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司马昭均没有篡位,是司马炎篡位。

魏元帝于公元264年5月2日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死后葬在崇阳陵,数月后司马昭被谥为文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于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

司马昭什么时候篡魏的位子,篡位后是什么时候篡位的

高平陵之变后的第三年,司马懿病逝。同年司马师封抚军大将军,掌魏国军政大权,废魏帝曹芳,杀太常夏侯玄等大臣,立曹髦为帝。二年后,因眼疾而亡。司马昭接掌魏国军政大权。五年后,司马昭弑魏帝曹髦,之后司马昭遣钟会、邓艾为大将伐蜀,当蜀将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僵持不下时,邓艾出奇兵绕过剑阁,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刘禅投降,蜀灭。随后姜维投降钟会,钟会设计陷害邓艾,并在押送邓艾回洛阳途中将之杀害。随后钟会和姜维一起在成都对司马昭发动叛变,不久死于兵变。伐蜀成功后,司马昭晋升晋王,在第二年病逝,同年子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昭算是守住了“永为魏臣”的誓言。 司马炎在位期间大封宗室(其中就有柏夫人之子司马伦),间接造成了其儿子晋惠帝在位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生活上荒奢纵,《晋书·胡贵嫔传》称:

武帝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一万个后宫嫔妃,就算排队一天一个,也要20年,为了争宠,嫔妃就在自己的门口放堆盐来勾引羊。后世,门口放堆盐就成了古代青楼的标志。司马炎开了奢靡之风的头,下面的公卿大臣争相炫富,又传位给一个弱智儿子,西晋在司马炎死后26年,就被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政权灭了。西晋覆灭后,一部分北方的士族拥立司马懿之孙司马睿南渡长江,在建业(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司马懿最后为何篡位

很简单,司马懿篡位就是为了争权。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七十岁,他还装病装痴麻痹曹爽,对于司马懿说,时日无多,当皇帝的肯定是不可能的,他要的是夺下曹爽的特权。

当然以他自己的阅历,也必然知道,夺权成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家族地位的提升,提升之后就是继续维持,他对长子司马师的期望很高。所以高平陵之变的策划,司马懿只跟司马师交代,司马昭到政变前一天晚上才得到父亲和兄长所决定的事。

司马懿在政变时表现出来的狡诈狠毒,屠杀曹爽三族,引来其他官员的不满与反感,这也是夺权之路必然产生的负面效应。司马懿根本不想给曹爽翻身的机会。

司马懿争权:

司马懿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权力野心,正所谓狼顾之相,天生反骨,这样的长相让曹操十分的忌惮,但是曹操念司马懿是一个人才,而且曹操自信可以控制住它,所以一直都没有杀他。

司马懿是有真真实实的才能的,无论是政治上面的才能,还是军事上面的才能,都是十分的接触的。司马家族在汉朝是绝对的百年望族,他的门生故弟更是遍布朝野,所以为了权利他最后索性选择了造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司马懿也是无奈的选择吧。

三国时期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篡位

在司马懿这一代,他是严守自己的本分的。包括平定内乱后,朝廷赏赐他相国、加九锡,他怎么都不接受。他去世了朝廷还想着追封,他的弟弟出来说:“抱歉,哥哥有遗嘱,死了也不接受。”所以,说司马懿便有篡权之心,恐怕是没有事实证据的。

正如曹操一样,虽然不篡位,可他却把权力和位子,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师,这是什么意思?简单而言,怕死,怕政敌一旦复起,局势就不可收拾。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直到最后,便成了司马氏父子,成了曹操父子的翻版。

扩展资料: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

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昭为何没有篡位称帝呢?

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曹魏支持者的实力还很强,不具备篡位的条件。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本是他的继承者,但早亡。此时司马师之子司马攸尚幼,为了稳定局面,司马昭接手司马家族的权力。原本灭蜀之后,司马昭就已经开始做代魏的活动了,无奈突然病死,所以他的司马炎直接摘桃子了。

司马昭篡位 司马昭怎么篡位的

司马昭如果在当时就称帝,势必会引起魏国的内部动荡,这对于他而言,是不利的,所以他没有称帝,直至死亡。

司马昭,字子上,三国演义用了子尚,211年—265年9月6日,是河内温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人。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最优秀的一个儿子了,排行第二,相对哥哥司马师更懂得权谋。司马师是在公元255年时候过世的,而这之后由弟弟司马昭继续接掌曹魏的大权,在那时,他权倾了整个朝野。这个人的野心可是非常的大,所以就有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昭在掌握曹魏的大权之后,至他死都没有称帝呢?

三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乱世。司马懿用尽一切手段,才把曹魏的政权归到司马氏名下,内忧外患平定之后,司马懿已经六七十岁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所以就算他想称帝,估计也是没有身体支持了。司马师不用说,刚接过大权就在征讨东员的过程中旧病复发而死了,还没来得及展现他的才能就早早去世。接着是司马昭掌权的时候,他纵容他的手下去弑杀曹髦,这就已经表明了自己想要坐上至尊之位的态度了。我们说曹操一生南征北战,他统一北方中原,为他的儿子们称帝,而后建立曹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臣子还是大部分忠心的,而司马一家刚开始也是曹魏的臣子。当时魏军及朝廷当中还是有心向曹魏的。所以,司马昭虽然有野心,但却不愿意篡位称帝。

进爵晋王,这对司马昭来说,这是他进军皇位的入门槛,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近,相差一步之遥而已了。司马昭还是比较谨慎,他选择一条相对和平的路,虽然时间比较长,但为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位做了铺垫,进一步的巩固了司马家的政权,把整个领导核心掌握起来,建立晋国,他可以名正言顺在曹魏内部建立直属于自己的势力,而让民心也转向于司马家,这样的话,后面司马炎才称旁就顺利多了。历史上司马昭去世的比较早了,在265年就过世了,当时如果他多活几年,也许会称帝吧,但是死亡是自古以业所有野心家无避免的事。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指导。

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同年五月初六夜里,曹髦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

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王沈、王业急速将此事告知司马昭,司马昭召护军贾充等作戒备。

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到达南阙时贾充率兵自外而入,阻挡曹髦。曹髦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相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

贾充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济刺杀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司马昭闻讯大惊,自投于地说:“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事后,司马昭召集百官商议事变的原委。并专请仆射陈泰到一个幽静的房间,对他说:“玄伯,天下人会怎样看待我呢?”陈泰说:“只有腰斩贾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司马昭说:“你再想一想退一步的办法。”

陈泰说:“我只有比这更进一步的对策,没有退一步的办法。”于是司马昭归罪于成济,将他斩杀。据《魏氏春秋》,成济和其兄成倅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被军士射杀。五月初八,司马昭向太后上奏。

声称:自己本想舍弃己身、听候曹髦裁决,但考虑到曹髦想谋杀太后,于是动兵,但仍命令将士不得伤害任何人,并曾连续发命,不得迫近天子辇车;是成济私自闯入兵阵才导致曹髦被杀,现已将成济军法从事,还应逮捕成济家属,交付廷尉治罪。

太后听从他,诛灭了成济三族。司马昭又认为王经和自己不一心,杀了他。司马昭弑君之后,与公卿们商议,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改元景元。

扩展资料: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攻蜀战吴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开始专权国政,司马昭率众保卫二宫,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户。蜀将姜维侵扰陇右一带,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出发抗拒蜀军,司马昭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调度诸军。郭淮在麴攻打姜维别将句安,长期不能决胜负。

司马昭即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姜维害怕,退保南郑,句安的军队断绝后援,率众投降。司马昭转为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

嘉平三年(251年),大军讨伐王凌时,司马昭都督淮北诸军事,率军会师于项。增加封邑三百户,赐给金印紫绶。不久又晋号都督。同年,司马懿去世,他的兄长司马师抚以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对吴国发动南征,司马昭统率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胡遵、诸葛诞军大败(见东兴之战)。

战败后司马昭曾询问众人应由谁承担责任,随军司马王仪称“责任在统帅(指司马昭)”,司马昭大怒说:“司马(指王仪)欲委罪于我吗?”,于是下令斩杀了王仪。 司马昭因为此次战败而被削去侯爵。

此后,蜀将姜维又侵扰陇右,扬言要攻狄道。魏帝曹芳任命司马昭征西将军,驻军长安。雍州刺史陈泰想走在蜀军前面占据狄道,司马昭说:“姜维攻羌人收取了他们的人质,屯聚粮食,建造粮仓,而又转道至此,正是想完成征服塞外诸羌的工作,为后年攻魏作准备。

若真的要攻狄道,怎肯事先泄露,让外人知道?今扬言进攻,正是准备回师。”姜维果然烧了营垒而离去。遇上新平羌胡叛乱,司马昭率军将他们击破,随即在灵州陈兵示威,北边胡虏被震慑,原来叛变的又来投降了。司马昭因这次军功,又封为新城乡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