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是唯一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的美女。

貂蝉 民间传说其为山西忻州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也有人真根据实物和史料作出另一个推断,貂蝉极有可能是河北邯郸永年人。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是虚构的,那么她的原型是谁呢?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西施、王昭君、杨贵妃三个,都有史料记载,唯独貂蝉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她离间董卓、吕布,吕布死后便下落不明了。

貂蝉没有被《后汉书》等史书记载,史学家们认为貂蝉是虚构的,但是都认为貂蝉一定有原型。其中最有可能是貂蝉原型的有三人。

杜氏

杜氏是吕布手下秦宜禄的老婆,美若天仙,非常漂亮,关羽就对她念念不忘。据南朝史学家裴松之注《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刘备三兄弟,被吕布打败之后,迫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联手刘备进攻吕布,把吕布包围在下邳城中。

此时关羽请求曹操,城破后别无他求,只求曹操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赏给他,曹操满口答应,等攻破下邳城后,曹操见到关羽心心念念的杜氏,立马被他迷住,食言而肥,将她纳为己有。

后来杜氏颇得曹操宠爱,为曹操生下曹林、曹衮两个儿子,这件事在晋朝史学家王隐的《蜀书》和孙盛的《魏氏春秋》均有记载,所以杜氏为貂蝉原型可能性最大。

董卓的婢女

吕布投降董卓后,被董卓派去看守自己的内宅。这活有点类似于护院,乃至私人保镖。吕布年轻力壮,英武不凡,很快和董卓的贴身婢女勾搭上了。不知道怎么的,让董卓知道了这事,吕布为保命,找到王允帮忙。王允便怂恿吕布杀了董卓。那位婢女,便可能是貂蝉的原型。

任红昌

还有一种说法是,貂蝉的原型是吕布的结发妻子任红昌,貂蝉只是她的小名,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王允的婢女。因为美貌被董卓看上,这夺妻之恨谁能忍,所以吕布才杀了他。

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是不是被虚构出来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貂蝉在董卓死后跟随吕布,吕布死后就没有交代了。

历史中,貂蝉这个人物不存在,是历朝历代的说书人和小说家虚构的。

在戏剧中有《关公月下斩貂蝉》一戏。“曹操阴险狡诈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关羽为了不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闭目竟将她斩于月下。”

此外,戏曲中还有《关公月下释貂蝉》一戏。

-----------------------------------------------------------------------------

貂蝉是个完全虚构而又颇为知名的小说戏曲人物。因为她出自虚构,小说戏

剧家于是纷纷驰骋想你,创造了好几个不同形象的貂蝉。

在《三国志平话》里,貂蝉姓任,本是吕布的妻室,因在临洮乱中失散,进

入王允府中。貂蝉因烧夜香,王允撞见,问起情由,于是想出连环计,送貂蝉到

董卓府中,挑拨吕布。吕布一怒,入府杀了董卓。这可能是最原始的故事。值得

注意的是貂蝉原属吕布之妻,因此王允使用的连环计就未免显得太卑劣了。

《演义》却不然。写王允忧国,貂蝉愿意舍身报国。貂蝉的形象显得高大了。

多年来,《凤仪亭》的故事即以《演义》为蓝本。

元人杂剧中,既有无名氏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又有无名氏的《关大王

月夜斩貂蝉》。后一剧早己失传,不知关羽何事居然要斩此女?(旧时京剧也有

《斩貂蝉》,应是同出一源的。)但也可以猜想,剧作者是把貂蝉写成反面人物,

好让关大王开刀的。

数十年前,粤剧有一出《关公月下释貂蝉》,新珠、薛觉先都演出过。此剧

笔者未曾寓目,不知所说何事。但既然终于释放,可见貂蝉还不是太坏。

旧时还有个朱派小生戏《白门楼》,写吕布在下邳被擒,其中也有貂蝉出场。

貂蝉却被处理成为忠于曹操反对吕布的角色。她出场唱的摇板是:“老王允定下

了连环巧计,我这里用假意谅他(指吕布)不知。但愿得曹丞相大兵齐至,破徐

州俱擒去万事全休。”然后陈宫上场有事启秦,给貂蝉挡了回去,不得见面。陈

宫痛骂貂蝉是苏妲己。后来张辽再闯入报告吕布的画戟赤兔马俱被盗去,貂蝉还

说“温侯威名谁不怕,无有戟马也胜他。”还是稳住吕布。随后曹兵擒了吕布、

貂蝉,曹操上场,先带貂蝉,他唱的是:“貂蝉女好妙计盖世功果,献连环救得

了汉室山河。叫人来送貂蝉养老宫坐,太平时也许她安然快乐。”原来在下邳之

战中,貂蝉做了里应外合的角色,这真是大大出人意外的情节了。

上面已有五种不同类型的貂蝉。最近看到电视剧《三国春秋》,发觉貂蝉的

形象又更高大。因为它最后加插一段,说的是貂蝉不愿嫁与吕布,为了自己的崇

高与清白,一条白练,自缢身亡了。

《凤仪亭》以后,貂蝉的“历史使命”原已完成。让她成为吕布的妻或妾,

固然未尝不可,但总使人觉得此事“了而示了”,倒不如“一纳头憔悴死”来得

干净利落。照我看,这未始不是一种进步。

貂蝉本来是个虚构中的人物,凭你怎么捏合都不妨事。

史书上只有这样两句话:“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

心不自安。”本来与王允无关。但有人又从《开元占经》卷廿三查出另一种出处:

“《汉书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见平步青

《小栖霞说稗》)那么,貂蝉又实有其人了,不过这貂蝉却是董卓找来蛊惑汉献

帝,而且是曹操教唆的。

真是越弄越胡涂了。

-----------------------------------------------------------------------------

每当我读及《关公月夜斩貂蝉》、《关公与貂蝉》等剧目或故事内容的时候,就会想及“关公战秦琼”的有趣典故。因为从有据可考的史书《三国志》中,根本就找不到貂蝉这个人物,更遑论关羽认识貂蝉,斩呀、放呀更是子虚乌有了。那为什么自元朝以来的杂剧、戏曲舞台上,以及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演绎着相关的故事呢?

如果我们从汉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角度来审视、思考,便会发现,关羽与貂蝉从没关系,到有关系,再使这种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正是汉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形象体现。

既然把关羽与貂蝉之间的关系演化归结为汉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作用结果,那就有必要理清这两个人物的历史由来,以及如何从历史人物转化成为艺术形象,并被编写在了一起的。

1

据西晋陈寿撰著的《三国志·关羽传》以及相关篇章,证明关羽确有其人:“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①虽生年不详,但卒年有记,因与张飞一起扶助刘备成就一番霸业而扬名天下,又因忠勇仁义之高风亮节而为后世景仰推崇,走向神坛。然而在《三国志》中却找不到有关貂蝉的记载,是否真有貂蝉其人,还是一个大问号。如此,即可证明关羽与貂蝉应无关系。

那么,二者又是如何发生了关系的呢?这还得从南朝裴松之为《关羽传》转引的《蜀书》中记载的关羽与曹操间的一桩风流公案证起: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②

同一内容还见于《献帝传》和《华阳国志》,前者更加明确指出秦宜禄的前妻为“杜氏”:

(秦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室宗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③

如上史料记录了关羽曾向曹操请求娶吕布的部下秦宜禄之妻的行为。猛间读及,今天的人们或许会对关羽的这种行为感到不解,但是如果对汉代末期的社会伦理道德风尚有所了解,就会不足为奇了。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曹丕乘乱纳甄氏”的故事。这甄氏原是袁绍二儿子袁熙的妻室,曹操攻破邺城,曹丕随军开入,首先跑到袁家,将甄氏据为己有。此事正史《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裴注转引的《魏书》中即有记载,甄氏死后还被追封成了皇后。

此外,刘备平定益州后也娶了同宗刘瑁的寡妇吴氏,孙权不仅仅是娶了陆尚的寡妻徐夫人,而且论亲缘关系,这徐夫人还是他的表侄女。

由此可知,这种娶人妇为妻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并不忌讳。可是,自宋朝往后的人再读及这则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事情时,便觉得难以接受了。由于宋代统治者的极力推崇褒奖加封,关羽已经声名显赫起来,有关他的事迹也开始广为流传,但都是与统治阶级所宣扬的“忠义仁勇”思想相一致的美化神化之内容,更何况自宋朝以来的理学家们,极力强化“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念,宣扬“遏人欲而存天理”的禁欲思想,并极尽歧视、压迫妇女之能事,强调“一女不事二夫”等禁锢妇女思想行为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三国志》等史书上这档子故事,岂不是往统治阶级推崇的道德完人脸上抹了一鼻子灰!

怎么办?自然是想否定掉了。明代有个名叫郑以伟的人读了这条史料后,愤然写了一首《舟中读<华阳国志>》诗:

“百万军中刺将时,不如一剑斩妖姬。

何缘更恋俘来妇,陈寿常璩志总私。”④

作者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到史官身上,说陈寿和常璩在史书中提及关羽这件不甚光彩的事,是因为对关羽有偏见怨私。

中华书局的四库备要本《三国志》的《蜀志》开卷,有清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谕,亦是相同观点:

“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 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有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⑤

深受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尊刘贬曹”思想影响的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在塑造关羽这一“忠义完人”形象时,不但自动弃置这一史料不用,更把关羽描画成一个不近女色的禁欲主义者。

2

但是无论是发牢骚,还是用行政方式进行干预,抑或是装作看不见,毕竟史书昭昭存世,实在有损关圣帝的“高大全”形象。因此,只好设法为关羽开脱补救了。

如何补救?显然不可能去篡改或删除前朝史书中的相关内容,于是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影响、赞同“尊刘贬曹”史观、崇敬关羽的文化人及民间艺人们便派上了用场,也就是选择了用艺术手段来为关羽正名。

现在看来,当时的文人墨客的第一动机就是要把关羽求娶他人妇的瑕疵遮掩过去,或是抵消掉。办法最好还是以毒攻毒,你不是说关羽对女色动心吗?那我偏塑造出一个不为女色所动心的关羽!

他们遂通过对前人文艺作品的蛛丝马迹的牵强附会,撰出了一个有理由成为关羽刀下之鬼的替罪羊——貂蝉。

在《三国志平话》里,貂蝉姓任,本是吕布妻室,因临洮乱中失散,遂入王允府中。貂蝉因烧夜香,被王允撞见,问起情由,于是想出连环计,送她入董卓府中,挑拔吕布,诱使他杀了董卓,此其一。

元代无名氏《锦云堂美女连环计》杂剧亦说貂蝉姓任,小字红昌,因曾被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以“貂蝉”为名。后配与吕布为妻,在阵中失散,流落王允府中。王允利用她行使“连环计”,挑拔吕布杀了董卓。此其二。

《三国演义》则说貂蝉本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美而聪慧,王允待若亲女。因见董卓暴虐,汉室将倾,她慨然协助王允行使“连环计”,以身饲虎,巧妙周旋于董卓、吕布之间,使二人反目。吕布助王允诛杀董卓,以她为妾。曹操擒杀吕布后,将她载回许都。此其三。

……

如上大同小异的人物关系,显然又是由史书上所记的董卓“侍婢”和吕布之“妻”附会而来:

“卓性刚而偏,……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由是阴 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三国 志·吕布传》)。⑥

“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将 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 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 《吕布传》裴注转 引《英雄记》)。⑦

至此,替罪羔羊合情合理地编出来了,便开始了“时光倒转,还原历史本真”的精彩一幕,同样还是下邳之围,这一回则是刘、关、张水淹下邳,擒了吕布。张飞俘虏了身为吕布之妻的貂蝉,并送给关羽铺床叠被。关公夜读了《春秋》,看到《春秋》书内尽都是妖女婵娟害人误国,联想到权臣篡位,即董卓父子,妖女丧夫,即貂蝉也! 因此,他决意杀掉貂蝉,以除祸根。

虽然元、明两代已有《关公月夜斩貂蝉》杂剧问世,惜无存本,难知详情,但通过清代戏剧舞台上流行的《斩貂》这出戏的剧情,我们不难窥见元、明杂剧“斩貂”的大致轮廓。

这样,本来在历史上互不相识,在《三国演义》里互不相干的关羽和貂蝉,就如此“艺术”地走到了一起,并且再难分开。

3

关羽一刀斩杀妖女貂蝉,甚是痛快,足以为这位“忠义完人”正名了。但 是不想又斩出了新问题。作为“义贯千古”的关圣大帝,前世竟对一个有助于国家的弱女子实施过凶残,极为有损其完美形象,着实是有点弄巧成拙了。于是便有人出来为关圣帝辩白了——

武樗瘿于所编《三国剧论》中的《论斩貂蝉》一文中言道:

“……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周剑云主编《菊部丛刊》)。⑧

在这种要求进一步美化关圣人的思想感情支配下,关羽与貂蝉之间的关系,便又有了进一步的演绎。

近代粤剧曾有一出《关公月下释貂蝉》的剧目上演,民间亦有《拒色》的故事流传,大意如下:

曹操打败吕布后,依谋士计策,要把貂蝉赐给关公,意在迷惑关公斗志,并离间他与刘备、张飞兄弟关系。不料关公不贪美色,拒不接纳。曹操便下令处死貂蝉。貂蝉闻言,伤心哭啼,扰得关公心烦,训斥貂蝉道:“你先跟董卓,后嫁吕布,一女二嫁,丑事作尽,还哭什么?”貂蝉说:“关将军,那不是妾身的罪过,是王恩公设连环计求妾嫁他二人为国除害。妾舍清白之身以成大义,今反成罪人要被处死,想来怎不令人痛心?”关公无言以对,恻隐之心蒙生,问貂蝉可有逃生寄身之处?貂蝉自言举目无亲,若得逃生,但愿隐居山林,削发为尼。关公当即取些银两衣物交给她,令其速速逃去。貂蝉说:“将军仗义救我,可我柔弱女子, 怎逃得出这军营城池?”关公略作沉思,决心一不做二不休,救人救到底,遂集合一队骑兵,让身穿军衣的貂蝉混在其中,亲自带队出城,直送到前山净慈庵,把貂蝉安顿好,这才调转马头返回城中……后来刘备、曹操知道后,无不夸赞关公是一个不贪美色的真英雄。

读罢可知,关羽已从一个只知忠义不懂情爱的英雄转化成为心怀恻隐之心的性情中人,但总归还是一个只知坚守忠义,不讲儿女情长的超级神化偶像。这反映出虽然封建时代已在逐渐没落、崩溃,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从而使得束缚汉民族上千年的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很难短时间内从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剔除干净。

4

从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真理、浴血奋斗,先进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才终于取代了愚昧落后的封建专制等级思想以及所依附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改革开放、富民强国新时代的思想基石。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封建统治者神化成为关圣大帝的关羽,也重新返回人间,逐渐转化成为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人物。关于他与貂蝉之间的故事,亦因除去了封建伦理道德枷锁对文化人思想的束缚,得以创作演绎出富有时代精神的崭新内容。新编川剧《貂蝉之死》即为一例:

该剧说刘备、关羽、张飞随曹操攻吕布,曹操水淹下邳。貂蝉为救满城百姓,遣秦宜禄送书于素所倾慕的关公,请关公禀告曹操以民为重,立即退水。关公原以为貂蝉有貌无德,今得知她忧国忧民,顿生爱慕之情。数日后,秦宜禄与侯成、宋宪缚吕布而降。曹操缢杀吕布后,为笼络关公,将貂蝉赐给他。成婚之夜,貂蝉柔情脉脉,为关公即兴而歌《倾心曲》,关公亦心旷神怡。刘备恐关公迷恋貂蝉,为曹操所用,遂以送礼为名,提醒关公勿忘“扶汉兴刘”。关公为忠于桃园结义之情,建功立业,欲遣走貂蝉。貂蝉突遭此变,深感绝望,在向关公痛诉衷肠后拔剑自刎。

这部剧作与封建时代的《斩貂》剧相比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为旧时代无论是“斩貂”还“释貂”,皆是用编造故事来宣扬封建统治者需要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达到毒化人民精神,供其奴役的目的;而当代的“关公与貂蝉”剧作,则是以历史故事为素材,艺术地探讨、演绎人性、人情所应该发展的趋向,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剧作不但突破了封建统治者鼓吹的狭隘的忠君之“义”,更增添了富于人性化的“情”,从而赋予了关羽和貂蝉这两个艺术人物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通过关羽与貂蝉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我们不难理出一条汉民族在封建社会时期伦理道德观念发展演变的清晰脉络来。正是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为其统治服务的伦理道德之思想观念,引导、影响和催化了文艺作品中关羽与貂蝉关系的产生与不断演化。

其次,通过关羽与貂蝉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所发生的质的变化,证明一旦那种禁锢民族思想的陈腐伦理道德观念随旧制度的消亡而式微,新的思想观念必将影响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必将会使关羽与貂蝉之间的故事在更广阔的艺术天地里演绎的更为丰富多彩。

注释

①②:1982年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蜀志》卷三十六 第939页。

③:199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人·神·圣 关公》梁志俊主编 第40页。

④:同上 第41页。

⑤:199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孙犁代表作》 第564页。

⑥⑦:同① 第387页。

⑧:同① 第389页。

貂蝉是否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貂蝉却是虚构的。很奇怪,一个虚构的人物,为何却能够与其他三个真实的人物并列在一起呢?

(貂蝉)

貂蝉这个人,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无记载,最早出现在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中。话本是小说的前身,也就是说,这本书本来就是以虚构为主。里面讲到貂蝉原来是吕布的原配妻子,后来与吕布失散,成为王允的婢女。王允知道后,一边表示要安排吕布与妻子见面,一边又把貂蝉送给董卓。董卓正要和貂蝉行云雨之好,结果被吕布知道,大怒闯入,杀掉董卓。

后来,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整理各种话本,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则进一步的虚构和典型化,让王允把自己的歌女貂蝉同时许配给吕布和董卓,定下连环计,激起这一对义父义子反目成仇,最终吕布杀掉董卓。

后世虽有人论证,认为貂蝉是存在的,但大都缺乏证据,不足为信。

(吕布)

总之,貂蝉作为一个虚构人物,这是比较可信的。咱们这里的问题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为什么可以与其他三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并列在一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另一个问题。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为什么被评为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不是因为她们长得特别绝色呢?

其实要说特别绝色,还真谈不上,历史上记载的,比他们美的女子还多着呢,别的不说,就拿宋玉写的邻家女来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现在的那些影视明星,哪一个敢不施朱不着粉,素颜见人?

(西施)

为什么偏偏是这四个人?我觉得应该是她们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女子,走上政治前台的人非常少。就算真走上来了,一般也都是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比如武则天,慈禧,吕后等等。不过这时候,她们往往已经不是美女了,不是利用美色在政治中发挥作用。而美女走上政治前台的,更是少之又少。就算走上来了,用美色发挥作用了,也常常是发挥负面作用,比如妲己、褒姒、妹喜等等。

而被称为四大美女的这四个女子,她们发挥的却是正面的作用,除杨玉环外。西施牺牲了自己,帮助越国复仇吴国。王昭君作为和亲的对象,促进了南匈奴和汉朝的亲密关系。貂蝉则通过连环计,帮助正直人士诛杀了朝廷中的奸臣。

除了她们会发挥正面作用外,他们能成为四大美女,还有一点,就是他们的身世和结局,让人非常叹惋。

貂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是有 我读过相关史料<三国志>里面有详细介绍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

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

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

不久董卓专权。

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

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

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

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

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

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材。

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

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

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

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

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

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

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

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惊天动地的一生。

历史上真的有貂蝉这个人吗?她为什么能入选古代四大美女?

不存在,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 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在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

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貂蝉收为义女,定下连环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貂蝉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扩展资料:

貂蝉是“四大美人”里唯一的虚构人物,原先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在正史之中并未有发现关于“貂蝉”这名女性的记载,只有吕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纪录而已。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

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王允得知后其身世后心生一计,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让貂蝉与董卓见面。

王允又设宴招待吕布赴会,让他 与原配妻子相会,并承诺改日让他们正式团聚。之后王允便送貂蝉到董卓家,董卓误以为是王献给自己的厚礼,喜出望外,当晚便共赴云雨之好。吕布得知董卓的行为后,勃然大怒,提剑入堂杀害醉倒的董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貂蝉

历史上是否真有貂蝉这个人物?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根据《三国演义》记载,貂蝉的美貌不亚于王昭君和西施。不过在史籍里面却并没有关于貂蝉的明确记载,因此这位倾倒众多英雄豪杰的美人的真实身份,至今尚无定论。但是有专家指出,貂蝉的历史原型有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说法,貂蝉可能是董卓的婢女,根据《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吕布在董卓手下担任骑都尉的时候,董卓对他非常看重,甚至两人“誓为父子”,但是董卓这个人一直是喜怒无常,有一次,吕布由于一点小事得罪了董卓,董卓直接用戟掷向吕布,多亏吕布手疾眼快,多了过去,经过这件事,吕布便一直对董卓怀恨在心。

后来董卓派吕布去把守宫门,吕布借此机会和董卓的婢女相好,两人虽然是两情相许,但唯恐被董卓识破,由此生出许多矛盾。由于这一段记载与三国故事中貂蝉约吕布在凤仪亭相会,董卓用画戟刺吕布的情节相合,因此很多人认为董卓的这名婢女就是貂蝉的原型。

第二种说法,还有一些人认为,貂蝉的原型实际上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在《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蜀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和刘备将吕布围困在了邳,这时候关羽向曹操提出,想要在破城之后,让曹操把秦宜禄的妻子赏赐给他。曹操当时正是用人之际,便爽快答应了关羽的请求,之后关羽又反复的提醒了曹操好几次,希望他不要忘记这件事,曹操为此非常好奇,十分想看看这位秦宜禄的妻子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关羽如此痴迷。

攻破了下邳之后,曹操并没有履行诺言,他派人将秦宜禄的妻子押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一见此女,曹操马上被其吸引,也忘记了之前对关羽的承诺,自己将此女“自留之”,而关羽则因此“人不自安”。

在徽剧、川剧、绍剧、京剧等剧种里面,都有一出剧目名叫《斩貂》,说的是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得到,曹操为了拉拢关羽,便将貂蝉送给了关羽,但是关羽想起古今英雄豪杰往往因为迷恋女色而身败名裂,所以便在月下斩杀了貂蝉。正是由于这一出戏,很多人便认为貂蝉的原型实际上是秦宜禄的妻子。

至于貂蝉为什么能够入选古代四大美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三国演义》,在小说里面貂蝉被作者刻画的十分具有魅力,她善于歌舞,色伎俱佳,素有“闭月”之称,书中还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貂蝉的姿态:“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随着《三国演义》广泛流传,很多人都相信了貂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所以她也逐渐成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传说中和吕布有情缘的绝世美女貂蝉,是否真正存在过?

虚构的人物。

貂蝉是“四大美人”里唯一的虚构人物,原先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正史三国志、后汉书中皆完全未提及貂蝉其人。

貂蝉的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的故事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历史研究者对此人物的真实性存有争议。

“貂蝉”一名,在历史上本身有实际的意义。据史书记载,“貂蝉”貂指貂尾,蝉指附蝉。秦始皇让将军在头盔上缝貂尾,让谋士在帽子上缝貂尾。除了缝貂尾,秦始皇还要求缝“附蝉”,就是用白玉或金箔等材料做成蝉的样子,缝在头顶。秦朝的将军和谋士头上就有一条貂尾和几只附蝉,合称“貂蝉”。秦始皇往大将和谋士头上放这两样东西,是希望他们能像貂一样聪明伶俐,能像蝉一样品行高洁(蝉站在高枝之上,喝树汁度日)。汉朝侍中和中常侍头上有貂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貂蝉一直都是部分高官头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正史之中并未有发现关于“貂蝉”这名女性的记载,只有吕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纪录而已。

据《三国志·吕布传》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事件中的侍婢并未明示“貂蝉”之名。

貂蝉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过其他三位均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在史上没有争论;而貂蝉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史志记载,导致其籍贯和身世,多年来在外界一直有争论,成为文史上的一桩悬案。

笔者认为貂蝉虽无史志记载,但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三国时代的美女英雄。她的存在,有历代的稗史、文艺作品及民间传说可以得到佐证。

在唐宋“话本小说”相当盛行的时候,关于貂蝉的故事就以艺术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传开。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最为流行的“说话艺术”说“三分”,就是由艺人在民间讲解的三国故事。当时关于貂蝉的故事已不限于从前的民间口头流传,而是已成为一种艺术形象,在中国文艺史崭露头角。

其实对于历史上是否真有貂蝉其人,我国明代文学家杨慎,清末学者俞樾,近代学者、文学家蔡东藩,都认为在历史上貂蝉确有其人。素以严谨著称的大学者蔡东藩先生在《后汉通俗演义》第六十九回夹批中说:“貂蝉不见史传,但征诸稗史,传闻凿凿。”又说:“或谓貂蝉为他人所捏造,故不见传,然视唐李贺《吕将军歌》‘溘溘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可见当时必有其人。”对于他人所谓貂蝉 “失身受污,有亏大节”之说,他反驳道:“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吾爱之重之。”(见《后汉通俗演义》第六十九回总批)

可见,蔡东藩先生在得出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这个结论之前,已参考过很多野史,对貂蝉的历史存在已做过调查了解,翻看过很多资料,最后认定是“传闻凿凿”。

在忻州市忻府区,因美人貂蝉的存在,历代就盛传一句“定襄没好男,忻州没好女”。原因是:民间传说三国时吕布出生在定襄,由于他风流倜傥,英武豪迈,把定襄男人的英气全部拔尽,导致后代的男人没有一个俊朗英武的;而貂蝉由于出生在忻府区,把那里的秀气全部拔尽,使三年的桃杏花不开,导致后代再也生不出漂亮的女人。

那么貂蝉究竟又是忻府区的哪里人氏呢?

在历史上,忻府区木芝村,又叫木耳村,是因本地盛产木耳得名。在元代无名氏所作的杂剧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第二折中有貂蝉对司徒王允的一段道白:“望老爷停嗔息怒,暂罢虎狼之威,听孩儿慢慢地说来。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子红昌……”此段道白,把貂蝉的籍贯、身世等,都做了明确的交代。

在北魏太和五年,木耳村当地群众自发筹建了法云寺,此寺院位于现貂蝉陵园以北约100米处,内有貂蝉庙和关公庙。貂蝉庙门前有歌颂貂蝉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貌压西施美人计;下联是:胆胜荆轲除国贼。在木耳村与南邻韩岩村交界处的西侧,还有王允街以及高达4米的貂蝉牌楼。牌楼两侧有楹联,上联:殉情入井能全孝;下联:痛骂曹贼更守贞。此牌坊建于什么时候不得而知,但是毁于“文革”。而在木耳村的瓦滓地,今貂蝉陵园以西200米处,还有貂蝉坟,坟前立有一座六棱碑,碑上有四字“烈女志铭”。碑后有用篆字书写的碑文,一般老百姓难以认得。

1994年,木耳村人为纪念貂蝉,从发展本地旅游的角度出发,投资近百万元,在本村之南建起了一座貂蝉陵园。此陵园占地7000平方米,坐西向东,内有貂蝉彩塑馆和陵园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