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枧水[jiǎn shuǐ]又名碱水,是生产广式月饼很重要的原料之一。

2、它是用食用碱粉加小苏打用沸水溶解过滤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具有碱性,质量好的枧水还含有约10%的磷酸或聚合磷酸盐,以改善保水性和酸碱缓冲性,保证了枧水的稳定性,以使长期储存不易失效变质。

3、枧水的调制配方法:纯碱粉50克,水15克,混合一夜后再过滤方可使用。纯碱粉25斤,烧碱20克,开水80斤,食用苏打0.9斤,全部拌匀即可使用。如果不用烧碱,水用75斤,烧碱使烤出的月饼发红,在调配时可加入。

枧水有什么作用?

加入枧水的目的有四个:

一是中和转化糖浆中的酸,防止月饼产生酸味而影响口味、口感;

二、控制回油的速度,调节饼皮软硬度;

三、是使月饼饼皮碱性增大,有利于月饼着色,碱性越高,月饼皮越易着色;

四、是枧水与酸进行中和反应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促进了月饼的适度膨胀,使月饼饼皮口感更加疏松又不变形。

扩展资料:

枧(jian)水,也称碱水,或称食用枧水,是一种复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艺中的材料,广式糕点常见的传统辅料。

意义

枧水是在调制广式月饼饼皮面团时,常被加入该种物质。

根据月饼国家标准,生产广式月饼必会使用到枧水,这是广式月饼的特色制法。

在2011年6月20日出台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中该成分未被纳入允许添加目录。

在调制广式月饼饼皮面团时,常加入叫“枧水”的物质。枧水是广式糕点常见的传统辅料,它是祖先们用草木灰加水煮沸浸泡一日,取上清液而得到碱性溶液,PH值为12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碳酸钠。在历史上没有现代化学碱的情况下,只好使用这种土法制备的植物碱。

相关法规

根据国家标准《月饼》对广式月饼的定义是,以广东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使用小麦粉、转化糖浆、植物油、碱水(枧水)等制成饼皮,经包馅、成形、刷蛋、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口感柔软的月饼。这意味着,枧水在制作广式月饼中可以使用。

2011年6月20日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出台,明确规定了生产月饼禁止使用的27种添加剂,并且对复配添加剂的使用加强了管理,其中,枧水未被纳入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

国家质检总局在其网站上也曾公开回复:“吉士粉、枧水(碱水)未列入GB2760-2007的物质,不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参考资料:

枧水_百度百科

陈村枧水是什么

枧水,是用碳酸钾和碳酸钠作为主要成分,再辅以碳酸盐或聚合磷酸盐,配制而成的碱性混合物。

它是广式糕点常见的传统辅料,在以前,人们是用草木灰加水煮沸浸泡一日,取上清液而得到碱性溶液,PH值为12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碳酸钠。而如今,使用的枧水已不是草木灰,是用各种成分配合制作的,在功能上与草木灰枧水相同,故仍称为枧水。

扩展资料

在广东一带,人们用枧水包粽子,包成的粽子叫做枧水粽,是传统名点,属于端午节食品。加入枧水的粽子,存放时间相对长久。而且食用少量枧,可平衡人体酸碱度。加上枧水粽口味爽滑,不油不腻,很受食客欢迎。

当代人疑心枧水对人体不利,建议制作时不加枧水,令“枧水粽”之有名无实,失去其甘香脆口的传统特质。其实一年之中才有那么一段日子吃这种食物,窃以为少量吃入枧水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而不加枧水的粽子,存放时间也并不长久,容易腐臭变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枧水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食用枧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枧水

“陈村枧水”,即食用碱水,学名为碳酸钾,化学分式为K2CO3

,同样可达膨胀肉质的作用,但缺点是肉类腌制后,有种滑潺潺的感觉,吃起来会怪怪的,“陈村枧水”亦可用于发制面包。

传统亦用于“炟”菜使蔬菜碧绿,它主要是利用叶绿素在碱性环境下,水解成叶绿酸,令蔬菜保持翠绿;反之如蔬菜遇酸性则破坏叶绿素,绿叶便会褪色。

食用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

食碱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上如面条、面包、馒头等。

常用名:通常口头称的

“碱”

1

切忌把食品放在碱液里浸泡,以免原料腐烂,只要用适当浓度的碱水将原料反复搅洗几次即可;

2

食碱属于无机物,本身没有什么营养成分,但在食品烹调中的作用却不可低估,食碱的水溶液是电解质,可使食品原料(如鱿鱼)中的蛋白质分子吸水能力增强,加快原料的涨发速度,但要注意掌握好用碱数量、方法和时间,以防食物原料发得过透、过烂甚至变质。

参考资料:

食用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