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判断猫咪体内驱虫是否干净,可以观察猫咪粪便,若粪便中没有虫卵和白色的虫体,则说明体内没有寄生虫了。体外驱虫则可以通过观察猫咪毛发判断,毛发中没有黑色跳蚤等虫子,就说明体外驱虫干净了。

判断猫驱虫干净的方法

如果猫咪进行的是体内驱虫,那么主人可以通过观察猫咪粪便来判断,如果它的粪便里没有虫卵和白色瓜子形状的虫子,则说明体内没有虫子了。

若是体外驱虫,则可以扒开猫咪毛发,看里面是否有黑色跳蚤或其他虫子,如果已经没有,并且猫咪也不再有脱毛、频繁抓挠的现象,就说明驱虫干净了。

想要猫咪身上没有虫子,主人要勤打扫房间卫生,喂食猫咪干净健康的食物,每三个月给猫咪洗一次澡。只要平时多多防范,就能有效减少猫咪患寄生虫的几率。

怎么判断猫要不要驱虫

一、为什么要给猫咪驱虫?

猫咪寄生虫一般的包括肠道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肠道寄生虫一般有蛔虫、绦虫、钩虫。体表寄生虫一般有跳蚤、虱子、蜱、螨虫。而这各类的寄生虫都会对猫咪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会影响猫咪健康,甚至影响到铲屎官。寄生虫会夺取猫咪体内的营养、引起皮肤病、导致疫苗无效,降低猫咪的身体免疫力。所以,铲屎官要重视猫咪的驱虫工作,给猫咪驱虫要先从预防工作做起。

二、什么样的猫咪需要驱虫?什么样的猫咪不需要驱虫?

一般每只猫咪都需要定期地进行驱虫。但以下几种情况的猫咪可以暂时性的不驱虫,像猫咪生病了,生病的猫咪身体非常虚弱,喂养驱虫药会对猫咪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加重猫咪的病情;刚到新家或更换新环境的猫咪需要观察3-5天再进行驱虫,以免产生应激反应;贫血、营养不良的猫咪是吸收不了驱虫药;刚注射疫苗的猫咪驱虫会引起猫咪身体的不适,最重要的是会影响疫苗的作用,起不到免疫的作用,需要间隔5-7天再进行驱虫。

三、应该怎样有效的驱虫呢?

驱虫顺序:

猫咪体内外驱虫可以同时进行。

驱虫周期:

1.对待肠道寄生虫(体内)治疗,分两种情况治疗,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在预防性驱虫中,45天以上的猫咪,每月进行一次驱虫;6个月以上的,3个月进行一次驱虫;小猫咪和身体较差的猫咪最好不要体内驱虫药。对于治疗周期的猫咪,就是已经证实体内有虫的猫咪,驱虫药的剂量和喂药周期应在咨询医生过后再相应地进行驱虫。

2.对待体表寄生虫(体外)预防,猫咪的年龄应在2个月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驱虫。对于身上已经有寄生虫的猫咪,要选择驱虫较为广的驱虫药,可以同时驱杀多种寄生虫。剂量和治疗周期应根据药物规定应用。

帮猫咪做好驱虫工作是每个铲屎官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是为了猫咪身体的健康,同时也是为了铲屎官自身的健康。

怎样判断猫咪是否要驱虫?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管当下猫咪身上有没有寄生虫都是需要按时驱虫的,驱虫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已感染的寄生虫,更多的是防患于未然。
首先猫咪感染寄生虫的途径非常多,比如吃生肉、抓食蟑螂、蚊虫叮咬、土壤内虫卵传播、主人身上携带虫卵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猫咪感染寄生虫,寄生虫可谓是无处不在。
其次,寄生虫的生长周期特别短,常见的跳蚤最短生长周期只有14天,耳螨最短生长周期只有16天。一个月的时间,新生的一批寄生虫可能又会卷土重来。而驱虫药对宠物的保护力通常可以维持一个月。所以,驱虫需要每月进行!
我家猫用的博来恩挺好的,体内外寄生虫一次性全搞定。虫谱非常广,体内可以驱杀绦虫、蛔虫、钩虫,体外可以驱杀跳蚤,同时预防蚤卵、幼虫及蚤蛹,相当于防治整个生命周期的跳蚤,还能驱杀蜱虫、耳螨等。驱虫速度蛮快的,24小时彻底杀死跳蚤,48小时杀死蜱虫。采用透明针筒设计,只需要轻轻推动针管,将药物滴在猫咪肩颈部位的皮肤上就好了,新手养猫也可以轻松操作。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给猫咪滴药前后两天最好不要给它洗澡,洗澡虽然不会影响药效,但是会让药物扩散时间变长,驱虫药早点发挥作用,猫咪才能尽快摆脱寄生虫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