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分钟-10分钟,用鱼虫灭1号以4%的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次-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

病原和病症,一种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的前肠中寄生生活所引起。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患此病后,鳝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一般黄鳝苗进苗的时间在6-7月。刚刚经过运输的鳝鱼体质本就不算好,应激性很大,这样的鳝鱼运输回来放到池塘里,很可能会出现应激反映,引起死亡,造成损失。所以放苗一定要选择连续3-5个晴朗、无北风的天气。

一般来说,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鱼类,并且要求饲料鲜活,不食腐烂性动物性饲料。就人工养殖来说,黄鳝的饲料应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黄鳝的饲料要求会随着它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们为了保证满足黄鳝的营养需求,要合理调整饲料。


黄鳝去寄生虫的方法,寄生虫在哪个部位

从市场上买来的黄鳝需要通过高温烹煮的方式,将其体内的寄生虫杀掉,而在养殖时则需要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对症治疗。黄鳝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复口吸虫以及水蛭,发生复口吸虫病后,需要在投放鳝种前用硫酸铜溶液0.7mg/L全池泼洒,把该病的中间宿主锥实螺给杀掉,而蛭病则可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进行治疗。

一、黄鳝去寄生虫的方法

1、去除寄生虫的办法

通常在食用黄鳝之前,可用高温烹煮的方式将它体内的寄生虫杀掉。不管是野生黄鳝,还是养殖黄鳝,在它们的体内一般都有寄生虫,只是养殖黄鳝体内的寄生虫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但也需要用高温把寄生虫杀死后才能食用。

2、寄生虫种类

(1)复口吸虫

①症状:一般把由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寄生在鳝体皮下组织引起的黑点病叫做复口吸虫病,发病后,黄鳝的尾部会出现浅黑色的小圆点,用手摸了之后有异样感,随后黑点会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的很多地方,病鳝拒绝吃东西,直到萎瘪消瘦,然后死亡。

②防治方法:因为复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因此可在投放鳝种前用硫酸铜溶液0.7mg/L全池泼洒,杀灭锥实螺。

(2)蛭病

①症状:水蛭主要以吸取黄鳝的血液为营养,使病鳝表皮组织受损,从而引起细菌感染,对黄鳝的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②防治方法: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

二、黄鳝的寄生虫在哪个部位

1、寄生部位

黄鳝的血液以及消化道是寄生虫主要的寄生部位,因此在烹饪时需要将内脏清理干净,并经过高温烹饪,保证黄鳝熟透后才能食用。

2、寄生部位各有哪些寄生虫

(1)血液

①种类:锥体虫、隐鞭虫等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血液中。

②防治方法:锥体虫病、隐鞭虫病一般可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进行治疗。

(2)消化道

①种类:棘头虫、毛细线虫等寄生虫通常会寄生在肠道中。

②防治方法:每1kg饲料可加鳝虫净5-8g,拌饲投喂,1天1次,在棘头虫病的发病季节一般每7-10天使用1次进行防治;在毛细线虫病的流行季节,可用晶体敌百虫0.3mg/L泼洒全池,每月泼洒1-2次进行防治。

黄鳝疾病

  黄鳝痉挛病的病因及预防 时间:2008-12-12 15:53来源: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目前,由于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还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黄鳝养殖仍然依靠天然捕捞的野生苗种,而野生苗种来源不一,加上操作不当等因素,放苗后不久,黄鳝出现痉挛症的现象非常普遍。黄鳝的痉挛症死亡率很高,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就其成因及预防措施简单讨论如下。

  一、痉挛症的发病症状

  痉挛症一般出现在野生鳝苗放养后2~10天,初始表现为不开食,易受惊,听到声响和振动后,鳝苗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并持续数分钟后才趋于平静。2~3天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头部与身体呈“S”或“O”型不可恢复性收缩,并伴随不自主地撕咬自身,4~5天后鳝苗开始死亡。发病鳝苗体表检查无任何炎症和充血症状,目视及镜下检查体表无寄生虫,解剖检查内脏器官亦无病变,但血液比正常显暗红,肠道内发现寄生了大量棘头虫,腹腔壁感染有毛细线虫,而野生黄鳝大都寄生有上述虫体,因此可排除寄生虫的致病因素。从开始持续发病到死亡结束,时间大约在7~20天,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的可达到100%。

  二、痉挛症发病的原因

  黄鳝痉挛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黄鳝血液载氧力下降,引起脑供氧不足,导致脑缺氧和脑坏死,致使高浓度的氨、硫化氢渗入黄鳝血液中,造成血液中毒。

  1.捕捞 下雨季节,捕捉黄鳝的笼具被淹没后,进入笼具的黄鳝因摄食了诱饵,其代谢加强,加之挣扎时耗氧量的增加,其在水中呼吸的氧气已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空气呼吸又无法实现,致使机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血液内聚集的二氧化碳增多,造成血液酸中毒,严重时黄鳝起捕时就已死亡,但大部分仍然存活,此种鳝苗放养发生痉挛症的机率极高。

  2.贮养 捕捞后,黄鳝的贮养密度一般都比较高,水和黄鳝的比例在1∶1以下,且长时间不换水。黄鳝在高密度情况下,体表不断分泌粘液和排泄体内代谢物,这些物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出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黄鳝的皮肤呼吸进入血液中,造成血液酸中毒。

  3.运输 干法运输对鳝苗影响更为剧烈,因水份的缺乏,鳝苗丧失了气体交换的载体,呼吸作用受到了严重抑制,甚至达到窒息的程度。同时鳝苗分泌的粘液及排泄物由于没有水体的稀释,将产生高浓度的硫化氢,这一环节所产生的危害比高密度贮养更为严重,因为此过程的鳝苗还伴随体液丧失的脱水过程。一般干法运输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鳝苗发生痉挛的机率为90%以上。

  4.其他原因 收购、储存、运输及放养时水温温差过大,造成黄鳝机体代谢失衡,俗称“感冒”,并在其机体内形成一层屏障,使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够排泄而造成血液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血液酸中毒。

  三、预防痉挛的方法

  1.避免雨季收购鳝苗,要直接从黄鳝捕捞户处收购鳝苗,避免从商贩、市场中收购。

  2.收购的鳝苗应是当天捕捞的,同时要求捕捞户贮养鳝苗的水体要达到黄鳝重量的5倍以上,避免收购的黄鳝长时间的贮养。

  3.带水运输鳝苗,鳝苗与水的比例至少达到1∶5,如长途运输需使用药物进行水质保护,可适当加入一些多糖药物、多维或抗菌素等,避免用氧化剂、氯制剂等刺激性药物浸泡。

  4.收购、储存、运输及放养等环节避免水温温差过大。
  /huangshan/jishu/398951.html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怎么防治棘头虫对养殖黄鳝危害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