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代表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松的叶群给人以清脱之感,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龙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松树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松树的寓意为坚强、优雅以及长寿。松树象征一些顽强向上、坚毅、具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松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炎炎夏日之中也能生存,并且枝繁叶茂,充满生机。松树也有着很强的耐寒能力,在寒冷的冬季,挺着身躯与寒风以及暴雪作斗争。

松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俊秀的青松,由于身在东园的杂草之中,杂草出尽了风头,人们爱这柔嫩可人的杂草甚至还胜过爱青松。直到有一天,“凝霜殄异类”之时,原本生长得千娇百媚的各种藤蔓杂草,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原本趾高气扬地盖过青松之姿的杂草,一瞬间就倒在青松脚下了,于是青松便“卓然见高枝”了,显示了青松卓尔不群的形象。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作者咏寒松的节操和贞心,但是并没有铺叙,反而用描写细节的手法,以精巧的语言形式展示了寒松的品质,以此构成诗歌与自我的精神。

二、象征卓异不凡。

李山浦《松》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此诗前两句是对松树在冬天风雪之中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松树的坚韧,常青不同于别树的孤傲。后两句则是借桃李和藤萝的依靠缠绕来反衬松树的品质,通过对桃李藤萝的不屑反衬出松树的高大卓尔不群孤直耐寒的特点。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称赞大松“凌云”,并不说明有眼力。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三、松树和神仙、隐者相关联。

陶渊明《杂诗四首》之四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这是一首咏松诗,诗将青松与道教用来托寓长生的“童子”并列,其中隐含着长生的意蕴,并详细阐述了得以寿考长年的道教导引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展开剩余内容

松树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松树的象征意义?

松树的特点是:傲骨峥嵘,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释义: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文艺作品中,常以松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高远的志向、勇敢、孤傲自恃、坚贞高洁等。

1、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

《青松》近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释义: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但是青松依然挺拔笔直。要想知道这青松的高洁品格,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之后。

2、高远的志向。

“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

《赠王桂阳》南北朝: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释义:

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3、勇敢。

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 ”,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释义: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4、孤傲自恃。

写“孤松”枝叶繁茂、清风中显得那样潇洒自得;“孤松”苔绿叶翠,秋烟中更添膘胧之美。这给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

《南轩松》唐代: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释义: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5、坚贞高洁。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释义: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松树的特点和象征

1、它代表着是坚强不屈,不怕困难打倒的精神,它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2、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3、也可代表万古长青,长寿的象征。

松树它质朴、庄重的个性给人以祥和持重、静谧的感觉。它生机盎然,挺拔、坚毅,心无旁骛,巍然屹立、积极向上,追求阳光,有一股文天祥《正气歌》所云“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浩然之气。而震荡山谷的松涛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坚毅和持久。

人们把松树人格化,以松比德,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松树它志向高远,却淡泊宁静而质朴无华,虽然无花的香气和芬芳婀娜的英姿,但仍然能吸引众人仰慕,驻足观望,徜徉于松涛间,微风袭来,阵阵松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松以其不惧风雪的傲然风骨,为世人展现出高风亮节。它们之所以能感动人,是因为人们对正人君子高尚品格的推崇,是因为人们心中都期盼着温暖、光明的春天,期盼着美好、真实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