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头虫病是由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引起。该虫用吻部牢固地钻在肠黏膜内吸取营养,引起肠道充血发炎,阻塞肠道、影响食欲,严重时造成肠穿孔,导致鳝体消瘦而死亡。用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清塘或将鳝池水放干后,经太阳暴晒,以彻底杀死中间寄生虫。用90%的晶体敌百虫0.7毫克/升的溶液泼洒全池,同时用0.1克拌人鲜蚌肉内连喂1周。
诊断黄鳝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目检是检查黄鳝疾病的主要方法,常见鳝病发部位主要表现在体表及内脏。为确定要加以现场观察,及时从鳝池中捞出病鳝,按顺序从头部、眼睛、鳝尾等部位仔细观察,从体表上可发现大型病原体,小型病原体肉眼看不到。
可根据病状鉴别,如鳝体发青黑、肛门红肿突出多为肠炎。鳝体外表局部出血,严重时表皮呈漏斗状小窝,表皮腐烂为赤皮病;体表部分被泥巴覆膜一层为拖泥病。解剖鳝体,从前肠剪至后肠,观察是否存在寄生虫,用水冲洗干净,如发现肠道充血则为肠炎病。
鳝种放养时最好用高锰酸钾等药物进行体外消毒,各地应因地制宜。浸洗时要达到要求的药液浓度,视鳝种的忍耐度灵活掌握。野外捕捉或专池培育的鳝种,放养前用2%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再放入鳝池中以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注意放养前彻底清池消毒,每平方米用50g生石灰化浆后泼洒。
农村养殖黄鳝喜欢渗养一些癞蛤蟆,这是什么原因呢?
农村养殖黄鳝喜欢渗养一些癞蛤蟆,这是什么原因呢?黄鳝又名鳝鱼,野生的常见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因其刺少肉厚,肉嫩味美,堪称席上佳肴。又因其营养丰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黄鳝不仅在国内被当作上等佳肴,烹饪成各种菜式出现于居民的餐桌以及各大饭馆、酒店中。近年来更是大量活运出口,畅销国外,黄鳝的需求量是大大增加。所以,现在在全国各地均有人工养殖。
目前人工养殖黄鳝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细菌性腐皮病、赤皮病、出血病、肠炎病、毛细线虫病、隐鞭虫病、萎瘪病、锥体虫病、棘头虫病、水蛭病等,各种疾病都有不同的防预方法。其中的细菌性腐皮病,也就是养殖户们俗称的梅花斑状病,这种病的症状是在黄鳝身上会出现圆形或?圆形的红色病斑,进而溃疡,出血,酷似梅花斑点,又犹如在身上加盖了红章,所以又俗称打印病。
根据养殖户们的经验,预防此种病害,可在黄鳝池中按一定比例投放一些蟾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癞蛤蟆,因为癞蛤蟆身上的蟾酥正好对此病有防治作用,可减少此类病害的发生。而且,据养殖户们的实践经验发现,如果黄鳝中已经出现了细菌性腐皮病,可以采用如下办法:将剥了皮的癞蛤蟆的头部用绳子系好,在发病的黄鳝池内来回拖涂几次,使癞蛤蟆分泌的蟾酥散布在池内,几日后病情就可得到控制。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养殖户们的经验之谈,是否可行,还有待考征。对于黄鳝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的防治,还需及时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
怎么养黄鳝啊?
饭粒就行不过要捏扁饭粒,让它浮在水面
黄鳝就会又上来吃的
它不会吃鱼的,鱼料也不行,因为它太小了
一粒饭就够了
一定要让饭粒浮在水面
这是最重要的
黄鳝去寄生虫的方法,寄生虫在哪个部位
从市场上买来的黄鳝需要通过高温烹煮的方式,将其体内的寄生虫杀掉,而在养殖时则需要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对症治疗。黄鳝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复口吸虫以及水蛭,发生复口吸虫病后,需要在投放鳝种前用硫酸铜溶液0.7mg/L全池泼洒,把该病的中间宿主锥实螺给杀掉,而蛭病则可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进行治疗。
一、黄鳝去寄生虫的方法
1、去除寄生虫的办法
通常在食用黄鳝之前,可用高温烹煮的方式将它体内的寄生虫杀掉。不管是野生黄鳝,还是养殖黄鳝,在它们的体内一般都有寄生虫,只是养殖黄鳝体内的寄生虫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但也需要用高温把寄生虫杀死后才能食用。
2、寄生虫种类
(1)复口吸虫
①症状:一般把由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寄生在鳝体皮下组织引起的黑点病叫做复口吸虫病,发病后,黄鳝的尾部会出现浅黑色的小圆点,用手摸了之后有异样感,随后黑点会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的很多地方,病鳝拒绝吃东西,直到萎瘪消瘦,然后死亡。
②防治方法:因为复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因此可在投放鳝种前用硫酸铜溶液0.7mg/L全池泼洒,杀灭锥实螺。
(2)蛭病
①症状:水蛭主要以吸取黄鳝的血液为营养,使病鳝表皮组织受损,从而引起细菌感染,对黄鳝的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②防治方法:用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
二、黄鳝的寄生虫在哪个部位
1、寄生部位
黄鳝的血液以及消化道是寄生虫主要的寄生部位,因此在烹饪时需要将内脏清理干净,并经过高温烹饪,保证黄鳝熟透后才能食用。
2、寄生部位各有哪些寄生虫
(1)血液
①种类:锥体虫、隐鞭虫等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血液中。
②防治方法:锥体虫病、隐鞭虫病一般可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进行治疗。
(2)消化道
①种类:棘头虫、毛细线虫等寄生虫通常会寄生在肠道中。
②防治方法:每1kg饲料可加鳝虫净5-8g,拌饲投喂,1天1次,在棘头虫病的发病季节一般每7-10天使用1次进行防治;在毛细线虫病的流行季节,可用晶体敌百虫0.3mg/L泼洒全池,每月泼洒1-2次进行防治。
黄鳝有寄生虫吗
黄鳝有寄生虫。
黄鳝体内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有毛细线虫和棘头虫,均肉眼可见。但是这两种寄生虫主要在肠内,不是我们食用的部位,所以即使有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毛细线虫和棘头虫不只是黄鳝、其它鱼类和动物的体内也有。
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及附近之大小岛屿,西起东南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北起日本,南至东印度群岛。
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殖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干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米,数尾鱼共栖。
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疾病
黄鳝痉挛病的病因及预防 时间:2008-12-12 15:53来源:责任编辑:核心提示:
目前,由于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还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黄鳝养殖仍然依靠天然捕捞的野生苗种,而野生苗种来源不一,加上操作不当等因素,放苗后不久,黄鳝出现痉挛症的现象非常普遍。黄鳝的痉挛症死亡率很高,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就其成因及预防措施简单讨论如下。
一、痉挛症的发病症状
痉挛症一般出现在野生鳝苗放养后2~10天,初始表现为不开食,易受惊,听到声响和振动后,鳝苗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并持续数分钟后才趋于平静。2~3天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头部与身体呈“S”或“O”型不可恢复性收缩,并伴随不自主地撕咬自身,4~5天后鳝苗开始死亡。发病鳝苗体表检查无任何炎症和充血症状,目视及镜下检查体表无寄生虫,解剖检查内脏器官亦无病变,但血液比正常显暗红,肠道内发现寄生了大量棘头虫,腹腔壁感染有毛细线虫,而野生黄鳝大都寄生有上述虫体,因此可排除寄生虫的致病因素。从开始持续发病到死亡结束,时间大约在7~20天,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的可达到100%。
二、痉挛症发病的原因
黄鳝痉挛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黄鳝血液载氧力下降,引起脑供氧不足,导致脑缺氧和脑坏死,致使高浓度的氨、硫化氢渗入黄鳝血液中,造成血液中毒。
1.捕捞 下雨季节,捕捉黄鳝的笼具被淹没后,进入笼具的黄鳝因摄食了诱饵,其代谢加强,加之挣扎时耗氧量的增加,其在水中呼吸的氧气已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空气呼吸又无法实现,致使机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血液内聚集的二氧化碳增多,造成血液酸中毒,严重时黄鳝起捕时就已死亡,但大部分仍然存活,此种鳝苗放养发生痉挛症的机率极高。
2.贮养 捕捞后,黄鳝的贮养密度一般都比较高,水和黄鳝的比例在1∶1以下,且长时间不换水。黄鳝在高密度情况下,体表不断分泌粘液和排泄体内代谢物,这些物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出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黄鳝的皮肤呼吸进入血液中,造成血液酸中毒。
3.运输 干法运输对鳝苗影响更为剧烈,因水份的缺乏,鳝苗丧失了气体交换的载体,呼吸作用受到了严重抑制,甚至达到窒息的程度。同时鳝苗分泌的粘液及排泄物由于没有水体的稀释,将产生高浓度的硫化氢,这一环节所产生的危害比高密度贮养更为严重,因为此过程的鳝苗还伴随体液丧失的脱水过程。一般干法运输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鳝苗发生痉挛的机率为90%以上。
4.其他原因 收购、储存、运输及放养时水温温差过大,造成黄鳝机体代谢失衡,俗称“感冒”,并在其机体内形成一层屏障,使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够排泄而造成血液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血液酸中毒。
三、预防痉挛的方法
1.避免雨季收购鳝苗,要直接从黄鳝捕捞户处收购鳝苗,避免从商贩、市场中收购。
2.收购的鳝苗应是当天捕捞的,同时要求捕捞户贮养鳝苗的水体要达到黄鳝重量的5倍以上,避免收购的黄鳝长时间的贮养。
3.带水运输鳝苗,鳝苗与水的比例至少达到1∶5,如长途运输需使用药物进行水质保护,可适当加入一些多糖药物、多维或抗菌素等,避免用氧化剂、氯制剂等刺激性药物浸泡。
4.收购、储存、运输及放养等环节避免水温温差过大。
/huangshan/jishu/398951.html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棘头虫对养殖黄鳝有何危害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