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时间

艾叶的种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左右,艾叶栽种前还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如果不进行这一步,艾叶的出苗会比较缓慢,从而影响到艾叶的产量。不过也有很多地方的农户会选择十一月份用根茎移栽艾叶。

2、土壤的选择

要选择肥沃且排水性强的土壤,虽然艾叶的整体适应性比较强,很多地块都可以种植,但是气候不能特别寒冷或者特别干旱。如果大规模种植艾叶,适合选择在山坡上种植艾叶。

3、种植管理

一般在艾叶幼苗出土5厘米时就要进行移植,每个穴只能栽种2株左右,多了必须移走。10厘米以后就不适合移苗,因为此时是艾叶根部发育最佳的时期,此阶段决定其以后的高度。

4、肥水管理

给艾叶施肥可把底肥多施一些牲畜肥,移栽以后也要施一次肥。当艾叶苗长到五十厘米时可以再施一次。肥料主要是一些水溶肥。艾叶生长前期主要是喷水,艾叶植株长得高大以后,就不能再使用喷水这一方法,因为容易把它的茎折断。

艾草种植技术



艾蒿被称为冰台、抑草、青蒿、艾草、艾灸草、药草、黄草、艾草等。艾蒿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半灌木状植物,分布广泛。除极端干旱寒冷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多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边、山坡。让让我们来看看艾蒿的种植。

生长习性

艾蒿易于繁殖生长,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种植地点可选择田野、田埂、山坡、荒地,首选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地进行合理布局。

选地整地

场地应具备灌溉用水条件,附近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污染。土壤和空气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产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应无有毒有害药物残留、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并按规定定期检测。根据种植区土层结构特点,适当控制耕耙数量,结合整地施用22.5~30.0吨/公顷充分腐熟、无公害的土壤杂肥,并混匀。

繁殖方法

艾蒿主要通过根茎无性繁殖,但也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一般3月进行种子繁殖,11月进行根繁殖。床宽约1.5米,床面呈a鱼回来了形,以免积水而致病。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4000公斤腐熟农家肥。深耕土全堵。排水后,应一次灌足底层水。

栽植密度

2-3月,苗高5-10cm,地面潮湿时,从母株茎基部分出的苗,按30cm40cm的行距栽植,每穴2-3株,覆土压实。如果没有种植后2~3天内不要下雨,要滴水保湿。

田间管理

栽后苗高30cm时施尿素90kg/ha,雨天施,晴天叶面喷施。4月初翻耕除草一次,深度15厘米。6月上旬采收艾叶,然后晒园,去枝叶,疏密茎基和宿根,深度15cm。11月上旬施农家肥、粪肥、饼肥作基肥。旱季,苗高80cm以下采用叶面喷灌,苗高80cm以上全园淹水。

采收加工

艾叶夏季采收,开花前剪去地上带叶的茎枝,除去杂质和枯叶,将叶子在太阳下摊至5-6万片,扎成小捆,再在太阳下摊至充分干燥,扎成捆,或用绞干机压成长方形捆,用草绳系牢,存放在干燥处,防潮防霉。产品充分干燥,皱缩,叶片多,枝小。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艾蒿的栽培方法


一、土壤



艾蒿的种植需要肥沃、透气、富含有机物的中性土壤。繁殖时,最好生长在湿润肥沃的沙质土壤中。
二、光照



它喜欢光,充足的光线更有利于它的生长。但是夏天阳光强烈的时候,就需要适当的遮阴。不要让它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否则会影响它的生长。
三、温度



它耐寒。夏春秋的气温应保持在15-25,冬季保持在8左右。
四、浇水



它喜欢稍微潮湿的环境。夏春秋3-5天浇一次水,冬天7-9天浇一次水。浇水要适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浇水的频率也不要太频繁。浇水前先看看土壤。如果土壤非常干燥,要及时浇水。
五、施肥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待根系发芽后再进行追肥,主要是腐熟的稀有人畜粪便,适当搭配一些富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会让它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