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撑杆跳的杆子的材质有四种:木制竿、竹竿、金属竿、玻璃纤维竿。

2、木制竿阶段。早年的撑竿材质都是木制的,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用木竿跃过3.30米,获得了撑竿跳高比赛的冠军。竹竿阶段。1909年欧洲将竹竿用于撑竿跳高中。1912年,美国的运动员以4.02米第一次突破4米的高度。1942年,美国运动员又以4.77米的成绩创造了撑竿跳高比赛的最高纪录,他用的撑竿就是竹竿。金属竿阶段。因为竹竿本身性能的问题,比较容易断,所以金属竿逐渐代替了竹竿。1930年就已有钢竿。1957年美国运动员以4.78米打破了世界纪录;1960年美国运动员又以4.80米创造了金属竿的最高纪录。玻璃纤维竿阶段。最早在1948年已经有人使用玻璃纤维竿。1961年美国运动员以4.83米创造玻璃纤维竿第一个纪录。美国运动员B.斯顿伯格和J.彭内尔先后跃过了5.13米和5.20米。

撑杆跳高器材一般都有哪些?详细介绍一下啊

项目器材:
跳高架
撑杆跳高的立柱与跳高的立柱并非相同,前者运动的距离称之为架距,架子可以向落地区的最大运动距离为80厘米,而后者的最大运动距离是不多于40厘米,运动员可以自行选择距离。

撑杆
目前各级跳高比赛中,撑杆的长度和直径不限,但表面必须光滑,运动员可自带撑杆参加比赛,木杆的材质选择需考虑硬度、弹性、重量等。

横杆
撑杆跳高的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有三角形以及圆形两种种类,撑杆跳高所有的横杆多是三角形,每边的宽度为2.8厘米至3厘米,而圆形横杆每边直径为2.5厘米至3厘米。

插斗
撑杆跳高插斗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表面烤漆或电镀工艺处理,颜色为白色,尺寸为1050mm长×510mm宽×200mm高,适用于撑杆跳高场地。

跳高鞋
跳高鞋是为了运动员在撑杆跳高项目中更好的发挥运动性而专门设计的一种鞋,跳高鞋的鞋面与包头缝固,鞋底有内层和外层,内层的脚掌部分有7个钉座,后跟部分有4个钉座,钉座预埋在内层中,外层表面有纵横倾斜交叉成菱形的网格的加强筋,网格内和交接点处有圆形凸点,鞋底与钉座相配合,鞋面的脚背部分有鞋带和锁扣,鞋的外侧有倾斜的鞋带并向内侧延伸而穿过扣环后再返回,鞋带的尼龙搭扣织物扣合在织物上面,鞋钉按运动生理学分布其位置,增强了鞋的耐磨性,鞋底外层有翻边且与鞋面的包头用胶粘合,可保证内层不致损坏。

体博网-设施讲堂.cn/lecture/rudiments/467.html

撑杆跳高的杆是什么材料?

  相信大家对撑杆跳高都不陌生,但是你却不知道撑杆跳高所需要的材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撑杆跳高的材料
  撑竿跳高的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撑竿的长度和直径不限,但表面必须光滑。运动员一般都自带撑竿参加比赛。现代主要是玻璃纤维。
  撑杆发展历史
  ①木制竿阶段

  早年欧洲的撑竿都是木制的,竿子下端装以三股铁叉。运动员把木竿插在地上,沿竿迅速向上爬,当竿子将要倾倒时,便越过横杆,故称“爬竿跳高”。爬竿跳高到1890年被禁止。

  1896年第1届奥运会的撑竿跳高比赛,由美国运动员W.霍伊特用木竿跃过3.30米,获得冠军。

  ②竹竿阶段

  1905年欧洲人从中国和日本引进竹子,并于1909年用于撑竿跳高中。从此,正式定名为“撑竿跳高”。由于竹竿轻且有弹性,促使技术不断改进。1912年,美国的M.赖特以4.02米首破4米.大关。1924年,国际田联正式同意使用木质穴斗和沙坑。由于助跑速度加快,握竿高度提高,使运动成绩也不断提高。1942年,美国的C.沃梅达以4.77米的成绩创造了竹竿最高纪录。

  ③金属竿阶段

  由于竹竿易断,金属竿逐渐代替了竹竿。虽1930年就已有钢竿,但并未普及。1952年出现了铝合金竿。由于金属竿质地结实,运动员敢于提高握竿点,助跑速度加快,并加大了摆体幅度。1957年美国运动员B.古托夫斯基以4.78米打破了世界纪录。1960年美国运动员D.布雷格又以4.80米创造了金属竿的最高纪录。

  ④玻璃纤维竿阶段

  早在1948年已有人采用玻璃纤维竿,但因动作掌握不好,运动成绩不理想。到60年代初,玻璃纤维竿又在美国问世。1961年美国运动员G.戴维斯以4.83米创造玻璃纤维竿第一个纪录。1962年,国际田联正式批准使用玻璃纤维竿,运动成绩不断 提高。美国运动员B.斯顿伯格和J.彭内尔先后跃过5.13米和5.20米。
  撑杆跳高比赛规则
  撑竿跳高有下列之一情况即判犯规

  ①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停留在横杆托上;

  ②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的身体或所用撑竿的任何部位触及插斗前壁上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

  ③起跳离地后,将原来握在下方的手移握至上方的手以上或原来握在上方的手向上移握;

  ④试跳时,运动员用手稳定横杆或将横杆放回;

  ⑤无故延误时限;

  ⑥当裁判员通知运动员试跳开始后,运动员才决定免跳,当时限已过时,应判为该次试跳失败;

  ⑦当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登记的架距调整好架距后,计时员已开始计时,运动员再提出调整架距,则再次调整架距的时间应计入运动员的试跳时间内,如因此而超出试跳时限,则应判定试跳失败;

  ⑧无故错过该次试跳顺序;

  ⑨试跳中,当撑竿不是朝远离横杆或撑竿跳高架方向倾倒时,如有人接触撑竿,而有关裁判长认为,如果撑竿不被接触,将会碰落横杆,则应判为此次试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