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又称 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 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公元1125年 金朝在灭辽之后驱兵南下 ,分两路进攻北宋,进逼宋朝都城汴梁 ,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听到金兵来犯 惊恐万状 传位给太子赵恒 ,宋钦宗 即位, 改年号为靖康,他同样畏敌如虎,只是迫于形势 派遣使者前往金营求和,答应割地输款,金兵在获得北方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银之后北撤 。

靖康元年 ,金兵第二次南侵,东西两

靖康之变“靖康”指的是什么

呵呵,楼主弄倒了

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因为那年发生太多耻辱事件

郭靖和杨康的取名,是因为他们的父亲皆为爱国人士,对于靖康之耻耿耿于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大宋雪耻,所以一个叫靖,一个叫康

附一个

靖康之耻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难”。

什么是靖康之变?

靖康之耻指的是在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宋朝都城东京并且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还有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都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的结果是使北宋在靖康之变中灰飞烟灭,彻底灭亡,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帝也惨死在五国城。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变、以为是发生在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年因而得名。宋徽宗在做皇帝期间      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

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

虽然被镇压和瓦解了,但是外交上,徽宗听从蔡京的建议,跟东北地区刚刚崛起的金国一起攻击已经跟宋朝安稳相处近百年的辽国,由此,北宋王朝的覆灭拉开了帷幕。

最初,金国不了解宋朝,以为宋朝乃是大国,实力强大,可经过联手攻辽的多次战斗,宋朝的虚弱暴露无遗,金国在灭掉辽国之后,便打起了宋朝的主意。

公元1125年十月,金军第一次南下攻宋,宋徽宗不但不想着如何抵抗,反而满脑子想着弃国家百姓于不顾,南下逃亡。

官员们不肯,宋徽宗便干脆宣布退位,把这堆烂摊子扔给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自己却以为国家烧香祈福为借口,向南逃窜。

宋钦宗听到父亲传位的圣旨,不但不开心,反而嚎啕大哭,甚至哭晕过去,却被大臣们抬到轿子上,直接押上金銮殿,最终父子二人在进军第二次攻进都城的时候被进军俘虏,宋朝灭亡。

历史上的“靖康之变”有些什么内容?有哪些含义呢?

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人兴兵南下,直逼开封。转年四月,金人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说起金兵南下,追根溯源,其实是宋廷自己引狼入室。那时宋徽宗看到金朝兵力强大,便想联金灭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二年(1120),宋、金订立了“海上之盟”。双方约定,攻下辽后,宋只要燕云之地,宋原来给辽的岁币全部给金。就这样,金开始攻宋钦宗辽,而宋直到剿灭方腊后才转而攻辽,并且频频失利,童贯为免皇帝责罚,竟请求金军帮忙攻打本该宋攻打的辽的南京(今北京西南)。然而金军攻陷南京后,背弃前约,把燕云之地占为己有。经几番交涉,才给了宋六州,但却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每年还要另外给金“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对这种无礼的条件,宋竟然全部答应了。在这个过程中,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金朝遂生南下之心。

宣和七年(1125),金以宋收留了一名辽的降将为借口,分两路大举兴兵南下。西路军行至太原城下,守将王禀率领太原军民奋勇抵抗,使金军受阻;而东路军的形势却截然相反,燕京守将郭药师不仅投降了金军,而且还领着金军长驱南下,直逼开封。

金兵气势汹汹地过了黄河,徽宗惊慌之余,先是下了一道罪己诏,诚恳地列出了自己的十条罪状,接着便传位给太子赵桓,这就是钦宗,徽宗做了太上皇。钦宗即位后,在朝臣们的强烈要求下,铲除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miǎn)六贼。然而,钦宗一面起用主战派李纲组织军民抵御金军,一面又急切向金军求和,最后自然又是割地赔款。不过金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了,当初澶渊之盟,宋给辽的不过是银10万两,绢20万匹,而这次金竟提出黄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绢100万匹,牛马骡各1万头的苛刻条件,还要割让三镇,可钦宗竟然也答应了。此时开封军民在李纲的指挥下一次次地大败金军,但钦宗眼看着对宋军有利的形势却仍在一味求和,而金军则是见好就收,一见目前形势对自己不利,未及宋廷凑足金银就匆匆撤回去了。

经历了这一场变故,钦宗仍不吸取教训,整顿边防,加强防御,而是又开始了他歌舞升平的日子,并且罢免了李纲等主战派官员。此时太原仍被围困,而朝廷对此却置之不理,终使太原因粮草断绝而陷落,致使金军二次南侵。这一次,两路金军都到了开封城下,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了开封。钦宗亲自到金营求和,又答应了一大堆苛刻的条件,结果上至诸王、宫妃,下至平民百姓,全都被搜刮一空,也没凑够金人要的金银数,最后金人竟连演百戏用的服装道具也抢走了。钦宗以为用金银、骡马就可以换取他的安全了,但金人出兵岂止为了这些,他们扣留了钦宗,接着太上皇和太后也自己送上门去,被金人扣留。随即,金人废徽、钦二帝,并拿着花名册把宫中的妃嫔、公主、皇子、皇孙、驸马、国舅全都逮到了金营里。不过,金人知道以自己的能力难以统治中原,于是就立了个傀儡皇帝,试图通过他来控制中原。金人在宋朝大臣中选中了张邦昌,把他立为了皇帝,建立了“大楚”伪政权。至此,北宋灭亡。随后,金人带着徽、钦二帝及皇室诸人、大臣等三千余人,当然还有他们掠夺的大量的金银珠宝、图书典籍等,满载而去。

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事变,宋朝更是发生了诸多历史著名的典故。看过许多武侠小说,都有听过“靖康之变”这一典故。“靖康之变”发生在靖康二年,讲述的是,在北宋期间金朝南下攻打北宋首都东京,并且还掳走徽、钦二位皇帝,导致北宋逐渐走向灭亡的历史事件。

历史上又把这次事变称为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等诸多名称。他是我国宋朝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耻辱,它的出现直接加速了宋朝的灭亡。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宋朝与金朝缔结了盟约之后,然而北宋又出兵燕云。但由于宋朝军队的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都被辽守军所打败,南京还是由金军占领,且每年北宋需要给辽军众多的钱财。

就这样盟约又有了延续,但到了后期,完颜宗翰时期认为宋朝已经违反盟约的规定,是败坏盟约的一些行为,因此反对再割山西诸镇与宋朝。这一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辽军与宋军的战争开始,辽军最终失败,且被掳走徽、钦二位皇帝。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总得来说,“靖康之变”是我国少数民族攻打汉族的一个成功事例,它彰显了我国少数名族的骁勇善战,但也侧面表现出了北宋时期,朝政的腐败。皇帝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重文轻武的政策,致使军队的发展逐渐的落后,武力值大大降低,有能力的将经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北宋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靖康之变”是我国一个很好的历史典故,他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对比,给予了后世的一些思考与反思,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