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众所周知其极富营养价值,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还含有钾、铁、钙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腐竹由于容易消化、易被人体吸收,而成为老、弱、妇、幼皆宜的一种食物。那腐竹是怎么制作的呢?快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选豆去皮。选择颗粒饱满的黄豆,筛去灰尘杂质。将选好的黄豆,用脱皮机粉碎去皮,外皮吹净。去皮是为了保证色泽黄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2、泡黄豆。将去皮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泡豆时间:春秋泡4~5小时,冬季7~8小时为宜。水和豆的比例为1∶2.5,手捏泡豆鼓涨发硬,不松软为合适。

3、磨浆甩浆。用石磨或钢磨磨浆均可,从磨浆到过滤用水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浆汁。采用甩干机过滤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无浆水为标准。

4、煮浆滤浆。浆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内,用蒸汽吹浆,加热到100~110℃即可。浆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筛床,再进行1次熟浆过滤,除去杂质,提高质量。

5、提取腐竹。熟浆过滤后流入腐竹锅内,加热到60~70℃左右,约10~15分钟就可起一层油质薄膜(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将薄膜从中间轻轻划开,分成两片,分别提取。提取时用手旋转成柱形,挂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6、烘干包装。把挂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干房,顺序排列起来。烘干房温度达50~60℃,经过4~7小时,待腐竹表面呈黄白色、明亮透光即成。

怎么辨别腐竹真假?

1、看。表面是否油量光泽,有无杂质(就从挂浆,把制作腐竹的豆渣撒在了腐竹表面),颜色是不是豆皮的米黄色(优质腐竹的颜色就是豆皮的米黄色)。6.8元的腐竹,颜色很表面一层白色的粉末状物质是属于挂浆掺假的,而且表面粗糙没有光泽,掰开之后,中间有很多小白点,就是添加的淀粉。8块的腐竹,看上去颜色鲜亮,一看就很假的颜色不是正常的黄色。13元的腐竹,看上去颜色还算合格,外边很光滑。20元的腐竹,看上去颜色不是很黄,有淡淡的米黄色,手感很好,油亮的感觉。

2、掰。好的腐竹,质硬易折,条状折断有空心,看起来十分的透亮,次的腐竹韧劲很大,掰不动,不易诊断。加淀粉的腐竹横切面有很多实心,还有很多的淀粉白点。

3、闻。优质的腐竹应该有清香的豆香味,而质量差的腐竹,有异味,像6.8一斤的就有股咸鲜的刺鼻味道,一闻就知道是加过盐的(在腐竹表面撒一层盐,以达到增加重量的目的)。

4、尝。如果你的鼻子不是很灵验,就建议你掰一块尝一口吧,优质的腐竹无异味,味道清淡,口感脆爽,豆香味十足,嚼起来口有余香,而劣制的腐竹,口感比较硬,嚼起来费劲,没有香味,而且很软很面,而且有点很很咸(比如加了盐的)。

5、碘酒。这可是杀手锏了,如果再想更明显的区分,就上咱们的最后武器,一小瓶碘酒就可以搞定了。碘酒里面含碘化钾,如果腐竹里面掺了大量淀粉,这个碘化钾就会跟淀粉发生反应,产生蓝色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这个实验,测试腐竹里淀粉的含量,泡在碘酒里,看变化(淀粉越多颜色变得越深的)的差别,就可以了,颜色越深说明淀粉含量越高,实验过后,我们发现,这几款腐竹中,最便宜的那个颜色变成了黑蓝色,而最贵没有变色。

6、泡发。把腐竹泡用20-30度的常温水泡发3小时左右后,同样的时间,看腐竹的状态,质量次的挂残浆后的腐竹,泡发后水比较浑浊,表面比较黏稠;加淀粉的,水浑浊,外表毛糙;而质量好的腐竹泡发后,水的颜色清亮,条状整洁有光泽,用手摸起来有弹性不易碎。

腐竹怎么保存?

为了增长腐竹保存的时间,一般含水分过高的腐竹可以晾晒,使水分降低到12~14%,然后装入食品袋,扎紧袋口,置于33℃以下的阴凉、通风、干燥处。如生虫,可以经常翻晒,让虫子自行爬出,不能用药剂喷杀。

晒干后的腐竹会比较适于久放,但应放在干燥通风之处。过伏天的腐竹,要经阳光晒、凉风吹数次即可。腐竹要是炒着吃就要泡稍微软一些,要是做成凉菜吃,就要稍微硬一些。

总结:腐竹的制作非常的简单,是大豆磨浆烧煮后,凝结干制而成的豆制品。先从锅中挑皮、捋直,卷成杆状,经过烘干而制成的,是熟的。

怎样烧腐竹

1.准备好食材,腐竹提前泡发好备用
2.泡好的腐竹沥干水分,逐条沾上淀粉入油锅炸
3.等腐竹油炸酥脆,捞出备用
4.将腐竹切段,小葱、青椒和红椒同样切段
5.锅中倒入食油,预热后,放入葱段和豆瓣酱煸炒
6.放入青红椒段
7.放入腐竹,加入生姜汁、生抽、十三香调味
8.加入适量的清水,煮至味道浸入食材中
9.大火,汤汁收浓后,调入鸡精调味出锅食用

泡腐竹的时候,用什么样温度的水泡出来的腐竹口感更好?

泡腐竹最好用35℃左右的温水泡,泡出来的腐竹不易烂,而且更快速。如果用热水就把表面泡太软,糟烂。如果用凉水泡,耗时太久,做饭来不及的时候就非常麻烦。除了水温,想让腐竹泡的又快口感又好,也可以适当放进去点食盐。加快水分的渗透,又能让腐竹的分子质地改善增强。泡发后的腐竹再用凉水投洗两遍,洗去表面的灰尘和腐质。

烹饪腐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腐竹无论从口感和香味上都比豆腐和豆皮更胜一筹,但是想要把它做的更好吃,也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的。由于腐竹的质地是非容易破碎,不结实,所以不易烹饪过久。最好拿来凉拌,轻炒。

凉拌腐竹,需要将干腐竹提前4个小时就泡上,这样能够让腐竹的内部充分地舒展散开,吃起来才不会干硬,如同嚼蜡。

适合与腐竹搭配凉拌的菜有木耳、洋葱,青椒和韭菜等。其中木耳和洋葱最常用,凉拌之前将腐竹和木耳都炒水。木耳先下锅,两三分钟后再下腐竹,因为木耳是菌类需要充分烫熟,而腐竹则非常忌讳久煮。

凉拌时,放入家了食盐、味精、白醋和白糖的姜蒜汁,翻拌均匀入味后,泼上一勺辣椒油。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凉拌腐竹就做成了。

炒制腐竹,也可以事先先焯烫一下腐竹,将青椒,大葱,大蒜等配料按照普通炒菜的方法炒断生后,再放入已经熟了的腐竹翻炒两下就可以提鲜出锅。炒制腐竹也比较适合最后勾上一点薄芡,更容易挂上味道。

腐竹是什么物质

听名字就知道腐竹和豆腐是一类东西,而腐竹的制作工艺却和豆腐大不相同。见过的小伙伴都知道制作腐竹极其耗时,产量也非常低。远远比豆腐要来之不易。

细说的话,腐竹实际上是大豆的大量脂肪和部分蛋白质的结合,和奶皮子的成分差不多。而豆腐和豆皮是含大量的蛋白质、水和较少量的脂肪比例。

当较高浓度的豆浆加热后,漂浮在表面的蛋白和脂肪经过水分的蒸发后,凝固成一层薄皮,这层皮就是我们也经常见过的油豆皮。将这层油豆皮用筷子拎起来挂在竹竿上,晾干后成为坚硬的长条状,这就是腐竹了。此外,超市里常见的云丝是这种物质,吃起来香味口感也是一样的。

总结:由于腐竹富含大量的大豆脂肪,所以吃起来香味更浓郁,因为蛋白质比例没有豆皮高,所以也极容易段碎。这一点也是泡发和烹饪腐竹时最需要非常注意的地方。


腐竹的生产工艺变化史

记得小时候,冬天最喜欢躲在腐竹屋里取暖了,不管外面的雪多大,屋里总是热气腾腾的,因为做腐竹的汁子升起的雾气缭绕,非常仙境。通常这个时候就会拿出一个烤红薯吃,烤红薯是在炉子里烤的,那个年代烧的是煤,而且那个炉子很大,是要承载几口腐竹锅的热量,只有热量够热,汁子才会起层快,捏出来的腐竹才会圆润。对于捏腐竹人的手艺要求也很高,捏的过慢,腐竹在锅里就会长老,影响产量不说,还会影响口感。捏出来的腐竹要挂在杆子上,晾半干,然后放在炕屋里炕,直到全干。这个炕屋,也是很有讲究的,紧挨着腐竹屋,里面到处都是挂干的地方,也得有一个大煤炉来撑起它的热量,还要热气均匀,腐竹才会干的均匀。干腐竹从炕里拿出来的时候还要把热气散完,变凉,才能装袋子包装。要不会起热,回潮,保存时间不长。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腐竹的,很少有人出去打工,因为每个人都有这门手艺,足够养活家庭,甚至过的更富足,所以,我们那里有“腐竹之乡”的美誉。腐竹生产出来之后,专门有人来收,再由收腐竹的人来销往全国各地。而这只是我这代人的童年记忆,我们的父辈们的记忆却不是这样的。
听他们讲,腐竹是用石磨磨出来的。石磨,是能够把豆子加工成粉或者是浆的工具,由磨盘和磨扇组成。磨盘是支撑石磨的架子,磨扇是两块尺寸相同的圆柱形石块,叠放起来,圆心处有铁轴相连,称“磨脐儿”。通过人工的推动,变可把豆子磨碎。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还要锻磨,这个锻磨也是手艺活,技术不到位,磨出来的豆子会有渣,不均匀,大豆的营养会提炼不均匀。等到年尾,一年辛苦结束了,要“封磨”,把石磨里里外外冲洗干净,贴上一春联,等到来年,才能开磨,要不这样,磨出来的腐竹会糊锅。那个时候,产量也低,产出来的腐竹只够十里八乡的供应量。这是他们那个的记忆。
而现在,我们那里家家户户生产腐竹的景象早已经被腐竹工业园所取代。这些做腐竹的手艺人有的成为了腐竹厂的老板,有的成了做腐竹的技术能手,更多的则前往全国各地销售家乡的腐竹。在腐竹工业园里,烧的不再是煤,而是气,每个腐竹工业园都是依靠气厂而建。这样少去了污染达到了环保的要求,更省下了不少人工。这个气压是非常重要的,气压过低是不行的,直接影响腐竹的质量,捏过之后,腐竹挂不上杆或者是成品之后泡不住,也就是容易烂,不筋道。其次重要的是捏腐竹人的手艺。现在用气,腐竹成型更快,在捏的时候,既要快,又要保证捏出来的腐竹平整,均匀,好看。还要注意到不能被热气烫伤手。所以,目前最缺的就是捏腐竹的熟手,在我们成长起来的这代人中,会这门技术的已经很少了,主要的原因是理解不到捏腐竹的精髓,可替代的工作太多了。
时代在进步,做腐竹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一些先进的工业园区,直接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的工艺,直接可以省去现有人工的一半。此模式也正在推广阶段。目前机器生产出来的腐竹,在口感,条形上都赶不上人工捏出来的腐竹,不太受市场的欢迎。但是,在未来,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生产出来的腐竹是有很大潜力的。

腐竹是什么做的

腐竹,是用黄豆做的。
腐竹又称腐皮,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客家传统食品,也是华人地区常见的食物原料,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腐竹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用清水浸泡(夏凉冬温)3~5小时即可发开。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但是患有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患者是不适宜食用腐竹的。
腐竹是将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再经干燥而成。其形类似竹枝状,称为腐竹。腐竹是一种由大豆蛋白膜和脂肪组合成的一定结构的产物。营养价值高、易于保存、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禁忌与副作用
腐竹的营养价值虽高,但有些人如肾炎、肾功能不全者最好少吃,否则会加重病情。糖尿病,酸中毒病人以及痛风患者或正在服用四环素、优降灵等药的病人也应慎食。
减肥者别多吃
由于制作方式的差异,腐竹的热量和其他豆制品比起来有些高,每100克的热量为457千卡(豆腐82千卡、豆腐干140千卡、油豆腐244千卡)。广东人爱吃的枝竹由腐竹再次油炸制成,热量就更高了,达到每百克472千卡,超过了同等重量猪肉的热量。因此,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最好别经常吃腐竹,或在吃腐竹的时候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

腐竹如何制作成的?卫生吗?

制作腐竹的工艺流程:
选豆→去皮→泡豆→磨浆→甩浆→煮浆→滤浆→提取腐竹→烘干→包装。
制作方法
1.选豆去皮。选择颗粒饱满的黄豆为宜,筛去灰尘杂质。将选好的黄豆,用脱皮机粉碎去皮,外皮吹净。去皮是为了保证色泽黄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2.泡豆。将去皮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泡豆时间:春秋泡4~5小时,冬季7~8小时为宜。水和豆的比例为1∶2.5,手捏泡豆鼓涨发硬,不松软为合适。
3.磨浆甩浆。用石磨或钢磨磨浆均可,从磨浆到过滤用水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浆汁。采用甩干机过滤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无浆水为标准。
4.煮浆滤浆。浆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内,用蒸汽吹浆,加热到100~110℃即可。浆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筛床,再进行1次熟浆过滤,除去杂质,提高质量。
5.提取腐竹。熟浆过滤后流入腐竹锅内,加热到60~70℃左右,约10~15分钟就可起一层油质薄膜(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将薄膜从中间轻轻划开,分成两片,分别提取。提取时用手旋转成柱形,挂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6.烘干包装。把挂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干房,顺序排列起来。烘干房温度达50~60℃,经过4~7小时,待腐竹表面呈黄白色、明亮透光即成。
将烘干的成品,装入精制的塑料袋内,每袋半斤,封口出厂。
卫生程度根据工厂制作流程中对卫生标准的掌控。

更多“腐竹的制作工艺,泡豆磨浆甩浆煮浆滤浆提取腐竹烘干包装”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