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九九的农谚俗称“九九歌”,是关于冬季节令物候现象要点的歌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冷暖变化、物候现象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都有所不同,所以各个地区的“九九歌”也不尽相同,其中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流传最为广泛,具体内容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北方地区的九九歌都差不多,南方江苏地区的九九歌是: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

3、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冬九九中最冷的时候就是三九、四九,所以才有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谚语。

农历中的九九是什么意思

农历中的九九是中国古代民间用来表示冬至后或夏至后八十一天日期的总称,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冬九九”,称夏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夏九九”。此称沿传至今仍很流行。

并且民间的九九一般指的是冬九九。每九天为一个九,按次称为头九,二九,三九,直至“九九”,即所谓“数九寒天”,是为气候上的冬季。

通常把夏九九根据气候变化编成农谚:如“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数九歌的顺口溜是什么?

夏季,指夏至后的八十一天。

九九是古代中国人用来表示冬至或夏至八十一天的总称。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叫“冬九九”,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叫“夏九九”。

“夏九九”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幸的是,它并没有被广泛传播。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九九艳阳天”中“九九”的含义

“九九艳阳天”中的“九九”不是指“九九重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极数,表示最多、最大,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则必将到来。”九九艳阳天“中的“九九”便是冬至日后的第八十一天,正值初春。

古代北方劳动人民的御寒条件较为简陋,同时由于冬天几乎无法进行农业劳作,因此老百姓们一般将冬天视为“熬”过去的。漫漫的冬季,为了打发时间,劳动人民便发明了这个“数九”的方法,将漫长的冬天分为九个阶段,编成谚语,自得其乐,“数九”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农谚逢冬数九讲的是从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一段依次称为192999冬至那天是一九的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白话释义:

一九二九不出手,说明数九天开始,天气开始寒冷,手不愿意伸出来。

三九四九冰上走,即数九寒天,河水都冻成冰了。

五九六九隔河看杨柳,冰凌消融,河边柳树发芽,春天已经来临;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春天真正来了,万物复苏,温度上升;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事活动开始。

扩展资料:

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中国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因为中国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各地气候冷暖变化不一样,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内容也不一样。

如北方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新河县)“春打六九头,卖了皮袄买个牛。”

(枣强县)“五九半,凌消散。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

(《荆楚岁时记》)湖南的“九九歌”说:“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晋县)“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地在坝下的蔚县则说:“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只打开门缝)叫狗(召唤家里的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这些“九九歌”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九

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冰也越结越厚,人们可以在冰面上滑冰,写两句名言

2012年12月21日到2013年的2月3日的元旦共有11+31+3=45天,

45÷9=5,

说明正好经过了5个9天,这一天就是五九的第9天.

答:2013年的2月3日是五九的第9天.

故答案为:五,9.

名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中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民间节气,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为广泛。“冬九九”又被称为“数九”,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其中三九、四九为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一九二九不出手:冬至过后的一九二九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手在外面感到冻得慌会不由自主地揣在兜里。手部冻疮一般多发于一九二九期间,大家外出时一定要注意戴手套做好保护措施,只要一九二九不发生冻疮以后便很少发生。

三九四九冰上走:进入三九四九便到了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河里已经结起了较厚的冰,大人、小孩都可以在河面上行走。另外由于中国气候差异较大,三九四九各地说法略有不同,例如吉林为三九四九冻死狗,江苏为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

扩展资料:

九九歌是中国民间谚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止。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