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若平时不注意卫生,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比如说是很烦人的皮肤病。下面莎金氏为大家介绍一下猫咪常见三种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吧。

皮肤病愈早发现,愈容易控制,尤其幼猫,千万不要拖到浑身皮屑、红肿、落毛才就医,此时为了急速控制病情,打针吃药,对内藏正在发育的幼猫,无疑是一大负担,以下就幼猫常见的皮肤病,大略作个介绍:

1.跳蚤过敏性皮肤炎:顾名思义,是由跳蚤叮咬后,伤口出现红色的小丘疹,猫咪因痒而搔抓后,出现伤口,有时伤口还会合并霉菌、细菌感染,使病灶区愈扩愈大。

2.疥癣症:这是一种疥癣虫,开始寄生于耳朵,接着发作于头部,进而全身,此虫在吃动物的皮屑组织时,会引起激烈的刺痒,所以当你发现幼猫不断搔抓耳朵,一面摇头,就要注意,甚至已产生痂皮、溃疡、脓包,请不要继续“观察”了,赶紧送医院治疗吧!

3.钱癣:一岁以内的猫很容易感染钱癣,这是一种特殊霉菌,典型症状是脱毛区域呈现不规则圆形,混合鳞状斑点和结疤,有时还混着过敏性的丘疹,这种钱癣由于感染力强,人畜共通,一旦发现,就要赶紧治疗控制。

如果幼猫已罹患皮肤病,应将它的相关用具彻底消毒,用0.5%浓度的漂白水擦洗或喷表面,如果再加曝晒阳光,一天5~6小时,连续一星期,则效果会更好,最好曝晒至猫咪治疗痊愈。由于霉菌会以孢子的型态生存,所以猫咪治疗见效后,还要持续一星期至十天左右,用具消毒也是如此,这样才可以避免复发的机率,否则残存的霉菌孢子尚可存活潜伏达3、4年。

温馨提示:猫咪是很爱干净的,我们平时照顾她的时候要细心的,这样猫咪才会健康的成长。

猫咪为什么会患皮肤病


猫咪

猫咪皮肤瘙痒、脱毛、下巴发黑等等,都是患皮肤病的表现,猫咪的皮肤病有很多种,发病的情况也都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皮肤病,治疗起来都比较麻烦,而且一些真菌性的疾病也可以传染给主人,是十分危险的。那么,猫咪为什么会患皮肤病呢?患皮肤病的猫咪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一、猫咪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类型?

1.细菌性皮肤病:以细菌感染为主,相对较容易治疗

2.真菌性皮肤病: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真菌在自然界中存活时间较长,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1年以上。还有些真菌对土壤有亲合力,可以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并且长期存活。真菌性皮肤病最难治愈,而且极易传染给人类。

3.外寄生虫性皮肤病:由跳蚤、疥螨、蠕形螨、耳螨、虱子、蜱等引起,单一性的寄生虫很容易被清除,但如果较严重,并伴随其他症状,治疗难度就较大。

4.代谢性皮肤病:激素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该情况发生较少。

5.免疫异常性皮肤病:与营养有关的皮肤病等,缺乏营养也容易使猫咪掉毛。

二、猫咪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治疗方法也不同,对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发的皮肤病来说,治疗方法无非药浴、喷剂、消毒、带项圈、晒太阳等等;但对于营养性的皮肤病来说,治疗方法就是加强营养,比如补充B族维生素。

无论哪一种皮肤病,症状都较相似,而且猫咪的皮肤防御系统出问题后,很容易发生混合感染,我们能看见的症状也许不是一种皮肤病引起的症状,同时感染了2~3种真菌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猫咪发生皮肤病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带猫咪去正规的宠物医院,鉴定猫咪患的是哪一种皮肤病,以便迅速做出治疗。

想要正确的治疗猫咪皮肤病,应先辨别猫咪的皮肤病是螨虫型还是真菌型,所以,家长需要带猫咪到正规的宠物医院进行化验,确诊是哪种皮肝病后再针对治疗,对症下药。一般治疗的方法是先把患处的毛发剪掉,然后注射配合涂外用药,有的要坚持周期性的药浴,情形严重的则需要输液,以达全身消炎的目的。同时可内服酮康片、灰黄霉素片等。另外,服药期间,最好同时补充维生素、多喂食脂肪性食物,不要喂猫咪牛奶等碱性食物。


猫咪

三、如何预防猫咪的皮肤病

1.多雨季节来之前,先给猫咪洗个澡,必须吹干。

2.所有猫咪住朝南的房间,每天有固定时间让他们在院子里运动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

3.猫咪日常用的猫窝和猫砂盆有时间经常放太阳下晒晒。

4.雨多天阴没阳光,可买一个带UV光的爬行类宠物灯挂在猫房里照着,找对动物眼睛没伤害特殊处理过的灯。

5.经常喂营养膏,增加他们体内的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6.小猫咪出生后用温水洗去身上的黏液,吹风机吹成八分干,放回母猫身边,此方法可大大降低小猫咪得奶藓几率。

四、猫咪用具要定期消毒

猫窝及食具和便盆要经常清洗,定期消毒,这样既可保证清洁卫生,又可预防皮肤疾病。猫窝内所有的垫料要经常更换,猫窝要拿到阳光下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防止微生物的繁殖和体外寄生虫的滋生。可选用环境消毒药物进行定期消毒。猫的皮肤比较敏感,不宜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药,可选用0.1%过氧乙酸喷雾消毒猫窝及其周围环境和用具。另外可选用0.1%新洁尔灭液浸泡食具、便盆或用3%~4%的热碱水浸泡、洗刷,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方可使用。在猫窝的四周可以撤些刺激性小、毒性低的粉剂药物,如百虫灵预防体外寄生虫。如果便盆有臭味,可用除臭剂消除。

猫咪皮肤病不仅仅跟环境有关系,还跟猫咪自身的抵抗力有很大关系,当猫咪抵抗力低下事,就很容易患皮肤病,并且难治愈,所以主人要在平时加强猫咪的营养,多补充一些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保证猫咪的健康。

猫咪常见的疾病以及该如何预防


宠物猫

对于养猫的人来说了解猫咪基本疾病和如何预防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我们首要说的就是关于猫咪定期驱虫的问题,如果不做好定期驱虫不仅对猫咪健康有害,也对我们人的身体无益,所以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第一,定期驱虫的重要性

由于有些肠道寄生虫(如蛔虫)是被吃入、或者被其他生物(如跳蚤、蚊子等)传播的,同窝的幼猫又喜爱互相舔,因此幼猫必须定期驱虫。而成年猫通过气味做社交的指南、去会朋友,不免要用舌头接触草地上其他犬遗留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这样会感染上寄生虫,因此,成年猫也应定期驱虫。

常见的内寄生虫包括:蛔虫、绦虫、球虫、钩虫、滴虫、贾第鞭毛虫、焦虫和心丝虫等,外寄生虫主要有:蠕形螨、疥螨、耳痒螨、跳蚤和虱子等。

建议您从10周龄开始,以及时杜绝寄生虫对幼猫生长发育的干扰、预防寄生虫性肠炎的发生。驱虫药的选用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与人的驱虫药不完全相同、剂量也不一样,所以您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宠物医院,别让“江湖郎中”影响宝贝的健康。

疥螨猫耳螨虫病 疥螨是由疥螨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病猫具有剧烈的瘙痒和皮肤湿疹样变化。猫科动物中有一种传染性很强、首先从头部和耳廓表现病状的耳螨病是由耳螨引起的,耳螨为疥螨的一种。

虫体特征及病的传播 疥螨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0.50.25~0.4mm;雄螨为0.2~0.30.15~0.2mm.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吸垫(ambulacra),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雌螨的产卵孔位于后2对足之前的中央,呈横裂缝状.雄螨的外生殖器位于第4对足之间略后处.两者的肛门都位于躯体后缘正中。

第二,关于猫咪感染寄生虫的症状和诊断

本病是接触性传染的寄生虫病,所以与病猫接触,或病猫与健康猫共用梳理洗澡工具,以及饲养人员的交叉接触都是患病的原因。疥螨病主要发生在头部(鼻梁、眼眶、耳廓及耳根部),有时也可发生在前胸、腹下、腋窝、**和尾根处等,严重时可波及全身。患猫奇痒,骚动不安,用前肢抓搔患部,用嘴啃咬患部或在周围物体上磨擦患部。患部表现潮红,有疹块状小结节,皮下组织增厚,形成鳞屑状,患部往往缺毛。严重抓搔和啃咬可致局部感染化脓,发生外耳道炎和局部出血。由耳螨或小耳螨引起的螨病,首先在耳部发病,严重奇痒,患猫不断地甩耳摇头,耳部常被抓伤和出血,并感染化脓,形成脓疮型螨病。为了与秃毛癣等病相区别,最好在病猫患部与健部交界处刮取皮肤屑物,用10%苛性钠溶液溶解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疥螨。

第三,关于寄生虫的治疗

保持环境卫生和用具卫生是很重要的防制措施之一,不让猫任意外出游窜,发现病猫要及时隔离治疗。要按时给猫梳理、洗澡,定期对猫舍和猫用具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猫的体质和抗病能力。首先应对病猫患部及其周围彻底剪毛,用温肥皂水浸泡、洗刷,除去污垢和痂皮,然后局部涂擦0.5%敌百虫水溶液或软膏,涂擦时应用力摩擦,使药渗入皮肤,间隔5~7天重复1次,一般经2—3次可治愈。但每次用药不能涂擦动物体表面积超过1/3,以防发生中毒。0.1%辛硫磷乳剂、0.1%乐杀螨(二甲丙烯酸脂)溶液和灭害灵等都有疗效。

猫得皮肤病,应该怎么治疗

猫咪得了皮肤病怎么处理呢?


猫咪

猫皮肤病主要包括:

1)细菌性皮肤病:以细菌感染为主;

2)真菌性皮肤病: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真菌在自然界中存活时间较长,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1年以上。还有些真菌对土壤有亲合力,可以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并且长期存活。

3)外寄生虫性皮肤病:由跳蚤、疥螨、蠕形螨、耳螨、虱子、蜱等引起;

4)代谢性皮肤病:激素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

5)免疫异常性皮肤病:与营养有关的皮肤病等。

其中真菌性皮肤病就占了80%以上的病例,而病原猫咪的真菌性皮肤病98%左右以上是由于犬小孢子菌所引起,这是一种犬、猫、人类三者都可能感染的疾病,俗称霉菌感染,或者"钱癣"。人医的皮肤科常误诊为猫毛所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使得许多畜主因而放弃所饲养的猫咪。

真菌性皮肤病

皮肤真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染,可通过猫的卧息地污染物及污染的梳子、刷子、铺垫物等媒介传染。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气候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高。患真菌病后治愈的猫,对同种真菌再感染有抵抗力,但抵抗力会在几个月至1年后消失。该真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皮肤病,儿童及妇女更易感染。

症状

患猫皮肤感染真菌后,多发于头部耳朵、四肢趾爪和躯干等部位。患处的皮肤脱毛,出现环形的鳞屑斑,残留有被破坏的毛根,有时患部完全脱毛。严重时会形成红斑或痂皮。当癣斑中间开始生毛时,其周围的脱毛现象仍在继续。患部搔痒,个别猫如抓挠继发细菌感染时,渗出严重,可见皮肤患处红肿糜烂,重者可化脓。皮肤真菌病的发展,一般由中间向四周环行扩散,若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病程较长。

出现如上症状之后,要带猫咪去兽医院进行检查。

治疗

1.局部治疗:外用药物治疗

长毛猫建议将全身毛剃除,短毛猫应将病灶直径六公分内的毛发剃光,剃毛时应特别小心不要剃伤皮肤,以避免病灶的扩散。

外用药物推荐使用癣螨净、癣净,如果是酵母菌,则应当选择酮康唑。

在上药之前要最好用硫磺香皂洗一下局部皮肤,然后再上药比较好。用棉签沾酒精擦拭,将病区的皮屑及硬痂去掉,再涂外用杀菌药物,每日涂抹2至3次,涂抹的范围往病区外延伸6公分直径,包括周围看似健康的皮肤,以使药物能直接渗透患处的皮肤。

另外,按照药物的说明用药,尤其是用药的次数要符合药品的说明。

TIPS:不可以给咪咪使用达克宁霜(药效不明显拖慢治疗造成扩大),克霉唑(猫咪舔食后容易造成药物中毒性失明)。

2.全身治疗:局部治疗2~4周后,如果仍不见显着改善,建议改采口服药物治疗。

给猫咪喂药的时候基本按照婴儿喂药的原则,一定要控制好体重比,一般就不会出问题。

1)灰黄霉素

灰黄霉素片30毫克/千克体重,1次/日,连服3-4周,能抑制深部毛根真菌的发育。但对于猫咪可能会产生毒性,特别是波斯猫、喜玛拉雅猫、暹逻猫及阿比西尼亚猫,而感染后免疫不全症的猫咪(HIV,猫的AIDS)服用灰黄霉素的副作用则更为严重,应避免投入;灰黄霉素具致畸胎性,应避免投与怀孕的母猫。另外,服用灰黄霉素的猫咪应避免阳光直接曝晒,可能会引起感光过敏症。

小猫在四周龄后才可以喂服灰黄霉素,但必须以最低剂量投与(5~10/天),并注意可能发生的毒性。

服用灰黄霉素治疗期间每天在猫食中添加4毫升植物油,促进灰黄霉素的吸收。

2)中药:土茯苓一钱;防风一钱;双花-钱;漏芦一钱;甘草-钱半。

3.护理:

1)阳光

波奇网提醒大家,很多人认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霉菌,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用在猫咪身上则必须加以考虑,因为靠紫外线杀死徽菌必须长时间曝晒在太阳底下,而猫咪本身并不具有汗腺,完全靠口舌黏膜及脚底来散热,长期曝晒可能会引起中暑及晒伤;如果家里有窗台每天可以接受一段时间的日照,就在那里给猫咪安排一个休息的地方吧,猫咪可以看着屋外的风景晒会太阳,保持干爽很重要。

2)沐浴

感染猫咪最好长期使用专用洗毛精,或者用硫磺皂,建议每1~3日一次。专用洗毛精及硫磺对于小猫都相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