103.大风呼呼旋转兮,卷乌云漫涌来。此时天上乌云随大风聚集。
104.云团忽聚忽散兮,翻滚变幻色彩。乌云翻滚,暴雨将至。
105.呼守卫开天门兮,他倚门不理睬。终于赶到天门前,但叫门不开。
106.雨茫茫天尽蔽兮,抱幽兰直发呆。立时大雨滂沱,天路尽闭。屈原怀抱着那束要献给天帝的兰花呆立雨中。用一束兰花比喻“美政”。
107.慨叹世间混浊兮,美丽被妒掩盖。 (总结)因见不到天帝而深深感叹。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思是“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更多“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哪位诗人写的”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