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正史中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句诗道尽了三国的智慧人物。提起三国,人们能想到很多英雄人物,但说到三国中最聪明的两个人物,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确,这两位堪称是三国智慧的代表人物,那么,司马懿跟诸葛亮谁厉害呢?
1.司马懿给过诸葛亮两个评价
真乃天下奇才也!
这句话,场景是再见了诸葛亮的退兵之后留下的营地,夸的是诸葛亮的治军水平。
但是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司马懿他在和自己弟弟的谈论就说了——
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论高傲,论逼格,正史中的司马懿也并不逊色于诸葛亮自诩管仲。
当然了,打仗毕竟是真刀真枪,这些嘴上功夫,我们听听就好,一切还是要在战场上见真章。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大致可以五五开。如果双方拥有同等的资源和权限,正常也就打个平手。
在论证之前,我们尽量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诸葛有千古圣贤的忠臣之名,而司马懿有篡魏夺权的奸臣之名。
上邽之战(也称上邽-卤城之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一次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
此役,诸葛亮以缜密的谋划和大胆的行动完全掌握了主动,不仅将上邽之麦尽数收走,并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综合史料,魏军共投入十万,除去张郃部两万,其余均由司马懿指挥;蜀汉方面一共六万,王平部人数没有记载,但应该不会少于一万,诸葛亮部兵力大概在五万上下)重创魏军,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展露无遗。
在第五次北伐中,也就是大家都耳熟目染的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中,司马懿闭门死守,无论诸葛亮怎么侮辱他,他都不出兵,没过多久,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司马懿偷袭蜀军小胜。诸葛亮病逝后,留下计策,确保了蜀军安然撤退,还吓走了司马懿,在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一句话,“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后来查看诸葛亮的营垒时,也不禁感叹道,真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和司马懿互有胜负,但我们从国家实力来看,蜀国是三国实力中最为弱小的国家,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仍能保证蜀国安全,创造北伐的条件,而当时的魏国,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而司马懿也仅仅只做到了守有余,并未攻城掠地。尤其在诸葛亮死后,继任者姜维仍能与司马懿斗的互有胜负。由此看来,司马懿跟诸葛亮谁厉害,相信大家已经一目了然了。
可惜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成败得失来评价人与事,故而没有能够消灭曹魏的诸葛亮北伐也就难以被人们肯定,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质疑也跟着多了起来。
2.陈寿对诸葛亮评价
陈寿的父亲是蜀汉负责修史书的官员,所以陈寿可以通过这层关系了解蜀汉官员的动态,直到后来被司马炎安排编著这段历史。陈寿对诸葛亮这样评价:"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就是诸葛亮在治国能力上比得上管仲和萧何,但军事能力并不是他所擅长的。
陈寿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这实际上是诸葛亮一生中的战绩确实一般。他第一次领军是在刘备攻略益州的时候,当时因为刘璋想凭借益州的综合实力和刘备打消耗战,刘备远道而来补给压力很大,无奈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做法从荆州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领兵攻略益州各个郡城。当时诸葛亮所面对的对手都是益州的三流部队,诸葛亮可以轻易击败他们。
刘备死后益州南部士族和南中的异族联合谋反,诸葛亮准备三年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写下《出师表》后领兵南下平叛。这一次是他真正以统帅的身份指挥全局,南中叛军更多是一些青壮劳力,不论兵装还是补给都不如诸葛亮所领导的正规军。能算得上真正战力的就是孟获的藤甲兵还有南中精锐,但他们都被诸葛亮智商碾压,诸葛亮大胜而归。
从南中回来之后就是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了,而第一次丢失街亭要塞导致平手,第二次因为缺粮退兵,第三次被司马懿识破计谋撤军,第四次同样平手,而第五次没结束就病逝五丈原。可以说诸葛亮最高光的北伐战役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战果,被陈寿评价不擅长军事也是情有可原。
司马懿和曹真谁更厉害呢?
曹真字子丹,是曹操的族子,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起兵的时候,曹真的父亲因为帮助曹操招兵买马而被豫州牧黄琬所杀,曹操因为感念其功劳,于是就收养曹真当做养子。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被收养的曹真和曹丕等一起生活,但是曹真绝对是一员猛将,曾经一箭射杀一只猛虎,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曹操让他成为虎豹骑中的将领,讨伐灵丘黄巾军后被封为灵寿亭侯。
在后来的战斗中,因为曹真跟随曹操作战有功,所以一直被提拔,得到曹操的重用。曹丕继位魏王以后,曹真更是得到重用,进封东乡侯。
因为当时的张掖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曹真就进军讨伐,最终平定叛乱,回到洛阳后被曹丕升至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时候的曹真已经成为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
曹丕驾崩以后,曹真与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同时辅政,曹叡即位后,进封曹真,当时曹真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曹休。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汉,曹真战败,司马懿计谋德胜,而实际上曹真派左将军张郃进军,于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的偏师,最终诸葛亮退兵。
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抗的初期,也曾犯过野战冒进、轻兵追击等失误,张颌就是追击时折掉的。中后期他就醒悟了,不再追求与蜀军野战,而采取边境相持的战略。魏国拖得起,蜀国拖不起,无法通过战略决战改变双方态势的蜀军,无法支持长期对魏军事压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司马懿看准了魏国的先天战略优势,对他而言,不犯错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