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气势迅猛、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钱塘江大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群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课文观潮中的钱塘江的特点是什么

钱塘江大潮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喜于下笔的题材,流传的散文、诗词数量众多。例如:《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清 阮元、《梦溪笔谈 钱塘江堤》 ;诗词有:【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钱塘江潮】罗隐、【钱塘江潮】 全宋诗-释文珦、【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等等。其中的:“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等名句很好的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的景象。
  苏东坡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我国历代诗人、文学家对涌潮有许多描述,可给我们很多启示。例如:“漫漫平沙起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若素练横江”,把天边露头的涌潮喻作白虹、银练、素练等。“惊涛来似雪”,“怒涛卷霜雪”,“雪涛千里如山摧”,把涌潮喻作霜雪。“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把涌潮喻作飞奔之马。“涌若蛟龙斗,奔如雪雹惊”,把涌潮喻作蛟龙。“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把涌潮喻作银河。“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是描写涌潮的响声。还有把涌潮的声音喻作“雷霆、惊雷”。有的对涌潮的声和形进行比喻,声形对应,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声形对应比喻,使人有耳闻目睹之感。又如“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涌潮的气势。由上可见,不同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画面。钱江潮涌正是以自己的形、声、势供人鉴赏,给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因此,我们在观赏钱江涌潮时,不仅要看其形,而且要听其声,还要观其势。形、声、势结合观赏,其乐无穷。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