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体重约0.1~0.25公斤。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侧线鳞61-69,侧线略下弯。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背鳍刺较细,基部粗硬,后缘锯齿细弱,顶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腹鳍稍后。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淡灰色圆斑;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金黄色。

金线鲃是鲤形目、鲤科、金线鲃属鱼类的统称。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有些通体透明。金线鲃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生殖季节集中在湖边或湖出口的浅水区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金线鲃为中国特有种,常见于云南。

有的金线鲃全身通体半透明,呈粉红色,可见血管和尾椎骨,鸭嘴状,小眼,口须粗长。金线鲃因终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退化为仅存眼痕的盲鱼。


金线鲃的外形特征

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体重约0.1~0.25公斤。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侧线鳞61-69,侧线略下弯。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背鳍刺较细,基部粗硬,后缘锯齿细弱,顶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腹鳍稍后。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淡灰色圆斑;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金黄色。
有的金线鲃全身通体半透明,呈粉红色,可见血管和尾椎骨,鸭嘴状,小眼,口须粗长。金线鲃因终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退化为仅存眼痕的盲鱼。它的存在对于生物物种基因库的完整及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抚仙湖出现野生青鱼群,当地人称很罕见:“老土著”陷入困局?

抚仙湖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湖,虽然湖面只有212平方公里,但是蓄水量却达到了惊人的185亿m?,占云南九大湖泊总蓄水量的60%以上。凭借着强大的储水能力,抚仙湖成了西南最大的淡水资源储备库,堪称云贵高原的“大水潭”。

抚仙湖不仅水资源丰富,其水质也非常优良,湖水宛若碧玉,湖色美到无可挑剔。根据水质监测标准,抚仙湖的水质常年被评为 I类水 ,水体透明度为5~11米,最大可达12.5米,纯净度极佳,以至于湖中的游鱼有一种“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既视感。

最近,抚仙湖的湖面上出现了大量鱼群聚集的现象,当地称为“青鱼阵”,壮观的场面还惊动了央视媒体。

“青鱼阵”的风采在航拍视频中显露无疑。视频中,大量的青鱼在湖面自在畅游,规格大小不一,数量估计有成百上千条,场面颇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人所说的“青鱼”并非四大家鱼中吃螺蛳的青鱼,而是湖中的原生鱼: 云南倒刺鲃 ,这种鱼是抚仙湖的土著鱼,在上个世纪还曾是最重要的渔获之一。

据当地村民陈放德介绍,湖中的青鱼有时会聚集数个小时之久,到下午5点左右才会散去。在集会期间,青鱼群的反应非常敏锐,稍有人靠近就会迅速散开,潜入水底消失不见。老人还透露,“青鱼阵”多出现在每年的5~9月,最大的青鱼有10多公斤重。

那么, “青鱼阵”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何如此罕见呢?

事实上,“青鱼阵”是一种自然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

首先,阵中的“主角”云南倒刺鲃本身就有聚群捕食的习性,每年的5~8月份是活跃期。

其次,云南倒刺鲃以丝状藻类和水草为食,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其饵料主要分布在湖水的表层和浅滩区域。而到了每年夏季,幼鱼和成鱼的摄食量增加,出于觅食的需要便出现了聚群行为。

也有网友猜测,可能与繁殖或者缺氧有关。其实,二者的可能性并不高。

缺氧的可能性也不高,因为抚仙湖的透明度达5~10m,属于贫营养分层淡水湖泊。该湖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水呼吸”等耗氧因子可以忽略不计,白天溶氧充足,并不会缺氧。

抚仙湖还是一个深水湖,平均水深超过90米,最深处达155米,湖中的土著鱼拥有广阔的栖息空间,鱼群密度低,耗氧量并不高。再退一步分析,即便是缺氧,浮头的时间理应在清晨前后(此时水中的溶氧最低),而“青鱼阵”出现的时间则是中午和下午,显然和缺氧的时段不符。

至于“罕见”的原因,当地居民也道出了真相:和人为捕捞有关。从70年代至今,抚仙湖渔业开发的程度较高,野生资源衰退严重,近年来通过有序禁渔、增殖放流,天然种群开始逐渐恢复,“青鱼阵”出现频率因此升高。

大量鱼群集中涌现,这至少说明抚仙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在1990年代的渔业调查中,抚仙湖中的土著鱼记录有25种,最经典的代表种就是演绎了“青鱼阵”的云南倒刺鲃,其次则是鱇浪白鱼。

土著鱼是抚仙湖的一大特色,曾为湖区渔民贡献了可观的收益。上世纪80年代,湖中的云南光唇鱼、鱇浪白鱼、抚仙金线鲃等数量众多,是主要的捕捞对象,如今的处境却令人唏嘘,全都无法形成渔业产量。

以鱇浪白鱼为例。在80年代,鱇浪白鱼的年产量稳定在300~400吨,90年代急剧下降。根据1998年的统计数据,当年仅产白鱼10.4吨,渔民营收可用“惨淡”二字来形容。资源枯竭的态势并未就此扭转,2000~2004年间,其产量进一步下跌至0.5~1吨。曾经占据主体地位的鱇浪白鱼优势不再,老土著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抚仙湖的外来鱼却不断增多,银鱼更是在10年之内“反客为主”,大幅度抢占白鱼的生态位,成为了新晋的优势种。

据渔业部门记载,云南省在上个世纪有两次大规模的引种活动,第一次是在60年代引入四大家鱼,第二次则是在80年代引入太湖新银鱼,滇池、洱海、阳宗海均是作为“处女湖”引种。

1982年,与抚仙湖仅有一堤之隔的星云湖引入了太湖新银鱼,不料,这种身体透明、体长仅5~8cm的外来鱼通过隔河进入了抚仙湖,短短几年内就形成了稳定种群。1990~2004年,银鱼出现爆发性增殖,平均捕捞量高达1554吨,全面取代了濒于绝迹的鱇浪白鱼。

一方面,银鱼可吞食湖中的鱼卵、浮游动物,争夺了鱇浪白鱼的食物资源和栖息空间;另一方面,银鱼的捕捞方式也使得鱇浪白鱼无故躺枪。根据八九十年代的拖网调查结果,湖区渔民每捞起1000克的太湖新银鱼,就会连带捕捞250尾鱇浪白鱼,规格仅有2~4cm,显然处于幼鱼阶段。

长期的银鱼捕捞作业导致鱇浪白鱼的幼鱼资源不断减少,种群规模因而萎缩。令人欣慰的是,人工繁殖给鱇浪白鱼带来了一根救命稻草,其他土著鱼也获得了“劫后新生”。例如:在云南滇池,滇池金线鲃、滇池银白鱼均绝迹多年,同样是通过人工繁殖才免于种群灭绝。

抚仙湖的土著鱼仍处于危机之中,自然种群尚未完全恢复,应避免再出现盲目的引种、移植行为,加强生态保护,为土著鱼留下一片净土。

抚仙湖水质佳,生态好,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明珠”,而位于抚仙湖西南侧的星云湖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湖区因富营养化严重而呈现偏绿色,蓝藻密度居高不下,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V类水平,和抚仙湖形成了鲜明对比。

综合营养指数显示,星云湖属于营养型湖泊,氮磷含量高,这和上世纪的养鱼活动不无关联。为发展渔业经济,星云湖曾在上个世纪广泛引种,四大家鱼、鲤鱼、银鱼等均有涉及,其中有不少外来鱼都扩散到了抚仙湖中。

历史 引种资料显示,抚仙湖仅在1966年引入了100万尾草鱼,此后再无其他引种活动。而在调查中,湖中的外来鱼类却不断增多,2004年外来鱼已达到19种。由此可推测,抚仙湖中的大部分外来鱼应该都来自于星云湖。

除了外来鱼,星云湖的水质对抚仙湖也有潜在的影响。从地势上看,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前者的湖水可能成为后者的污染源。因此,保护抚仙湖就要重视星云湖的污水治理,优化出流改道工程,严格控制水流方向,警惕雨洪带污的威胁。

抚仙湖的蓄水地位非同小可,由于封闭性较强,理论上换水周期长达167年。因此,湖区一旦发生严重污染,就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

就水源来看,抚仙湖主要通过降雨和径流补水,流域内有大小河流103条,水质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源头上氮、磷等污染物的控制 ,对流域内的入库河流、星云湖等重要水域加强控制,消除劣质水体

二是采取生物治水措施。 例如在星云湖中加大鲢鳙等净水鱼的投放量,在抚仙湖中加大鱇浪白鱼等土著鱼的放流量,使之恢复生态位。在湖滨地带,可加大栽培沉水植物,修复并改善湿地,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三是加强水质监测。 抚仙湖的蓄水量庞大,相当于滇池的12倍、洱海的6倍,为确保水体优质,可在上游河湖及湖区设置多个监测断面,逐日或逐周监测水质,构成健全的预警系统,确保一湖清水永续存留。

金线鲃的特点

金线鲃属鱼纲、鲤形目、鲤科、金线鲃属。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体重约0.1~0.25千克。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

1、金线鲃属鱼纲、鲤形目、鲤科、金线鲃属。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体重约0.1~0.25千克。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

2、金线鲃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侧线鳞61~69,侧线略下弯。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背鳍刺较细,基部粗硬,后缘锯齿细弱,顶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腹鳍稍后。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淡灰色圆斑;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金黄色。

晋宁县的地方特产

卤鸭
卤鸭是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的名特食品。它以卤味香醇、肥而不腻而远近闻名。晋宁地处云南高原明珠──滇池之畔,是滇文化的发祥地,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故乡。早在明、清时代,昆阳就是水陆两通的重镇,以滇池麻鸭为原料精心制成的卤鸭,名噪一时。当地民间逢年过节、酬宾,以及外来旅客,都以卤鸭为首选佳肴。滇味火锅
川味火锅特点是:麻、辣、腥、烫。这四个最显著的特点,前三个我都不敢领教,更不会恭维了。另外,川味火锅好像一个染缸,无论翠绿的蔬菜、洁白的粉丝、粉红的鲜肉、淡黄的腐皮、深黑的木耳,一放进火锅内,马上就会沾染变色。变了色的菜,用我们昆明话说已经没有看样了,而没有看样的菜自然会影响到食欲。然而,有时天气又的确太冷,吃几盘不冷不热的炒菜又的确不是滋味,这就使我怀念起昆明火锅来了。凉拌米线
凉拌米线凉拌米线是云南昆明的地道美食。其配料有爆香花生末,炒过的芝麻粒,烫熟的韭菜、木耳和豆芽菜,新鲜青笋切丝,切块土鸡;作料有甜酱油、咸酱油、蒜水、麻油、芝麻酱、花生油、酸醋、姜汁,辣椒油等,和当天生产的米线拌在一起,新鲜又美味。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是仅产于滇池流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种入侵、水体污染、生境丧失、过度捕捞等原因,在滇池湖体已逐渐消失。滇池高倍鲫鱼
滇池高倍鲫鱼是滇池土著鱼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滇池及其水系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系全雌性群体,行孤雌繁殖,保持了品种性状的稳定和群体生存延续而成为鲫鱼家族的新秀。滇池高背鲫鱼是我省名贵土著鱼类,在我省滇池、星云湖、程海、牛栏江、金沙江等江河湖泊中均有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充足的种质资源,属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猫林卤鸭
昆明附近的晋宁县,有个美食叫“猫林卤鸭”。很出名的当地美食,在昆明也有分店。味道很好。小西瓜
西瓜主根系,主根深度在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根层内,根纤细易断,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茎直立,4--5节后间伸长,5--6叶后匍匐生长,分枝性强,可形成3--4级侧枝。叶互生,有深裂、浅裂和全缘。雌雄异花同株,主茎第3--5节现雄花,5-7节有雌花,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冠黄色。子房下位,侧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虫媒花,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果实有圆球、卵形、椭圆球、圆筒形等。鲜切花
鲜切花是指剪下来的花材,比如月季,康乃馨,菊花和唐菖蒲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切花,它们的花被人们剪下来后可做各种用途。比如,当作鲜花花束出售或送人,或者用来插花做成花篮或插花艺术品。夕阳乡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晋宁公鸡帽
晋宁公鸡帽的传说:彝族的祖先们从很远的地方迁徙到云南,想找一个富饶的地方。他们不知走了多少大,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终于来到了一个山青草绿、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就住了下来,盖房垦田,日子越来越好。可谁知这里是蜈蚣王的地盘,蜈蚣王怎能允许人来这里居住,于是下令全体蜈蚣出动,向彝族人发动攻击。一时间无数蜈蚣漫山遍野地爬出来,见人就咬就叮,人们猝不及防,急忙撤离村寨,退到很远的地方。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金线鲃的特点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