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魏政权不像汉政权有很长久的历史,有很多贵族势力和广泛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但司马昭有自己的算盘,他在为后代留下政治资源,称帝是要冒政治风险的古来称帝失败者太多,刘邦自己也是在楚怀王被项羽杀死后才敢称帝的,开国之君如此司马昭更应小心经营。

2、古来篡位者都是广受诟病的,司马昭为人精明,并且已经加九锡享受皇帝待遇了何必要背此骂名。

3、司马昭政权相对稳固没有必要再以称帝的方式巩固政权整合领导核心。

4、司马昭确实在灭蜀后野心膨胀,但他的寿命短,没有来得及。

司马家已经篡夺政权 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灭掉了自己的政敌,整个曹魏虽然名义上还是姓曹,但实际上已经是司马家的天下了。这一点到了司马昭时代更甚,司马昭距离皇帝之位也仅有一步之遥。然而,司马懿没有称帝,司马昭最终同样也没有称帝,建立西晋的是司马炎。为何司马昭最终也还是没有称帝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后期,曹魏政权的实际掌舵人早已换成了司马家族的人了。从司马懿,司马师一步步的扳倒曹氏家族的左膀右臂,到司马昭时期肆意废除皇帝。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昭像极了当初的曹操,只要想当皇帝,随时都可以废除傀儡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司马昭不称帝呢?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五点原因:

1.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扳倒了曹爽,到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再到公元260年,司马昭弑君杀死曹髦。短短的十一年里,父子三人先后把曹魏政权的主要领导人物废除、杀掉,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是此时毕竟还有大臣忠于曹氏,如果贸然称帝很容易造成政局的动荡。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

2.外患未除。司马昭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可能联合蜀汉,里应外合给新生的政权带来威胁。所以蜀汉未除,司马昭不会轻易称帝。

3.地位崇高,无需承担骂名。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的司马昭,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早已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对于称帝这件事,可谓可有可无。称帝虽然能够带来皇帝的的美名,当时更多的是带来乱臣贼子的骂名。

4.时机成熟之际,身亡无福享受。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伐蜀并灭蜀,随后又快速的平定了邓艾和钟会在蜀地的叛乱。并且在第二年里,拜相国、封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昭称帝的外部阻碍已经全部清除,但是司马昭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在灭蜀的第三年里去世了。死亡才是司马昭未能称帝的最重要因素。

5.为儿子留下政治资本。在司马昭去世的那一年里,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离不了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特别是他的父亲司马昭在临死的时候坚决不称帝。让他拥有了开国皇帝的美名跟赏赐功臣的名义,正是依靠着赏赐功臣,让司马炎极其所建立的晋朝迅速的站稳脚跟。司马昭临死之际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没有称帝。

综上所述,司马昭可谓是成功的政治家,即便是他的野心路上皆知,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压制住自己称帝的想法。

司马昭是很有野心的人,而且也有实力,为什么他不称帝?

司马昭不称帝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他在魏国虽不是帝王,但却胜似帝王。魏朝的整个政治大权和军事大权都悉数掌握在他的手中,魏帝曹髦基本上就是个名义上的帝王,手里没有一点实权。第二点则是因为,此时司马家在魏国的声誉和地位还是很崇高的,特别是他的父亲司马懿,曾为曹魏政权的稳定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司马昭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去毁掉司马家近百年的名誉。

不过,虽然司马昭在世时没有称帝,但却为他的儿子,司马炎留下了相当丰厚的政治资本,让司马炎在后来打破曹魏政权建立晋国的行为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曹操的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在三国后期,魏国的政权就基本上已经旁落于司马家掌控了。司马懿在世时还好些,毕竟会顾虑到自己与曹操多年的情谊。但当司马懿也逝世后,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就开始对魏国的朝政指手画脚,而资质平庸的曹芳却只敢看着,不敢出手制止。待到后来司马师更是任意妄为的将曹芳换下,又换了曹髦上去担任新帝。

之后,司马师逝世,司马家在朝中的职位由司马昭接手,而魏国的政治大权也顺应落到了司马昭手中。初始,新上任的曹髦还很不服气,想要从司马昭手中夺回魏国的大权。然而,在一次次计划失利后,曹髦终于认清了现实,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

于是,曹髦又找来了朝中众位曾经扶持父亲建立魏国的大臣,想要让他们配合自己,一起去对付司马昭。然而大臣们都认为曹髦是头脑一时发热,才会有如此想法,毕竟此时的司马昭势力已经非常大,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孤寡老臣可以抗衡的。于是,众臣纷纷拒绝了曹髦的请求。

拒后的曹髦心中对夺回政权仍不死心,于是又兴冲冲的带着几百士兵冲进了司马昭的府中,想要以擒贼先擒王的套路将司马昭抓捕。可没想到的是,司马昭此刻并不在府中,而曹髦此行也走漏了风声,最终被率兵而来的司马昭以清理府中盗贼为名杀死在司马昭府。

司马昭当皇帝了吗?大权在握的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司马昭身为司马懿的儿子,对曹魏大权更是进行了全力的把控,司马家族并没有因为司马懿的死就这样陨灭,相反更加强大,强大到已经掌控了曹魏政权,司马昭对于皇帝的位置,是有能力又有野心。然而最终,司马昭还是没有称帝,而是在他死后被称帝的儿子司马炎追谥为晋文帝。为什么司马昭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没有称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句流传度很广的话,说这句话的人,就是三国时期被司马昭夺去大权,形同傀儡的曹髦。虽然曹髦当过皇帝,但是在他死后却被褫夺皇帝封号,因此其在位期间的年号均为高贵乡公某年,提到他的时候也不会说“某某帝”,而只是说“高贵乡公”。

野心一旦膨胀,就很难再消逝下去,司马昭萌生了想要当皇帝的心思,曹魏大权在握,除了身份,司马昭俨然就已经是曹魏的皇帝了。曹髦一天比一天不安,终于,他再也难以忍受这样的折磨,他找来几位大臣,说出了流传至今的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要先下手为强。

只是可惜,曹髦除了一腔热血,哪里接触过这些谋杀的举措,尽管气势汹汹,但是被中护军贾充拦下,再加上贾充的指示,成济直接就把曹髦给刺死了。但是这个时候,司马昭也没有称帝,而且又立曹璜(即曹奂)为天子。

其实司马昭没有称帝,也是有自己的打算。首先,没有必要,虽然不是皇帝的身份,但是也只是有实无名而已,毕竟已经是独揽大权,称帝与不称帝,区别也就是一个身份。况且,他如果要称帝,势必会被算作是篡位,篡位的名声可真的是不好听,既然已经有了皇帝的待遇,也就不必多此一举。

另外,称帝也是一种巩固政权的方式,但是司马家族不一样,虽然不是皇帝,可是他的政权也算是比较稳固,也不需要以称帝的方式进行加固。还有,称帝至少需要一些功绩,才能更加稳固,比如天下统一,于是,他下令攻伐蜀国,终于,将这个对手的版图也划进了魏国的地盘。

至于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还有一个很无奈的原因,他活得不够长,不像司马懿那样简直是熬死了一切对手。265年,五十四岁的司马昭病逝,如果他能够多撑几年,或许后来的晋朝,至少还能有几年比较辉煌的历史吧。

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原因揭秘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人物其实想想各个都是人才啊,就好比曹魏的几兄弟,什么司马昭啊,什么司马懿啊,什么司马家的一堆人啊,其实在司马懿在发动政变之后司马懿也没有选择称帝,这个时候野心更大的司马昭为什么也没有选择称帝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因为他还没来及称帝就死了。

称帝这件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必须积攒功劳和声望,等你的资历够了,才能临门一脚射门。就像玩游戏,经验够了才能升级一样。

一般篡位的流程是先封公,再封王,然后才能篡位。

咱们看看司马昭是在哪一步出了问题。

公元256年六月,司马昭被封为高都公。虽然高都公只是郡公,还不是公爵的最高等级——国公。但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司马昭就是由郡公到国公,再晋封为王,然后篡位。此时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时候司马昭还被被加过九锡,但是他知道自己声望不够,没有接受。因为接受九锡,基本就等于第二个皇帝了。

而且这之后司马昭征讨叛乱,立下不少战功,本来可以顺利晋为国公。

不料公元260年,曹髦打算废除司马昭,谁知事情泄露,便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府邸。太子舍人成济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杀死了曹髦。

这下天下震动,朝野议论纷纷。司马昭的篡魏计划也不得不延缓了。

因为篡位这件事,能干不能说,更何况你手下杀了天子呢?本来在司马昭和曹魏政权之间摇摆的人,此时肯定也会反对司马昭的。

公元263年,司马昭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伐蜀。因为司马昭知道,之前杀皇帝的事影响实在太坏,他必须再立一大功才能继续往上升。

所以263年灭蜀的过程中捷报频传,司马昭被封为晋公,加九锡。这几乎就是皇帝对人臣的最高礼遇了,可以说是篡位的第一步。之前王莽、曹操都曾受过九锡。荀彧就是因为反对曹操封公受九锡,而被迫自杀的。

263年蜀灭,264年司马昭就被封为晋王。此时篡位就差临门一脚了。

但没想到第二年,司马昭就死了。

所以司马昭不是不想称帝,只是中间曹髦被杀,延缓了他称帝的进程。高贵乡公曹髦用自己的生命,给曹魏政权延续了几年寿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上的司马昭为何没有称帝?

因为称帝需要考虑的条件很多,虽然当时的司马昭很强势但是也不能立马称帝。尽管当时司马昭想要称帝的心思非常急切乃至于每个人都能看出来但是出于各个条件的限制司马昭也没能称帝。现在来具体说一下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他称帝。

原因一:称帝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虽然当时的司马昭已经掌握了大权而且当时的曹魏也没有很多政权支持,所以司马昭想要称帝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他之所以能有称帝是因为称帝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自古以来无数人都想要称帝但是真正成功的人非常少,就是刘邦当年称帝也是灭了项羽之后。当时的司马昭还没有除掉蜀国所以司马昭不敢冒这个风险也因此就迟迟不称帝。

原因二:不愿意背负骂名。历史上很多人谋朝篡位都是受到了无数的斥责和诟病,非常精明的司马昭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方面,所以不敢轻易称帝受到无数人的谩骂。如果在历史上有了黑点想要抹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就像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也因为杀兄弑父而被载入史册,所以司马昭也不愿意背负骂名。

原因三:司马昭是在为后代做谋划。虽然司马昭没有机会称帝当时还内忧外患但是他已经为自己的后代铺平了道路,所以司马昭死后没几个月他的儿子就称帝了。而且司马昭虽然有那个才能称帝但是没有命活那么久很早就病死了。所以说称帝还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虽然司马昭是没称帝但是他的儿子已经继承了他的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