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是免洗洗手液,在流水下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勤消毒:注意家中及工作场所的消毒清洁,定期对家具、生活用品、办公桌椅等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医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4、常通风:结合具体天气情况,做好家中及工作场所通风,每天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5、少聚集: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疫情期间减少外出,减少聚集。

6、用公筷:外出就餐时,可以使用公筷,以保证卫生,避免病毒传染。

7、合理膳食:日常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以保证身体健康,加强个人免疫力。

8、适量运动:坚持锻炼,结合个人体质做好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功能,提升抗病能力。

9、接种疫苗:符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要求的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10、及时检测:如果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建议及时检测,以便于做好预防或是早期治疗工作。

家中一人阳性同住人怎么办

1、分开居住:同住人首先应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确认自身是否也已经感染。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分开居住,避免与患者长时间待在同一空间,减少感染病毒或者反复感染的可能性。

2、保持室内通风:如果没有条件分开居住,则需要尽量保持房间内通风,同时需要注意洗手间的卫生,上完厕所记得洗手、消毒。

3、积极治疗:在确诊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消灭体内的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方法

我支持。第一: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十个防疫小知识

一、处理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

近期,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频频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因此在处理生鲜/冷冻食物时要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排队等候时保持一米距离

新冠病毒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喷溅传播,排队等候时人员容易聚集,应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三、清洁时别忘手机等小物件

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手机、鼠标、键盘等高频接触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洁,定期消毒。

四、使用公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公共厕所容易藏污纳垢,加上人员流动较大,若消毒不及时,环境中容易残留病毒。进入公共厕所时应先戴好口罩。

五、在电梯、电影院等密闭场所时注意个人防护

在狭小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距离小,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更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六、戴口罩时要正确佩戴

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线,正确佩戴口罩除了能预防新冠肺炎,还能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七、上班途中需谨慎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八、入楼工作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九、上下班路上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十、公务出差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乘坐的车辆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车须佩戴口罩。

扩展资料:

防疫重要性:

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传染病防治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依法科学有序的防控至关重要。作为普通人,从细节做起,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让病毒细菌尽可能离我们远一点,是我们对“抗疫”的最大贡献。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