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懿的缺点是多疑、残酷。

2、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3、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4、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

司马懿为何比秦桧还难洗白,他到底做了什么恶事?

司马懿是一个非常隐忍的人,曹操在世的时候看出司马懿不是一般人,但是司马懿行事低调,不漏锋芒,所以曹操也没有杀他。然而,司马懿后来权力日渐增加,发动兵变除掉曹爽,欺负年幼的皇帝,将大魏江山控制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后人又篡夺了曹魏的江山,所以司马懿的名声非常差。近年来,有人开始会秦桧洗白,说秦桧只是背锅的,可是反观司马懿,他做的事情都不能够为他找理由,所以他比秦桧还难以洗白。

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受到魏明帝的托孤,让他们一起辅佐曹芳。曹爽身为曹魏的宗亲,掌握了兵权,行事比较霸道,司马懿还是发挥他隐忍的特长,明面上让着曹爽,暗地里养着几千死士。一次,趁着曹爽等人出城,司马懿就发动了兵变,将曹爽几兄弟都给抓起来,下令灭掉曹爽三族。这个事情牵涉的人很多,当时一些名人也牵连了进来,被灭族的也不少,所以人们认为司马懿十分残忍。

除掉曹爽之后,司马懿掌握了大权。作为幼主的托孤之臣,司马懿本该尽到做托孤之臣的职责,帮助幼主管理国家,等到幼主长大,慢慢把国家交还给幼主。可是,在拥有了权力之后,司马懿仗着曹芳年龄小,太后又是女流之辈,就一步步架空了曹芳,曹芳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已。司马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的后代铺路,他的后代才得以建立晋朝。

权力斗争是残忍的,为了得到权力,司马懿做了许多不为人所称道的事情。如果说他杀曹爽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那么他杀名士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作为曹魏的臣子,为后代铺路颠覆曹魏,这些都是司马懿洗不掉的污点。

评价一下司马懿

《虎啸龙吟》司马懿黑化是是第38集。

第38集剧情:

曹爽陪皇帝到高平陵墓前,何炎离开洛阳投奔司马懿。荆州省史家李胜在司马懿被任命之前曾到他那里访问。他觉得司马懿眼花耳聋死期将至。曹爽等人才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爽一行离开洛阳后,司马懿召集江吉等人策划政变。司马懿亲自带领死去的士兵攻占军火库,但何晏的士兵没有向司马懿射一箭。司马懿亲自杀死了卫戍部队,夺取了军火库。司马师包围了皇宫,司马赵得到了太后曹爽的旨意。

扩展资料

《虎啸龙吟》的结局剧情:

司马懿身着红衣上朝而去,皇帝与百官都对其恭恭敬敬。司马懿向皇帝进言自己已时日不多,希望能葬在首阳山相伴文皇帝。侯吉谎称将心猿意马做成王八汤,司马懿大怒欲要杀侯吉。

两人相互缠斗中司马懿发现活着的心猿意马,才明白侯吉此举是在点醒自己。侯吉愿与小沅的灵位成婚,司马懿携带夫人的牌位去做见证。

几十年主仆相伴,司马懿衷心祝福并表达对小沅的愧意。司马懿与侯吉驾车去湖边放生心猿意马,侯吉却在路途中去世。完成放生的司马懿在湖边耍起五禽戏,司马师与司马昭赶到湖边却目睹父亲驾鹤西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啸龙吟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

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

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

扩展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