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

它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而后者可溶于水,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主要分为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

九寨沟属于什么山脉地形?

九寨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北与甘肃省文县、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平武县、松潘县接壤。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拔1000-4500米,县城海拔1406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3.94%,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区。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县城置南坪镇。2013年全县户籍人口6772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029人;常住人口81400人,城镇化率46.72%。[1]
九寨沟县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除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外,还有省级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贡杠岭自然保护区、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和神仙池风景区、甲勿天池、黑河风光带、玉瓦石碏红叶风景区、喇嘛石大峡谷风光、杜鹃山、勿角白马藏族风情园等众多生态人文资源。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九寨沟以什么地貌闻名

九寨沟以喀斯特地貌地貌闻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地质背景复杂,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独特的美景。

九寨沟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

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和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九寨沟地理环境

地貌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区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

气候

九寨沟海拔约30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左右。中心地带的诺日朗,年均温7.3℃。九寨沟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mm)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九寨沟是什么地貌

九寨沟是喀斯特地貌。
九寨沟指的是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头主要目的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是在四川省的西北部山山脉南段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的漳扎镇境内。
该景区地处于氓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离成都市四百多千米,是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条大支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呈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低差悬殊。北缘的九寨沟口海拔只有两千米,中部峰岭平均在四千米以上,南缘达到了四千五百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