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1月份到3月份。
夏季:4月份到6月份。
秋季:7月份到9月份。
冬季:10月份到12月份。
对四季的划分用的是天文划分法,即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四个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季度的其他分法:
1、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这都是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的。
2、农历法。农历1月到3月是春季,4月到6月是夏季,7月到9月是秋季,10月到12月是冬季。
3、阳历法。气象学上通常以阳历3月到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2年的2月为冬季。
4个季节,分别是哪几个月
4个季节,分别是哪几个月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平定的每一个季节分别是哪几个月?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候温划分法 :
这是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用这种方法划分四季,每年入春、入夏、入秋和入冬时间都可能不同,但却客观反映四季的气候状况。通常从媒体上看到的入春、入夏、入秋和入冬时间偏迟或偏早,都是由这种划分方法而形成的差异。
春、夏、秋、冬分别是哪几个月? 二十四节气总览(按公元月日计算):
春季:
2月3--5日交节 [立春(节气),黄经315度];2月18--20日交节[雨水(中气),黄经330度];
3月5--7日交节 [惊蛰(节气),黄经345度];3月20--22日交节[春分(中气),黄经 0 度];
4月4--6日交节 [清明(节气),黄经15度 ];4月19--21日交节[谷雨(中气),黄经30 度];
夏季:
5月5--7日交节 [立夏(节气),黄经45度 ];5月20--22日交节[小满(中气),黄经60 度];
6月5--7日交节 [芒种(节气),黄经75度 ];6月21--22日交节[夏至(中气),黄经90 度];
7月6--8日交节 [小暑(节气),黄经105度];7月22--24日交节[大暑(中气),黄经120度];
秋季:
8月7--9日交节 [立秋(节气),黄经135度];8月22--24日交节[处暑(中气),黄经150度];
9月7--9日交节 [白露(节气),黄经165度];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中气),黄经180度];
10月8--9日交节 [寒露(节气),黄经195度];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中气),黄经210度];
冬季:
11月7--8日交节 [立冬(节气),黄经225度];11月22--23日交节[小雪(中气),黄经240度];
12月6--8日交节 [大雪(节气),黄经255度];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中气),黄经270度];
1月5--7日交节 [小寒(节气),黄经285度];1月20--21日交节 [大寒(中气),黄经300度]。
并不是春夏秋冬确定的哪几月,如,冬季,就是立冬后就进入冬季了
简单的说地球对太阳公转形成四季 在一年之中,由于太阳辐射有规律地变化,导致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回圈周期,对中纬度地区来讲是四季变化。这是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之一。由于太阳直射点(指正午时太阳可以到达天顶位置)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地球上任一位置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地平高度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每日太阳辐射量在一年之中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地区最为明显,在赤道两侧则不大明显,而两极地区只有冬夏之分没有春秋。四季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我国与一些国家划分方法不同,我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各季节的起点,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正好是各季节的中间;一些国家使用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比我国的划分方法向后推迟半个季节,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各季节的起点。两种划分方法都考虑了天文含义,与地球公转的规律相联络而不完全与地面的气候特点相吻合。从实际气候状况看,后者气候上的含义比前一种更强些。
旅游淡季和旺季分别是哪几个月份?从专业上来讲,宽泛的说旺季就是几个黄金周还有寒暑假,而淡季就是除这些还有周末之外的时间,但具体到某些景点可能还有些特殊情况,具体淡旺季还要根据具体所去的景点决定的。
一般国内旅游行业来说,人多时候是旺季各门票价格也高点,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到11月份! 淡季人则少价格低点,一般在第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之前!
当然你也可以说,旅游旺季是:元旦、春节、5.1、10.1等黄金周长假,两个学生假期(暑寒假)。其余月份时间就是旅游淡季。
登泰山的旺季和淡季,而且它的登山门票也是根据旺季与淡季来定门票的价格。淡季是在12月和1月,这个时候门票便宜一点,其他时间定义为旺季。
当然不同的地方,淡季和旺季的划分不一样。像南方应该是在春暖花开的春天以及各个黄金州时都是旺季,而北方的冬天就是淡季。所以出门旅游的话,还是分清楚是在南方还是北方?
还有就是所谓的淡季和旺季多数还是以学生的空余时间来划分的吧。
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是哪几个月? 每年的都不一样.
四季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我国与西方有所不同。我国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昼夜均匀,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是冬夏之间的过渡季节。具体地说,它以二十四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这样的四季,具有明显的天文意义,但与实际的气候情况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开始,而在气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是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气候上,它们并非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进行天文、气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科学成就。它的划分兼具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的特点。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称八节),表达的是天文季节;而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气,则明显地表示气候和农事季节。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别表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季节。大暑是夏至后第二气,即夏至后一个月,大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气,即冬至后一个月,同传统的“三九”相近。故民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区别明显,结合紧密。
我来回答清明节左右是淡季,其余时间都可以。卖毛巾比衣服好多了,毛巾什么时候都好卖得。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分别是在哪几个月? 春:03月—05月
夏:06月—08月
秋:09月—11月
冬:12月—02月
深圳的天气变冷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那时候开始要穿T恤加一个外套了,这样的穿衣方式要持续到4月吧,4月到11月都是夏天,4,5月不算太热,10,11月也不算太热,6789就很热,1月最冷,今年的最低气温是7,8度,08年那时候降到3,4度,要穿个毛衣才可以,不过深圳一年中最低气温7,8度的时间不会超过10天,所以在深圳基本不用穿毛衣。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春天是哪几个月,夏季秋季冬季分别是哪几个月?2月4日到5月7日左右春,5月7日到8月7日左右夏,8月7日到11月7日左右秋,11月7日到次年2月4日前冬。
四季的月份各是几月份
日常习惯中主要以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如何划分四季有多种方法,其他还有天文划分法、气象划分法、古代划分法、候温划分法等。
四季的划分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
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
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
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四季的划分,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四季地理上怎么划分:
春季: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传统上是以立春(斗指寅,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作为春季的起点,至立夏结束。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近代采用学者张宝堃“候平均气温”划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春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22℃以上(入夏)时结束。
夏季: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以“立夏”(斗指东南,太阳到达黄经45°)作为夏季的起点,至“立秋"结束。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以候平均温度稳定升到22℃以上时作为夏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22℃以下时结束。
秋季: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作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以候平均温度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降到10℃以下时结束。
冬季: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以“立冬”(斗指西北,太阳到达黄经225°)作为冬季的起点,至下一“立春"结束。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以候平均温度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至候平均温度10℃以上时结束。
四季的由来: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四季的特点:
上古时代依据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现划分季节通常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湿润、冬夏温差较小,季节转换时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明显。北方地区(中纬地区)降水少、干燥、冬夏温差悬殊,季节转换时气候要素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四季对应的月份
四季对应的月份如下:
1、按阳历分:每年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
2、按阴历分:每年的春季是1、2、3月;夏季是4、5、6月;秋季是7、8、9月;冬季是10、11、12月。
3、按节气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如立春到立夏直接的月份则为春季。
季节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为球形,一年中黄道和赤道交角在正负23°~27°之间变化,相应地出现了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接收太阳辐射多少的变化,这就是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