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最初指的是官员衣服上的禽和兽。“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 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从明朝就已经开始了。衣冠禽兽对于现代人来说满含贬义,是骂人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般卑劣。
明代时,衣冠禽兽的本意是指朝廷官员绣在官服上的图案,主要以飞禽走兽为主。衣指的是官员穿的制服(官衣),冠是指他们戴的帽子。不同的官员,根据品阶高低不同,官服上的花样,也就是官服上绣的飞禽走兽,也不一样,根本目的是为了区别官员的等级。
在清朝时这个制度非常完善,官员的品级分别文官和武官,都是九品十八级。同一品的文官,不论正、从官服上绣的飞禽是一样的。同一品的武官,无论正、从官服上绣的走兽也是一样的。在古代做官,首先就要认识官服上的禽兽,否则都不知道谁比自己官大,谁比自己官小。
衣冠禽兽的典故出自哪个朝代
衣冠禽兽出于明朝,当时是赞语。当时明朝官员,文官官服胸前绣禽,武官官服胸前绣兽。到了明中晚期,官员腐败,宦官专权,衣冠禽兽成了贬义,形容逼德败坏。根据史料记载,“衣冠禽兽”一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最能衬托皇帝“龙形象”的东西当然就是禽和兽了,所以明朝便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古代官员服饰上的禽兽有哪些
文官九品绣的是练雀。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
文官八品绣的是鹌鹑。这个我们比较熟悉,毕竟很多人喜欢吃鹌鹑蛋。这也是鸡类的一种。
文官七品绣的是鸂鶒。这是一种和鸳鸯差不多的飞禽,体型比鸳鸯大,一般都是紫色的比较多,所以也叫紫鸳鸯。
文官六品绣的是鹭鸶,这个看起来就高大上了。这个也就是我们平常叫的白鹭,现在很多农村都能看到。
文官五品绣的是白鹇。这个也是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具冠。感觉和野鸡差不多。
文官四品绣的是品雁。这个是大雁的一种,感觉比鸡高一个档次。
文官三品绣的是孔雀。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孔雀开屏确实很漂亮。
文官二品绣的是锦鸡。不知道怎么回事,古人对鸡还是有特殊情怀的。
文官一品绣的是鹤,这是最高大上的了。不过想要做到文官一品,尤其是正一品,比登天都难。
衣冠禽兽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何在明朝人人都想被称为禽兽呢?
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衣冠禽兽是一种褒义词,是指做文官和武官的臣子,所以会人人都想成为禽兽的现象。
衣冠禽兽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是属于一个贬义词,通常也是骂人的一种说词。
而古代的衣冠禽兽则是一种褒义词, 在古代的时候衣,是指衣服,冠则是指帽子。当时的帽子不是谁想戴就能戴的,只有级别到了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戴帽子的,也就是戴冠。衣冠的说法就是说这个人的地位非常高的,或者是来自名门贵族的。
禽兽,在明朝的时候,官员们商朝的服饰上都会绣着各种禽兽来表示自己的品级,不同的官职衣服颜色不一样,衣服上的图案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看当时明朝的官员和衣服上绣的动物是如何区分的。明朝的官员分为九级,文官的衣服上都是绣着禽。禽就是一些仙鹤、鸡、黄鹂、孔雀等的小动物,根据这些小动物们的地位程度来划分到官级的高低,比如一品文官的衣服上会绣上仙鹤,而三品文官的衣服上则是孔雀。
武官的衣服上绣着兽,兽就是老虎、狮子、豹子、犀牛等凶猛的动物,也是根据他们的地位来划分到官级高低,比如一品的武官衣服上绣有狮子,而六品武官衣服上的是绣彪。这些衣冠上带有禽兽的都是指官员,在社会上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这就是人人向往的原因。
到了后来朝廷上这些官员们的品质发生了质变,后来的人们开始对这些人有了不好的看法,将原本的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一直延续到今天。
“衣冠禽兽”这个词怎么出现的,最初是用来骂人的吗?
现在我们骂一个人徒有其表、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品德败坏的人都用“衣冠禽兽”来形容他。这是一种贬低的形容词,特别是对一些男性会经常用到这样的词。但是在古代,这个词并不是骂人的意思,相反的在古代用“衣冠禽兽”来形容别人是对那个人的极高赞赏,是一句能够让人骄傲感荣誉感倍增的话。
“衣冠禽兽”这个词是出现在明朝时期。是因为明朝早期时间是要上朝的,而对于一些上朝的官员衣着打扮是有很严格的讲究,特别是在上朝官员的衣服刺绣上会特别有讲究。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级别的刺绣等级,像文官的官服上面只能够绣飞禽,武官则是只能绣走兽。还分一品官二品官三品官这样顺位下来采用不同级别的刺绣,是非常严格有讲究的。
而你看一个官员是什么等级什么官位的时候看他的衣服刺绣上就能够知道,由于衣服上绣的都是一些飞禽走兽动物类的,所以繁衍出“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当官的人们。那你被别人说是衣冠禽兽不就也侧面在讲你是官了嘛,所以这就是一件让人倍感荣誉的一个成语。
但是慢慢的由于明朝朝廷内部有贪污有造反的人,干一些不好的事。就慢慢的被民间的群众称这就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渐渐的衣冠禽兽这个词就变成了贬义词,直到现在也依旧带有贬义含义的词。
成语“衣冠禽兽”是指哪些动物?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衣冠禽兽的意思
穿戴着衣帽的 禽兽 。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 衣冠禽兽 ,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繁体写法: 衣冠禽兽
注音: ㄧˋ ㄍㄨㄢ ㄑㄧㄣˊ ㄕㄡˋ
衣冠禽兽的近义词: 人面兽心本为古代鄙视匈奴的词夷狄之人,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史记?匈奴传》 后指人的面孔, 社鼠城狐城狐社鼠。比喻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而又不易清除的坏人 不堤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孤。清·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指虚幻怪诞,后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东西或坏人
衣冠禽兽的反义词: 正人君子∶品行端正而无私的人 ∶现在常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角色现在正有许多正人君子和革命文学家,用明枪暗箭,
成语语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骂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be a beast in human form
俄语翻译: зверь в человечьем образе <сквеный человек> 其他翻译: <法>animal <une bête en costume gumain>
成语谜语: 狐狸戴面具
读音注意: 冠,不能读作“ɡuàn”。
歇后语: 鸡披袍子狗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