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子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2、糍粑,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南平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

3、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 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4、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糍粑是什么意思

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糯米糍粑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小吃,是一种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是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它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深受大家的喜爱,不仅可以食之饱腹,而且非常的好吃。

糍粑是光山农产品的“十宝”之一,已经流传了千年,其制作工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打糍粑是富裕的象征,因为,只有丰年才能有多余的糯米打糍粑,歉年是很少有人打糍粑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一家生活在光山县城,父母都是县一高的教师。那时,亲戚朋友之间走动拜访,尤其是春节期间拜年,最常送的礼物就是糍粑。父母的学生或者朋友来访,也经常会带些糍粑给我们。

糍粑的外观呈白色长方形,一般被切成和A4纸的一半那么大,厚度大约有2—3公分的样子。糍粑久放易干裂发霉,因此一般都是在清水中保存。我记得那时家里专门备有一口小水缸来存放糍粑。

缸中添加清水,把糍粑没入清水之中,存放时不要叠加,最好散开,清水每隔一两天需要更换一次,这样糍粑的表面就不会开裂,也能使糍粑保持原有的味道,否则糍粑就会发粘发臭,那样就不能吃了。

因此,我经常看到母亲检查那口小水缸里存放的糍粑,她每次都像盘点一样,一块块翻开来检查,如果没问题,就换水继续存放,一般能够存放几个月。

糍粑的吃法有多种多样:可烤,可煮,可煎,可炸……,不同做法入口的风味不太一样。不管是什么吃法,做好后要趁热吃,咬上一口感觉松软可口,有点粘牙,还有一股糯米的香味,如果能蘸着白糖来吃,味道则更佳。

如果糍粑做好久放不吃,就会变冷变硬,再吃口感就不好了。不过糍粑一次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利于消化。

什么是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糍粑,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糍粑是什么做的

糍粑是糯米做的。

糯米糍又叫状元糍,传统名点。糯米糍以糯米为主料,辅以其他佐料加工而成。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

具体做法:

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滤干水,置木甑里蒸熟。尔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在干净的器皿上撒些糯米粉,将舂烂的糯米置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制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期保存。食用方法很多,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还可用微波炉加热。

特色

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