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话姐姐的称呼为碧喃。姐姐的发音与汉语中碧的发音类似,一般称呼大姐为碧喃,姐夫则称为碧冒,而大哥则被称为岩龙。丫丫是外婆,扫扫是表姐,咩苏是妈妈,唔苏是爸爸。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全球约有660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语。在类型上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为主的有声调语言。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语内部虽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但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差异较大,如白傣语有22个辅音位,泰语则只有21辅音位,已经难以互相通话。
傣族称呼美女怎么说
那洛。在傣族语言当中,那洛指的就是傣族美女,意思是美丽、漂亮、迷人,在傣族文化当中,那洛也是一种美的象征,被认为是傣族美女最高的称呼之一。
在傣族文化当中,傣族美女有着多种不同的称呼和称谓,最常见的包括花好月圆、沙巴、萨妮和那洛等,这些称呼和称谓都源于傣族文化的传统,反映傣族人民对于美的崇拜和赞美。
在云南,白族、纳西族、彝族和傣族分别称呼姑娘和小伙子什么?
1、白族称呼女性为“金花”,男性为“阿鹏哥”。
称呼的由来是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电影让广大观众对蝴蝶泉、苍山洱海的风光无比向往,并结识了一对白族青年男女——副社长“金花”与铁匠“阿鹏”他们历尽种种误会和波折,终成眷属。
从此以后,白族人把女性无论老少通称为“金花”,也按照电影里的人物称为“阿鹏哥”。
2、纳西族女性则称为“胖金妹”,专指还没有出嫁的姑娘;男性则称“胖金哥”,专指还没有结婚的小伙子。
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丽江古城所饮用的水含的矿物质比较多,所以他们那里的人都比较胖,比较黑,因此他们就以胖为美,以黑为贵,他们认为越胖越黑人越老实。
3、彝族称呼女性为“阿诗玛”,男性为“阿黑哥”;
源自于云南阿着底的一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与青年阿黑相爱的传说故事。把女士通称为“阿诗玛”;男士通称为“阿黑哥”——“黑”成了勇敢、勤劳、忠诚的象征。
4、傣族称女性为“骚哆哩”,男性为“猫哆哩”。
傣语里男人叫猫,女人叫骚,漂亮的意思是多丽。傣族的骚哆哩,是美女的意思;"猫哆哩"意思是"阳光活力男孩"-Sunny boy 。
扩展资料:
云南彝族姑娘阿诗玛和阿黑哥的传说故事:
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
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阿诗玛不愿意。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阿黑哥
-白族
-胖金妹
-傣语
傣族女孩怎么称呼
傣族的少女称呼为:“小卜少”。傣族男孩被称为毛哆哩,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傣族话姐姐怎么称呼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