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内容是寂静的月夜引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对月亮情有独钟,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中约有三分之一与月亮有关。这首《静夜思》从月色入手,由心理的疑惑不定到“举头”、“低头”的动作,描绘了由明月而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小诗,既没有巧妙的手法,也没有精美的词汇。只是用平静的语气,叙述游子出门在外的思乡之情,诗中情景交融,回味悠长。千百年来,每当人们望月思乡时首先就会想到李白的这首作品,历千年而不衰,这就是诗歌打动人心的价值所在。
据考证,李白《静夜思》一诗创作于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农历九月十五,古人不用公历,农历的九月中旬已经是公历的十月中左右。农历的十五正是月圆的时候,古代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但人们不管距离多远同时举头都能看到天上的明月,所以人们往往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寄托在月亮身上。李白(701年-762年)24岁时离开家乡,游历天下。26岁时因病住在扬州旅舍,此时写下了《静夜思》这首作品。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孤单冷清的感觉,以及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李白纪念馆
辨析:“床”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关于这首诗中的第一个字“床”的意思,却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汉字历史悠久,含义丰富,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字的意思也在不断变化。这首诗中的“床”就有以下几种理解:1、井台2、井栏3、卧具4、胡床(马扎)5、同“窗”,以及其他不同的说法。其中“井栏”和“卧具”这两种说法支持者最多,两种观点孰是孰非的讨论也持续至今。
如果理解成卧具的床,那么诗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室内,诗人最可能的状态是夜梦初回,似醒未醒的状态,恍惚间他觉得地上明亮的月色好像秋霜一样,然后有“举头”、“低头”的动作。但这样理解有几个问题,第一躺在床上是否容易做出“举头、低头”这样的动作;第二旅舍窗户的大小,是否正好能从窗口看到月亮;第三唐代窗户不用玻璃,一般用窗纸,是否能透过这么明亮的月色,是否适合仰望明月。
因为有这些疑问,所以有人认为这里的“床”指的是院中的井栏。井栏也是古代诗词中“床”常用的义项。李白《长干行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这里的床都是指院中的井栏杆。这样理解的好处是作者赏月的位置变成了旅舍的院子,诗人的状态是深夜不能成眠,所以走到院中,由于夜深和身体不好,短时间内忽然对月色出现错觉,感觉月色好像秋霜一样,随之又恢复正常感觉,做出“举头”和“低头”的动作,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
《静夜思》版本
《静夜思》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流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版本有数十种。常见的有两种,一个版本即《唐诗三百首》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为后出的明代版本。明代以前常见的是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其内容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其他作品选读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问题一:静夜思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的? 5分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有纪念馆。

问题二:静夜思作者是谁代诗人是谁《静夜思》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在我国最广为流传的《静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与宋朝版本个别字有出入。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静夜思的诗意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介绍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问题三:静夜思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问题四:《静夜思》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问题五:静夜思作者是谁垃圾的加点方法,STL那么加都让你糟蹋了。现在STLPK靠的是什么,不就事功嘛,一旦功没了呵呵,在不说了,何况哪个门派都有封,一旦你第一回合变身时对方把你封了,你不也一样死翘翘啊。外行人,在梦幻论坛里发表大伙得骂死你。`以后这类的文章少发表哈,谢谢
文2: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加点会给你的人物带来什么变化。
1、体质:对于生命值的多少有很大影响,增加体质点数可以提高气血上限,并增加些许灵力。
2、魔力:法力高低的代表,增加魔力点数可以增加魔法上限,并提高灵力。
3、力量:增加力量点数可以提高命中和伤害,并增加些许灵力。
4、耐力:对物理攻击的抵抗能力,增加耐力点数可以提高物理防御,并略微增加灵力。
5、敏捷:增加敏捷点数可以提高躲避和速度,从而更容易掌握战斗的先机。
STL如果象你所说的,2功2敏1体的加法,假设成立,那么到100级左右你的各项点数分别委体质213,魔力111力量313,耐力108,敏捷310,对应的,不带任何附加属性的装备,则你的气血为1378,魔法357,命中749,伤害279,防御151,速度280,躲避320,灵力288。当你看到上面的数据你看出来什么了吗?也许你的加点方式可行,但是,不知道你看出来了没?按照你的加点方法加出来的STL,属于均衡型,之前已经有人实践过,但事实证明100以后做任务,PK都属于垃圾。不知道你玩梦幻的时间有多长时间了,如果你是一个老玩家,你应该知道,100以后的PK大多数都是群P,按照你说的即使是单P,先不说带特技可以防法,破封的装备,你除了龙宫,大堂,花生的还能P过谁?想P其他的门派你自己想想结果如何,即使能P过你不累死也得吐血。龙宫的法高,按照你的加法你100的灵力仅仅只有288,即使你戴上了120左右灵力的项链,你的灵力也才400左右,100级龙宫一个龙腾大概能打掉你600~800左右的血,跟100的大堂(正常的大堂加法出来的大堂)打,大堂第一回合3连就可以连掉你将近1600~1800的血,功宠在打你一下,你说你还能剩多少血,第2回合大堂的宠在打你一下,我想你应该可以去见小白了~~~化生的我没话说,因为我不了解。如果你要说你是RMB战士,买极品装备,把双抗都学到10以上,那我说不出来什么。按照你的加法,出来的STL,也不是不能玩,毕竟梦幻加点方式都随大家高兴,且都具有可塑性!不过我想奉劝大家的是,如果大家玩梦幻了,选择STL的人物,希望大家不要选择2敏。如果大家不知道STL大众化或极端化的加点方式,请大家到官方网站xyq.163上面查询,也可以选择上面那位朋友所说的2功2敏1体的极端加点方式。反正毕竟都是玩游戏,大家喜好就好:)
本人是吉林鸭绿江的――疯狂阿紫――ID420161。

问题六:静夜思作者是谁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问题七:古诗静夜思的作者是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问题八:静夜思的作者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的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代诗人是谁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在我国最广为流传的《静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与宋朝版本个别字有出入。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静夜思的诗意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介绍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静夜思是谁写的?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李白
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