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

3、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分为同步轨道静止卫星、倾斜轨道同步卫星和极地轨道同步卫星;

5、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定值。

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在遥感应用中,除了气象卫星外。

一个突出的应用就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上的4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高速率地传送中低轨道地球观测卫星或航天飞机所获取的地球资源与环境遥感数据。

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是1964年8月19日美国发射的“辛康”(syncom)3号。中国于1984年4月8日、1986年2月1日和1988年3月7日分别发射3颗用于通信广播的地球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的特点

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轨道),通过两极上空(极地轨道),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意角度。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地心必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

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区别

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区别有:近地卫星是从卫星轨道的高低给卫星分的类,而同步卫星指饶地球一圈和地球自传一圈时间相同。轨道在赤道上空,如果从轨道高度来说应属近地卫星。

运行周期与行星自转周期相同或轨道平面旋转角速度与行星的公转角速度大致相等的卫星。同步卫星一般分为地球同步卫星和太阳同步卫星,卫星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称地球同步卫星,亦称24小时同步卫星。卫星轨道平面的转动角速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几乎相等的,称太阳同步卫星。

通常把高度在500千米以下的航天器轨道称为低轨道,500千米~2000千米高的轨道称为中轨道。中、低轨道合称为近地轨道(又称顺行轨道)。它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我国地处北半球,要把航天器送上这种轨道,运载火箭要朝东南方向发射,这样能够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部分速度,节约火箭能量。地球自转速度可通过赤道自转速度、发射方位角和发射点地理纬度计算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火箭总是朝着正东方向发射的缘故。

地球同步卫星有什么特征?

同步卫星简言之就是与地球自转同步的人造卫星,即它绕地心旋转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必须一致,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必须相同,都为23小时56分4秒
并且同地球的同步卫星轨道都是在离赤道上35786千米的高空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同步卫星的特点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