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泥鳅育苗核心技术] 如何培育泥鳅苗

泥鳅苗育苗技术关键点:

一,需要经常注意用光合细菌调好水质,

二,注意水面需要有一定的浮着的植物让泥鳅小苗避风避浪、遮阴还有歇息的地方!曾经有个搞孵化的朋友结果他泥鳅孵化出来都长到3厘米了,那个时候我们湖北5月天气已经很热了他问我怎么都没有了我去了一看,我说你水位才20厘米深这个水位对泥鳅小苗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没有给它遮阴和给它歇息的地方,我建议他放点水葫芦或者搭架种点空心菜,后来他的小苗一直长的很好!

三,孵化泥鳅小苗长到寸片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当然是泥鳅小苗的开口饵料问题了!泥鳅的开口饵料和四大家鱼的饵料饲养是不一样的,如果按那个磨黄豆浆或者用鸡蛋黄浆来喂养是不成功的!最佳的开口饵料还是轮虫,水花的成活率95%是不可能的 你说的是池塘培育 就算是专用培育池也很难 你说的鱼粉丰年虫都不是最好的 最好用藻类 BP 或微囊 开口的粒径50μm左右 之后再用轮虫 丰年虫刚刚孵化的是200μm左右 对于泥鳅开口苗也有点大了 有益菌是会有增强体质的效果 但是对于刚刚孵出的小苗还不可能见到效果 建议用维C就可以了 温差也是关键 温差变化要小 池塘培育这点比较不好控制 池塘培育做到50%就很了不起了

四,种泥鳅催产

经过多年实验和比较,大兴合作社使用泥鳅繁殖催产药物为2万单位的HCG 加200微克的A2 放在40毫升容器加满水剂进行混合,母鳅打0.2ml ,公鳅打0.1ml,以上配比可以注射100条母鳅和 200条公鳅,这是最高剂量。当然在种鳅孵化时不加流水刺激和或种鳅刺激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要加大催产药的剂量,当需要加大剂量时水剂的用量不变。打针针头40度角度进针,离种鳅头部头2cm左右部位注射。注意注射了催产药的种鳅放清水里10-15分钟。催产药用水剂建议用葡萄糖,催产药物的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如果用量过多,容易导致小苗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或是死亡率高,给繁殖育苗带来损失。

五、泥鳅卵的孵化

泥鳅卵孵化用水最好是天然水,一年四季流水的小溪水最好。流动的活水是自然净化的水,人为的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最好不用任何的人为处理的水孵化。注射催产药10-20分钟后放入孵化器产床。本次说明为秋兴泥鳅孵化器;开启上流水开关,在种泥鳅交配产卵时避免太阳和强光,当种鳅产完卵后将种鳅和床网移出。然后孵化器就要换水。这时要调小上流水的流量,上流水小水量一直到保持到下育苗池。产过卵的种鳅用“苦参”浸泡处理过后放入池塘。泥鳅卵出齐苗后1天就放苗进育苗池。先把池塘的水缓慢抽进孵化器,进行换水。让孵化池的水和育

苗池的水质一样后放苗,这样就解决了水花下塘后因为水质不一样而产生的应激反应重的问题了,对苗的成活率有大的帮助。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泥鳅上巢孵化方法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