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宾语前置句:弗之怠。文言句中否定句式作宾语要前置,即弗怠之,解释为不放松抄书;

2、状语后置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解释为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书;

3、省略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和余之间省略于。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处和其之间省略于。

撰长书以为挚,以和为之间省略之。

《送东阳马生序》有哪些特殊句式?

倒装句: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白话文: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白话文: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省略句:

1、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白话文: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2、(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白话文:(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送东阳马生序的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弗之怠.文言句中否定句式作宾语要前置.即弗怠之(不放松抄书)


状语后置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书.

省略句:
A.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
B.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
C.撰长书以(之)为挚.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一词多义
1、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2.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3.患:
(1)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因此,连词(故余虽愚)
(2)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道:
(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2)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质:
(1)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2)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8.色:
(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颜色(课外)
9.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修饰:(久而乃和)
10.卒
(1)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2)突然 (则亡以应卒)
(3)死
(4)完毕
(5)终于
11.或
(1)有时(或遇其叱咄)
(2)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
12.慕
(1)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2)羡慕(略无慕艳意)
13.虽
(1)虽然(故余虽愚)
(2)即使(虽人有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