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听觉型宝宝的游戏——寻找反义物

家长可以把大皮球、小皮球、白纸、黑纸等实物或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宝宝看一看并说出名字,需要家长尽量选取宝宝认识的简单物品,但性质上是相反的就可以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游戏了。比如妈妈可以拿起白纸说:“这是白纸”,然后要求宝宝找到黑纸,并说出“这是黑纸”,以此类推。在宝宝会玩后,可以只说简单的单词,比如妈妈指着皮球说“大皮球”,宝宝就要指着小皮球说“小皮球”,当然也可以由宝宝先说,妈妈去配合他。另外也可以用动作做游戏,比如父母和宝宝都坐在地板上,父母举左手,宝宝就举右手,这个游戏可以让听觉型宝宝更多更快的掌握意义相反的词汇,培养他思维的敏捷性。

2、如果你家宝宝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家里有音乐的时候,只要电视机在播放歌曲或者音响一开,宝宝就会非常开心的挥舞着小胳膊,两条小腿也不停的摆动,还很会踩节奏。虽然宝宝说话还不是很流畅,但是特别喜欢跟着音乐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宝宝还很喜欢父母给他们讲故事,时不时还会重复故事里面有趣的词语,那么,你家的宝宝学习类型就属于听觉型。

怎么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培养能力和其他的技能等。有些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并不是特别的集中,这样就让很多家长都感觉到非常的担心,害怕对孩子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听觉注意力?
想要提高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中藏些发声物品,让儿童辨别声源方向并将物品找出来。这个方法就可以有效的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让孩子的听觉注意力更高。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做听声音找图片的锻炼等。
在提高孩子的听觉注意力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庆纳法,而且要注意有一个充足的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家长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录下来,然后让孩子对其进行分辨。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听橘差配觉注意力。
在锻炼的时候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读一些句子,然后让孩子将句子记下。这个方法不光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到孩圆指子的记忆力。在平时锻炼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做的正确可以适当的给一些鼓励和夸奖,这样孩子会将事情做的更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力?

第五天

从今天开始进入到幼儿入学所需的能力之二:听知觉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听觉系列,听觉混合和听觉理解六个方面。

我们经常说的注意能力,其实包括视觉注意,听和雀觉注意,触觉注意等等,其中的听觉注意能力是指对有意义的声音刺激的选择和集中的能力,也是听觉专注力,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倾听的能力。

我们会发现如果孩子听觉能力较差的话,通常会这样对家长的话耳旁风,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进行目光的交流,不能别人说完话就打断别人,听别人讲解的时候不耐烦或者东张西望,上课总喜欢走神、做小动作,老师提问常常答非所问,家庭作业也会听错、听漏,写作业的时候容易被其他声音吸引,转移注意力。其实这些现象是小学生最容易出现的现象,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为孩子提高听觉注意能力呢?

首先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提出训练要求时要语言明确,具体任务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最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在此给大家推荐几个游戏:第一,你听到了什么?带孩子到不同的场合,让孩子静静的听,并且描述他听到了什么。类似的郑蠢有看谁听得多,看谁模仿的像(比如打节拍),看谁听得准(比如听到动物就拍手,然后我们说一喊棚陪串词,猫、桌子、钱包、狗、老虎、苹果等等,正确率越高,说明孩子的听觉注意能力越好)。我们还可以做看谁说的对(你说动物让小朋友模仿,也可以说一个动词让小朋友做出对应的动作),还可以与孩子进行打电话的游戏(就是我们以前玩过的土电话),听指令画画,趣味听故事,数数等等。

其实,只要我们多留意一些,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游戏都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听觉注意力。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听觉能力,辨别力?

听知觉辨别力训练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通过让其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不同的音色,辨别声源的方向,分辨相近的声音等活动,以增强儿童听觉的分辨力,肢毁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辨别声音。让孩子把眼睛闭上,判断房间里的一个声音从什么地方发出的,是近还是远,是响还是轻,是高还是低。搜索声音。把一个音乐盒或有声音的东西(如小闹钟)藏起来,让孩子根据物体发出的声音寻找到该物体。追踪声音。在广场上,蒙起孩子的眼睛,大陪饥氏人移动某不断发出声音的物体如手铃等,让孩子追踪声音。捉迷藏。在家里蒙上孩子的眼睛,根据听觉去找藏起来的人。

宝宝的视觉能力包括集中注视的能力和分辨再认的能力两个部分,后者比前者高一个层次。两个月的宝宝一般能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物品上,但这个时候宝宝只是能“看到”,而不是“认出”,也就是说,还不能区别看到的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不同。3~4个月时,宝宝还不能区分熟人和生人,大约5~6个月时,才有“再认”能力芦散。

家长可以先让孩子从分辨颜色开始,平时多让孩子看各种颜色的东西,同时家长还要说出,如“这是红气球”“这是黄香蕉”等,目的是加强语言刺激。家长还必须让孩子多认,半岁后,孩子对大人的话有了大概的理解,此时,家长可以教孩子用点头、摇头的动作来回答。开始教的时候,只教两种颜色,当孩子能初步辨认时,再教孩子辨认多种颜色。家长可以说一种颜色的名称,让孩子用目光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通过教孩子辨认生熟人,也能增强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

听觉训练原则

1. 注重听觉习惯的培养,尽量减少视觉辅助手段。

2. 在 游戏 活动中进行,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只有在孩子感兴趣时,才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3. 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和 情感 反馈:在训练中应给孩子呈现富于变化的声音。例如:让他听尖细和低沉的声音、有音调起伏变化的声音、不同的语气等等。 并且,在孩举陆子对你的语言要求作出回应时,要立刻给予积极鼓励的回馈。如果它反应正确,可以拥抱他、亲吻他、把他举得高高的,或者作出非常惊讶的表情,孩子对此都会很高兴。如果孩子做出了错误反应,不要训斥他,但要通过表情或语言让他知道这个选择是错的。这些细节特别对小龄幼儿是非常重要的。

4. 听觉训练要和语言训练相结合:没有单纯的听觉训练,所有的听觉训练都会把语言内容融合在一起。如果总是让孩子听敲击物品的声音,其听觉和语言发展不会理想。

5. 辨听词语内容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训练初期应从熟悉的内容着手:在孩子刚开始训练时,应选择他熟悉的词语内容进行辨听训练。如果孩子在初期阶段没有任何熟悉的词语,则应该选择他感兴趣的物品进行听觉训练。例如,一个孩子很喜欢车,就可以先让他听 汽车 、救火车、火车等各种车的声音。

6. 在训练前期提供安静的环境,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噪音环境橘答橡训练:初期,由于孩子对各种声音不熟悉,所以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建立各种声音的准确信号记忆。当孩子有了良好的听觉水平之后,为给他进入幼儿园、小学等 社会 环境作准备,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噪音环境听取训练。因为,在正常 社会 的各个环境中,噪音是不可避免的。

噪音训练的形式主要是一边放录音机或广播一边跟他说话,看他是否能听清你的语言内容。噪音训练初期,可以让广播或录音机的声音低于你讲话的声音,信噪比可设置在+5dB;如果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听觉水平可以达到,则要把播放的音量加大,可以和你讲话的声音持平,甚至高出讲话的音量。这时,信噪比可设置在-5dB。另外,初期噪音可以选择音乐声,而之后可以尝试采用人说话的声音作为背景噪音,这时干扰难度又会加大。

7. 灵活掌握训练步骤:各训练阶段是相互交融的,而不是独立分割的:以上所介绍的各听觉训练步骤可以根据孩子发展水平同时进行,不是一定要前一个阶段完成才可以开始下一个阶段。如:圆旁闭合式辨听中的声母辨听和听觉记忆还在训练中,但已经可以开始进行开放式辨听中的某些阶段。

8. 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水平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应对孩子进行自身纵向发展水平的比较,而不要跟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因为每个听障儿童各方面的条件都存在差异。如:孩子的听觉水平、开始康复的年龄、家庭成员的组成及语言交流环境、孩子自身的性格和智力因素等等。

如何训练宝宝听力?

能锻炼宝宝听觉能力的家庭游戏包括:

1.爸爸妈妈躲门后面,爸爸和妈妈说一句话,让宝宝辨认是爸爸说的,还是妈妈说的?

2.通过有声玩具,让孩子辨别各种动物的叫声;

3.妈妈每天抽时间给孩子,读一段绘本故事。冬天的故事情节,既昌仿野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又提高了孩子的听觉能力。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大概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训练听力了。

第一个家庭游戏就是听声音。妈妈可以在孩子的左边叫宝宝,宝宝听到就会把头扭向左边。然后再换到到右边,宝宝就会把头扭向右边。这个游戏是针对几个月的宝宝。

第二个推荐的家庭游戏叫作叫名回头,这个适合0到1岁的小朋友,就是面对宝宝叫他的名字,它会对你笑或者会发出哦的声音。你可以在孩子的背后叫他,让他回头找你,他回头的时候马上亲亲宝宝,说你真棒。或者在离宝宝远一点的地方叫宝宝,宝宝也会寻找。

再大一点的宝宝。会走路的时候,可以跟孩子玩简单的藏猫猫活动,就是在一个房间妈妈藏起来,不断的呼叫孩子,孩子会顺着声音去寻找妈妈。

小宝宝在低龄阶段对声音的辨识能力还是很弱,她习惯听低频的声音,哄睡觉的时候孩子喜欢听一些温柔和缓的歌曲,但初始阶段宝宝还是依赖味觉为主,比如妈妈的奶香味,在日常家庭游戏中怎么锻炼耐喊宝宝的听觉能力。我个人比较推荐纸板发声书,在父母给孩子看书讲故事的同事,配合形象的声音,帮助孩子辨识各种动物和物品,比如讲丑小鸭的故事,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开始鸭蛋破壳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小鸟起飞的声音等等,有个初步的认知!

还有一个推荐的游戏就是妈妈准备很多大亏不同声音的物品,然后让孩子猜这是什么声音。

总之能有很多训练孩子听觉能力的家庭游戏。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

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

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很多小孩由于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不认真听讲,以及抵触情绪,提高听力训练尤为重要,下面分享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二吧!

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1

小丛,三年级,父母都是工人。测试报告显示小丛视觉分辨率弱,视觉宽度不够,视觉记忆和理解力差,计算慢没族且错误率高,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反感,课堂作业完不成,家庭作业经常出错,粗心现象严重。

刚开始参加训练,他在听觉训练时比较投入,因视觉能力较弱,对做视觉训练时有抵触情绪。但我们也发现他的空间感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在做图形观察和记忆训练中表现突出。

怎样才能让他融入到训练中呢?我们在他擅长的项目上,不断地给予鼓励,让他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够做到,树立起他的自信心。渐渐地,他能跟上训练节奏了。

然后我们针对他粗心的症状,从视觉集中能力入手,即保持他对目标的集中和保持对运动目标的追踪能力。因为如果眼睛不停地颤动,很难准确地读题。我们又从视觉分辨着手,提升从外形上区分数字、汉字、字母和图形的能力,以减少易混淆的情况,如6和9,3和7;+和×等。

接下来,对他进行读题的训练。因为阅读是视听器官相结合的'过程,有的孩子计算错误是因为审题不清,或容易把数字混淆。小丛前期读20道题,会错4至5题,慢慢地错误减

少到1题,甚至没有。

在应用题的枯谈弊理解上,采取画的方式,让他把应用题用线段图表达出来,多做应用题的复述。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丛在学校里就能完成课堂作业,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地增强了,视觉能力显著提高,期中考试成绩优秀。现在他再也不怕数学了。

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2

一.听力、聆听和听觉

1. 听力(hearing):听觉器官接收声音的能力。

2. 聆听(listening):集中注意、认真去听。

听觉(auditory):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综合分析、理解、记忆的能力。

二.听觉能力发展

简而言之,听觉发展要经历“察觉——分辨——识别——理解”这四个阶段,但实际上,听觉的发展并不能简单地划分成彼此独立的不同阶段。人类的听觉能力包含了听觉注意、听觉定位、距离听觉、听觉反馈、听觉记忆、听觉完型、听觉追踪、跨听等,这些能力的发展是整体性的,而非孤立或是割裂发展的。

听觉过敏(hyperacusis)是异常敏锐的听力,听力阈值不同寻常的低,患者对声音响度的容忍度下降,对声音刺激变得异常敏感,对轻微声响或一般的响声感到过高,或不能忍受的现象。有时即使是轻声细语也觉得刺耳,是听觉或听力病理性增强的结果。主要症状有患者自觉耳声响很大,杂音大,不舒适等。患者对声音响度的容忍度下降,对声音刺激变得异常敏感、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即听觉过敏。

三.听觉统合训练方法

方法一:听声音

让孩子微闭双眼,静心去听外界的声音,听到的越多越好。在孩子听的过程中,老师或家长可以慢慢地提醒孩子你能听到桌子的声音吗?你能听到空气的声音吗?等等。一分钟结束之后,要学生慢慢的睁开双眼,说一说自己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有什么感想。

作用:放松神经中枢、静心解乏。

方法二:听数报数法

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作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和记忆力。

方法三:听数倒背

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作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和分配性。

方法四:数数法

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作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分配性。

方法五:听词做动作

当听到水果马上举起右手,听到动物就马上举起左手。橙子,老虎,毛巾,香蕉,公鸡,兔子,大脑,大象,鸭子,西瓜,乌龟,麻雀,葡萄,手表,蝴蝶,荔枝,芒侍胡果,熊猫,牙刷,草莓,裤子,孔雀,企鹅,樱桃,北极熊,柚子,菠萝,衣服,狮子,喜鹊,猴子,猕猴桃,蚯蚓,橙子,鲤鱼。这里的动物和水果可以换成任何类型的物品,家长可与孩子轮流出题,以增加趣味性。

作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广度、集中度、分配性及反应灵敏度。

方法六:开火车游戏

大家围坐一圈,每人报一个火车站名。例如a是北京站,b是上海站,c是西安站。a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拍手喊:“往哪开?”a拍手喊:“西安开”。C就要立即拍手喊:“西安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拍手喊:”往哪开?“c拍手喊:“上海开”。B要立即拍手喊:“上海的火车就要开”。依次类推,速度越快越好。

作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及反应灵敏度。

四.家长的建议

1)做一个很好的参与者;

2)增进语言互动的玩具及游戏;

3)做一个好听众(好奇、关注、有同情心);

4)不要常常“纠错”、测试孩子;

5)不要让孩子“自己玩”;

6)注意从语言的长度和复杂性方面扩展孩子的语言;

7)用语言解释语言,帮助孩子理解;

8)提问孩子的问题尽量不要是测试性的语言;

9)和孩子分享你的所见、所闻、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