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正常人是不建议注射免疫球蛋白。平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是存在免疫球蛋白缺陷的情况,可以使用。因为正常人注射免疫球蛋白会破坏自身的免疫球蛋白产生,对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如果想要注射免疫球蛋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不能胡乱的进行使用,以免影响健康。

打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注意什么

1、要注意免疫球蛋白的使用适应症,目前免疫球蛋白就是紧急阻断某种传染病而用,一般是当人暴露于某种病毒或者传染病的情况下紧急接种免疫球蛋白,能够阻断相关传染病的传播。免疫球蛋白注射进身体以后就可以迅速获得的抗体来预防疾病的传播,有效期一般保持1个月之后就不再有预防疾病传播的作用。

2、免疫球蛋白注射时要把质量关,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要使用正规厂子生产药品,同时在使用时安瓿不能破碎,药品不能有沉淀和渣滓,一旦出现就应该废弃不用。

3、免疫球蛋白在使用时应该有针对性,比如要想阻断乙肝的传播就应该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要想阻断水痘的传播就可以注射水痘免疫球蛋白,不能笼统的注射任何免疫球蛋白。

4、打完免疫球蛋白以后要注意休息和清淡饮食,不要喝酒、抽烟等以免降低效果。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适合什么人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主要成分为人免疫球蛋白的静脉输注药物,通常可用于治疗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因此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适合患有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人群使用。但需要注意,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不宜自行用药。静脉输注该药物后通常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的人群禁止使用。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也需要慎重使用。

用于提高免疫力的丙种球蛋白是否有用?

用于提高免疫力的丙种球蛋白被抢购,这个药对于新冠感染有用吗?
最近这几个月随着连花清瘟icon、布洛芬icon、阿兹夫定icon、蒙脱石icon等等很多用于新冠的药物被抢购之后,丙种球蛋白也开始被抢购。
丙种球蛋白,药品通用名称icon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中将丙种球蛋白用于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其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第一、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例如:低免疫球蛋白的白血症。
第二、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例如: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第三、自身免疫性疾病icon。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等等。
上述疾病都是平常大家很少遇到的,都是住院才可能碰到的疾病。
因此综上所述,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icon这样的退烧药以及连花清瘟这样的中药,大家备上一两盒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囤,而对于这个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就真的是没有必要去抢购了。因为这个药治疗的疾病都是住院患者的疾病,大家真的很少遇到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怎么用,注意事项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因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存在传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临床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药品名称】
通用名:人免疫球蛋白
英文名:Human Immunoglobulin
汉语拼音:Ren Mianyiqiudanbai
【成份】
主要组成成份:人免疫球蛋白。系由健康人血浆提取。 辅料:麦芽糖。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可带乳光。
【适应证】 主要用于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若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疗效。
【规格】 10% 1.5ml(150mg/支)
【用法用量】
用法:只限于肌内注射,不得用于静脉输注。
用量:
1.预防麻疹:为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可在与麻疹患者接触7日内按每kg体重注射0.05~0.15ml,5岁以下儿童注射1.5~3.0ml,6岁以上儿童最大注射量不超过6ml。一次注射预防效果通常为2~4周。
2.预防传染性肝炎:按每kg体重注射0.05~0.1ml或成人每次注射3ml,儿童每次注射1.5~3ml,一次注射预防效果通常为一个月左右。
【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禁忌】
1.对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注意事项】
1.本品出现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玻瓶有裂纹、过期失效、均不可使用。
2.开瓶后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3.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应单独使用。
【药物过量】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它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人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半衰期为16~24天。
【贮藏】 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包装】 包装规格 每盒装5支 包装材料 安瓿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19983003
【生产企业】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有什么作用

【成份】
本品系由健康人血浆制备而成,复溶后含蛋白质50g/L,其中人免疫球蛋白(γ球蛋白)含量不低于95%,其余主要为微量的白蛋白和痕迹量的IgA和IgM。IgG分子单体加二聚体含量不低于95%。IgG的四个亚类构成比与正常人血清IgG亚类构成比相近似。本品含麦芽糖100g/L。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疏松体,无融化迹象。复溶后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可带轻微乳光。
【适应症】
1.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乏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G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等。
2.治疗继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等。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等。
【规格】
5%,1.25g(25ml)/瓶;5%,2.5g(50ml)/瓶。
【用法用量】
使用方法:以灭菌注射用水将本品复溶至标示体积后,直接静脉滴注或再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1~2倍作静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为0.01~0.02ml/kg体重/分钟(1ml约为20滴)。持续15分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但滴注速度最快不得超过0.08 ml/kg体重/分钟。
每个患者的最佳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其具体病情而定。
推荐剂量与疗程:
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首次剂量400mg/kg体重;维持剂量200~400mg/kg体重/次。给药间隔时间视病人血清IgG水平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月一次。
重症感染:每日200~300mg/kg体重,连续2~3日。
新生儿败血症:200~400mg/kg体重/次,根据病情输注1~2次,每次间隔2~3天。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200~400mg/kg体重/次,根据病情输注1~2次,每次间隔2~3天。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400mg/kg体重,连续输注5日,维持剂量为每次400mg/kg体重,间隔时间视血小板计数和病情而定,一般每周一次。
川崎病:每日400mg/kg体重,连续5日;或者每日1g/kg体重,连续2日;或2g/kg体重,一次输注。
【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
极个别病人输注本品时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常常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上述反应大多轻微,且常发生在输注开始后一小时内。因此建议在输注的全过程、尤其是开始一小时内注意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出现上述反应时可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个别病人可在输注结束后发生上述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均可自行恢复。
本品的临床试验显示:年龄跨度从出生后1小时至65岁的124例受试者在本品输注过程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另1例有磺胺及青霉素过敏史者出现一过性风团样皮疹。两者均未因反应终止本品治疗。其余受试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本品对60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半小时的血液渗透压和血气分析进行测定。血液渗透压结果分别为269±86.7mmol/kg体重及268±9.3mmol/kg体重,无明显差异(P>0.5);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为pH7.40±0.10及pH7.39±0.04,也无明显差异(P>0.5)。因此使用本品不会影响血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本品对1634名用药者的临床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用药者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21例输注时出现轻微一过性反应,占总调查人数的1.29%。其中畏寒、发热7例;皮肤骚痒、荨麻疹12例;头痛2例。
【禁忌】
1.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抗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注意事项】
1.本品只能静脉输注。
2.本品瓶子有裂纹、瓶盖松动、或超过有效期时不得使用。
3.本品复溶后呈现浑浊、异物、絮状物或沉淀时不得使用。
4.本品一旦开启应立即一次性用完,未用完部分应废弃,不得留作下次使用或分给他人使用。
5.本品虽然呈酸性(pH4),但其缓冲能力极弱。有试验证明按1000mg/kg接受本品所承受的酸负载还不到一个正常人酸碱缓冲能力的1%。因此,一般情况下无须考虑本品的酸负载。但有严重酸碱代谢紊乱的病人需大剂量输注本品时应慎用。
6.本品所含麦芽糖对受者的血糖测定可能产生干扰,因此使用本品的患者用血糖测定结果指导治疗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7.患者被动接受本品中各种抗体可能干扰某些血清学试验,导致假阳性结果,如库姆斯氏试验,CMV血清学试验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方面本品尚无临床研究资料,因此使用时须谨慎。但本品的临床用药经验尚未发现对妊娠过程、胎儿和新生儿有任何伤害作用。
【儿童用药】
本品尚无专门对儿童用药的临床研究资料。但本品的长期临床用药经验尚未发现对儿童有任何伤害作用。
【老年用药】
本品尚无专门对老年用药的临床研究资料。但本品的长期临床用药经验尚未发现对老年人有任何伤害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尚无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资料。因此,本品须严格单独输注,不得与其他任何药物混合使用。
为了避免被动接受本品中特异性抗体的干扰,输注本品3个月后才能接种某些减毒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腮腺炎以及水痘病毒疫苗等。基于同样的考虑,在非紧急状态下,已经接种了这类疫苗的患者至少在接种后3~4周才能输注本品;如果在接种后3~4周内使用了本品,则应在最后一次输注本品后3个月重新接种。
【药物过量】
本品尚无超过推荐剂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本品过量可能导致受者循环血容量超载和血液粘度增高而增加心脏的负荷,此结果更常见于老年病人和肾功能损伤病人。
【临床试验】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
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CVID)
本品对19例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患者(其中IgG1缺陷9例;IgG2缺陷4例;IgG1、2缺陷3例;IgG3缺陷、IgG1、2、4缺陷及IgG1、2、3、4缺陷各1例)和1例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CVID)患者的治疗效果做过临床试验。患者的年龄在2~12岁。静脉输注剂量为200~400mg/kg体重/次,每月一次,连续四次。结果显示患者的总IgG及其IgG1、3、4水平输注后升至基础值的2.81倍, IgG2为1.84倍。用药后临床感染症状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病儿因病缺课和家长缺勤天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结果证明治疗确实提高了病儿抵抗感染的能力。
2.继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
新生儿败血症
本品对1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做过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静脉输注剂量为200~400mg/kg体重/次,根据病情输注1~2次,每次间隔2~3天(1次用药者19例、2次用药者41例)。60例使用本品的患者治愈率为95%(57/60)明显优于对照组(68%)(P<0.01)。本品试验组患者体温稳定所需要的时间、10天内血培养阴转率、体重增长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本品对40例年龄在2岁以下患者的治疗效果做过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用药方法同新生儿败血症。使用本品的患者明显有效率为80%,优于对照组55%(P<0.05)。发热、呼吸困难和哮喘持续时间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多数病例使用本品次日症状即明显缓解。而且用药后患者的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G抗体(RSV-SIgG)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本品对20例年龄在1~9岁患者的治疗效果做过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静脉输注剂量为400mg/kg体重/每天,连续5天。使用本品的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治疗第五天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6例患者在7~10天血小板计数>150×109/L,血小板计数升高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周)(P<0.01)。临床上出血症状如鼻衄、便血等均在治疗后4~5天得到控制。
【药理毒理】
本品的主要成分IgG含有针对各种正常人群易感病原微生物的调理性和中和性抗体。经静脉输注可即刻100%的进入受者的血液循环。其药理作用一方面是迅速提高受者体内IgG水平,直接中和毒素、协同杀灭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体,起到防治各种细菌、病毒性感染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输入具有正常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的IgG,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恢复自我免疫识别、激活和抑制的动态平衡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本品的唯一添加剂麦芽糖在复溶体积时保持本品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相当。
本品目前尚无诱变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方面的临床研究资料。但本品的临床应用经验未显示其基因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目前尚无体内半衰期的临床研究资料。但在其治疗6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输注本品后20天IgG水平监测结果仍高于输注前基础水平40~50%。此结果与其它同类产品报道的3周半衰期相近似。
【贮藏】
8℃以下避光保存。
【包装】
中性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及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包装,1瓶/盒。
【有效期】
60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

人免疫球蛋白的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一些人将人免疫球蛋白当作防病、增强体质、无害有益的营养品,但医学专家提醒,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人的血浆制备的血液制品,是风险较高的一类药品,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医生也应根据适应症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慎重使用此类药品。人免疫球蛋白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2007年1月印发的《人免疫球蛋白与安全使用相关知识》中介绍,人免疫球蛋白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对免疫球蛋白产品的报销范围也有严格的界定:重症感染抢救、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限二级以上医院使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邵荣光教授介绍,在临床上,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经常用于肿瘤的治疗。由于抗肿瘤的药物有时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抵御这种影响,其作用仅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治疗中起辅助作用。如果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足以抵御抗原侵袭时,外界注射的抗体(如人免疫球蛋白等)可能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制品专家说,人免疫球蛋白是被动注入的抗体,它见效快,因此在狂犬病、乙肝和破伤风紧急治疗中经常使用,但是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仅能存在3~4周。人免疫球蛋白虽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它是一种高风险的产品,由于“窗口期”的存在,这类产品存在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经血传染病的风险。因此这位专家建议,人免疫球蛋白一定要慎用。
标准完善也不能避免“窗口期邵荣光教授认为,药品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有效,对于血液制品来说,安全性尤其重要。我国血液制品的生产和检测标准比较完善,生产企业一定要按照规范生产。他特别强调,血液是从不同的人身上采集的,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检测程序一步都不能省。
原料采集和生产完全符合规定,血液制品就一定安全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表示,尽管对原料血浆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检查,但由于目前国际、国内检测的方法还不能完全解决原料血浆病原体血清学检测中存在的“窗口期”问题,虽然在生产工艺中进行了严格的病毒灭活处理,仍无法完全排除传染已知或者未知致病因子的可能性。据介绍,“窗口期”是指从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病毒抗体之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即使病人已经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病毒抗体的结果是阴性,容易造成漏诊。据专家介绍,“窗口期”的长短和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相关,从国内外的技术水平来看,“窗口期”的问题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