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舜井呈井形,井口直径0.5米,四周绕以石雕栏杆,一根粗壮的铁链栓在栏杆上,寓意“舜井锁蛟”。

相传大舜时代东海有条黑蛟,叫巫支祁,想当天下首领,多次找舜提出要求被舜严厉拒绝,舜选大禹为首领,巫支祁怀恨在心,要报复;舜去世后,巫支祁以禹为敌,令东海鱼鳖一起出动发大水,淹没村庄历山,大禹带领百姓日夜治水,把无家可归的百姓转移到兴隆山上,大禹怀揣照妖镜,乘木伐在风浪中与巫支祁搏斗,他抛出降魔铁索,把巫支祁打翻在地,并把巫支祁锁在舜井里。巫支祁不甘心地问:“何时放我出来?”禹说:“铁树开花时。

关于济南舜井的龙的传说

舜井的传说 在上虞百官,有口井叫舜井。现在已成为上虞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其实这口舜井的来历,还得从余姚讲起,这里头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边余姚有座历山,绵延数百里,山西边有个渚山岙,山下有个小村庄,新搬来一户人家,有两兄弟,阿哥长得很好看,名字叫舜,舜的母亲早已生病死啦,父亲又讨了个后娘,生下弟弟取名象;阿弟脸孔黑呼呼,相貌也勿难看。就是由于这户人家,是后娘当家,家搬来搬去,值钱的东西越来越少,后娘对自己生的儿子当作宝贝,恐怕一点点财产会被舜夺去,于是千方百计出坏注意。象脑子很简单,画个圈圈会站三天三夜,但是脾气却很坏,发起脾气谁也劝不了他。有一天夜里,后娘看看舜新造的草房勿入眼,叫象放火烧掉,象眼睛也眨,马上点火烧掉阿哥的新草房。火势魏猛,舜勿晓得,等到火光冲天,烟气吸入鼻孔已不勿及逃出去。舜急中生智,变成了一只火鸟,从火堆里飞出来。 过了几天,后娘见烧勿死舜,又动坏脑筋,假意说家里东西无处放,叫舜在历山脚下挖山洞,藏东西用。舜挖呀挖,山洞挖得老深老深。后娘却叫象在山洞顶上用脚蹦跳,黄泥塌下来,堵住了洞口,把舜闷死,可是,舜却变成了一条龙,从洞里一钻,钻到了现在的百官,“呼”的一声又钻出来了,地里钻出一个洞,洞深积水,后来被当地百姓当作汲水的一个天然水井。因为旱天勿为干涸,慢慢被后人在四周砌上石块,当作“吃水井”,这就是现在百官镇的“舜井”,不信你去瞧一瞧。而葬舜母亲的哪座山,现在还在余姚西边与上虞交界屹立,这座山叫渥澄山,以舜母亲名字做纪念,若不相信,大家有空到那山上去一去。

山西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传说众多,比如,山西运城地区传统的秋冬风味小吃河东羊肉泡馍,他的来源是与千古名将关羽相关的传说有关。山西浊漳河发源于山西长子县发鸠山东麓,远古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发生于此。山西垣曲县同善镇附近有一个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称“舜井”,即传说舜的继母推舜落井处,斜井村附近又有诸冯山,传说是大舜的出生地。黄帝的名相有风后,力牧二人,风后死后即葬于山西晋南的风陵渡,该地因此得名。

舜和济南有什么关系?

舜(生卒年不详) 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古帝王(五帝)之一。传称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东夷之人(一说冀州之人),生于姚丘(一说生于诸冯,即今山东诸城)。相传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弟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胞弟,故深得百姓赞誉。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在今何地说法不一,一说即今济南千佛山),渔猎于雷泽(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颇有威望。他在历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时部落联盟领袖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众人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分别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尧去世后,舜即位。他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因而《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
景点的话如上文所提,千佛山。
2 济南历山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这是舜生平的最早记述之一。
济南别称为历下,即“历山之下”之意。春秋战国时,济南已设“历下邑”,历山的称谓当早于春秋战国。
济南的历山,今称千佛山,古称舜耕山。济南古代城池南门为“舜田门”,舜田门内有舜井、舜祠。
传说舜井为大舜所凿,是舜耕历山的物证。现今济南有舜耕路、舜耕中学、历山路等地名。

济南七十二泉,各泉的传说

泉城济南之名泉风采
名泉概况 四大泉群: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
济南七十二名泉 泉水成因 市郊名泉:章丘百脉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其他名泉
◇名泉概况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济南泉水,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系趵突泉之古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八·济水二》中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济南名泉七十有二。于钦在其《齐乘》一书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记录了下来。明初,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记述泉水的诗词歌赋、文章典籍,更是数不胜数。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清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处。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时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听泉斋记》中的说法则更加符合实际:历下之泉甲海内, 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据山东省水文地质一队1964年调查,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1980年调查材料上列举了119处泉池。1983年6、7月间和1998年6月,市园林局、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又以上述记载为基础进行调查,查出城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截至1998年6月,除湮没、填埋者外,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其中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这些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整个泉城沉浸在泉水潺潺淙淙、诗情画意之中,使得历代文人为之倾倒。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李白、曾巩、苏辙、赵孟頫、蒲松龄、王士禛等,都留下了赞泉的诗文。济南泉水,孕育出李清照、辛弃疾等一代又一代婉约与豪放派诗人词人。济南泉水,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客流量达200万人次以上。泉水已成为济南的象征,是济南的眼睛,她在济南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旅游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龙头作用。这些泉水,以形、色、声、姓氏、传说、动植物、乐器、珍宝取名或无名而名,各具情趣。
济南泉水还以质纯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摄氏度,无色透明,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济南普利思矿泉水,即是直接从地下汲取而成。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矿化度为650,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锂(Li)0.12毫克、锶(Sr)0.99毫克、锌(Zn)0.13毫克、镁(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钙(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
四大泉群
◇趵突泉泉群
趵突泉泉群位于济南旧城区西南部,由38处泉水组成,其中27处集中在今趵突泉公园内,最著名的有趵突泉、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皇华泉、卧牛泉等。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历城县志》中对的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趵突泉水量甚大,泉水喷涌时,三支水柱腾空而起,达三、四尺高,大如车轮,声若洪雷,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现趵突泉为济南趵突泉公园主要景点,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作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游人可听泉、观澜、品茗,尽享趵突之美。1999年,市政府对趵突泉公园进行了扩建,公园面积由8.5公顷扩大到10.5公顷,大大提高了趵突泉的待客能力,使其风姿得以更好地体现。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是济南著名奇泉。水盛时,泉池水面上南北方向有时会形成一条水线,在阳光照射下,宛如一条游动的金丝。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金线泉曰: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曾巩《金线泉》诗云: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后来随着水势减弱,金线便不常见了。在1956年建趵突泉公园时,金线泉东侧20米处的一处泉池中也出现了金线,而且十分清晰,于是人们把新发现的泉池称为金线泉,而把原来的金线泉改称为老金线泉。
柳絮泉和漱玉泉在老金线泉东侧。二泉皆与济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不解之缘。曾有一说,李清照故居即在二泉旁。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更有传说李清照曾在漱玉泉边梳妆打扮,填词吟诗。基于这些说法,1959年在二泉旁边修建了李清照纪念堂。柳絮泉周围多柳树,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漱玉泉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如同漱玉。相传李清照的《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
马跑泉在漱玉泉东北的假山下。泉池为不规则形,池壁由自然石垒砌,曲折参差。泉水汇流成溪,流人西泺河。马跑泉得名于一则传说。相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攻至济南,知府刘豫贪生怕死,欲献城投降,其部将大刀关胜则坚决主战。关胜率军屡创金兵,但最终在金兵和刘豫的前后夹击下,战死于济南西门外。关胜的战马看到主人遇难,仰天长嘶,前蹄连连刨地,结果刨出一汪清泉,这就是马跑泉。
皇华泉和卧牛泉在柳絮泉西侧,并排列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皇华泉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者华。相传古时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为害,舜奉尧的命令率勇士斩杀三首蛇,为百姓除害。后来当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两眼并排的清泉纪念舜。一为皇华泉,称颂舜秉承尧的旨意施恩于民;一为卧牛泉,纪念舜曾耕于历山。两泉皆石砌,呈长方形,周饰石雕围栏,水盛时泉水清澈晶莹,似两颗明珠嵌于趵突泉畔。
趵突泉泉群中还有浅水泉、螺丝泉、洗钵泉、混沙泉、无忧泉、满井泉、湛露泉、石湾泉、酒泉、东高泉、望水泉、登州泉等名泉,均各具特色。
◇黑虎泉泉群
黑虎泉泉群在济南旧城的东南部,有泉水15处,除黑虎泉外,著名的还有琵琶泉、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五莲泉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南岸。泉源在陡壁下一个深邃的洞穴内。洞中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古时洞前有一黝黑巨石,泉水激石,有如虎啸。加之巨石又似一踞伏的猛虎,故得黑虎之名。明代诗人晏璧曾有诗描绘当时的黑虎泉:石磻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后来人们在洞北砌一方池,在池南壁雕刻了三只双目圆瞪,大口怒张的虎头。泉水通过洞底暗道,从三个大张的虎口中喷涌而出,泻入池内。黑虎泉的涌水量在济南诸名泉中仅次于趵突泉,居第二位。当年黑虎泉那种阴森可怖的气氛虽然今已不见,但虎口喷水的壮观景象及虎啸般的水声仍可让人领略到它的粗犷美。明代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庙,后颓圮。1985年建设环城公园时在此处新建了观赏泉水的亭台,游人可凭栏赏看泉涌及周围景色。
a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泉池原为不规则状,后整修为长方形,四周护以石雕栏板。泉池伸进护城河,比河面高出1米,池外壁有两层石阶,泉水溢出泉池,经石阶跌宕四泻,发出悦耳的响声,仿佛弹奏琵琶声。其实这并非琵琶泉真正奇妙所在。奇妙的是,在盛水期,琵琶泉地下也会发出动听的琵琶声。据地质学家考证,琵琶泉下为奥陶纪的云质石灰岩,间有大大小小的溶洞和溶槽,地下水喷突涌动,拍击中空岩石,于是便发出了清越动人的琵琶声。泉东有琵琶桥,泉西有清音阁,游人于桥上阁中,都可尽情聆听泉声,赏看泉景。
九女泉位于黑虎泉对面。泉池呈椭圆形,由太湖石垒成,半伸护城河中,高出河面半尺。池底为洁净的细沙和砾石,不断有水泡从沙石中冒出,袅袅升起,于水面绽破。泉水清澈剔透,水色碧蓝,宛若晶莹柔软的碧玉。相传古时每到月色皎洁的夜晚,就会有九位仙女到泉中综纱沐浴。九女泉因此而得名。
白石泉在黑虎泉东北,南护城河北岸。此泉是清代乾隆年间疏浚护城河时发现的,因泉周围有许多白石出没水中而得名。白石泉后来湮没,直至1984年建环城公园疏浚护城河时才得以复出。现该泉以白石砌岸,恰似一块嵌于护城河中的白玉。
玛瑙泉在黑虎泉东侧,与白石泉隔岸相对。泉池四周以块石垒砌,泉水晶莹透撤,从泉池北壁石洞中流人护城河。因池底不断有水泡冒出,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似粒粒玛瑙,故得名。
五莲泉在琵琶泉西侧,池底泉眼甚多,较大者有五个,水泡成簇,于水面绽开,似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名。泉南侧河岸上建有五莲轩,由亭、台、廊、榭组成,景观十分别致。
黑虎泉泉群中还有金虎泉、南珍珠泉、一虎泉、豆芽泉、汇波泉、胤嗣泉、对波泉、寿康泉、任泉等名泉,大都在护城河两岸。
◇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位于济南旧城中部,其中珍珠泉、濯缨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最为有名。
珍珠泉因平地涌泉,腾如珠串而得名。在济南诸泉中,珍珠泉名气甚大,与趵突泉不相上下。乾隆皇帝甚至认为珍珠泉要优于趵突泉,他在诗中写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谁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珍珠泉泉池呈长方形,面积达1240平方米,四周设有汉白玉雕刻石栏。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清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 中描绘道: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明代济南诗人边贡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这一比喻十分传神。明代成化二年(1466),德王朱见潾建德王府,将珍珠泉圈入王府中。清代康熙年间又改成巡府署院。现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地。珍珠泉周围广植花木,并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桥,景色十分优美。
濯缨泉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得名于《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又名王府池。古时濯缨泉水势旺盛,汇水成湖,据说在湖上可以荡龙舟。后水面不断缩小,现成为一长30米,宽19米的泉池。盛水期水势仍旺,水涌似珠,碧波荡漾。泉池东西民居错落,南北杨柳婆裟。树丛之间,藤架荫下,设有石桌石凳,盛夏时节,附近居民常于此乘凉避暑。
舜泉也叫舜井,位于舜井街中部舜园门前。泉呈圆井形,世传为大舜所凿,故名。泉旁原有规模宏大的舜庙,后颓圮。舜泉名气甚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大家均有题咏。相传大禹治水时,舜井内有蛟龙出没,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与蛟龙恶斗数日,最终将其制服,用铁链锁于舜井中。现井口仍挂着一根铁链,深入井底。1985年于舜泉处建起舜园,园内竹影移墙,小溪潺湲,整个庭园显得典雅玲珑。
芙蓉泉在芙蓉街,泉池呈长方形,为青石叠砌。清代诗人董芸曾寄居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云: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芙蓉泉泉池一度曾遭到破坏,1997年芙蓉街69号院内居民订立了护泉公约保护该泉,其后园林部门对泉池进行了修复。
孝感泉位于趵突泉北路东侧。泉池长3.4米,宽2米,池岸镌孝感泉三字。据《太平寰宇记》载:耆老传云,昔有孝子事母,取水远。感此,泉涌出,故名'孝 水'。天宝六年敕改为'孝感水'。由此可知孝感泉名称的由来。古时孝感泉旁建有太平寺,为济南三大寺之一,后太平寺废,孝感泉依然存留,且水势尚好。
珍珠泉泉群中还有溪亭泉、灰池泉、散水泉、玉环泉、云楼泉、知鱼泉、鉴泉、濋泉、朱砂泉、罗姑泉等名泉及若干无名泉。这些泉比较分散,散布在珍珠泉附近的芙蓉街、曲水亭街、东更道街、舜井街等街道,有的就在居民庭院之中。
◇五龙潭泉群
五龙潭泉群在济南旧城西北部,共有泉池28处,除五龙潭外,古温泉、悬清泉、天镜泉、七十三泉比较有名。
五龙潭又名净池、乌龙潭、龙居泉,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传昔日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灵。故元朝初年,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关于五龙潭的形成,传说甚多。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清代训诂学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五龙潭是济南诸泉中最深的一个,泉水碧绿凝重,深不见底,终年涌流不息。桂馥曾在潭边建潭西精舍,后颓废。现于其旧址建起潭西阁,游人可于阁中赏看龙潭秀色。
古温泉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因泉水温度较高,且历史悠久而得名。隆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而泉中却热气蒸腾。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园,后荒废。泉南侧有一座二层小楼,是早期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所在地。
悬清泉又名贤清泉,位于五龙潭北侧。泉池深2.4米,呈不规则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杨柳垂荫,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贤清园记略》中写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清代悬清泉畔曾建有一处别致的水景园--朗园。现朗园已废,人们在其旧址上修建了揽泓榭,景色亦佳。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位于五龙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云倒映水面如天垂镜,故名。清道光《济南府志》中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势甚好。池内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很是好看。
七十三泉在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汇入五龙潭。七十三泉的出现尚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名学者桂馥命人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孰料在挖地基时,竟挖出一个泉眼,泉水汨汨喷涌,水势甚佳。桂馥大喜,大宴宾客,请众人为此泉起名。众人七嘴八舌,所起的名字都不甚理想。最后桂馥灵机一动,为此泉起名为七十三泉,众人无不称妙。桂馥还赋诗一首: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
五龙潭泉群中还有濂泉、东蜜脂泉、官家池、睛明泉、聪耳泉、回马泉、玉泉、青泉、潭西泉、月牙泉等名泉。

上虞有哪些和“虞舜”有关的景点或遗迹?

1.曹娥风景区 曹娥景区是由江南第一庙——曹娥庙和舜耕群雕为主景的大型旅游景区,景区以虞舜和曹娥为主题,以数千年华厦孝文化为主线,综合反映上虞悠久的历史文化。曹娥庙距今已1800多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寻父而建的一座纪念建筑,几度兴废,屡经重建,现有庙宇为民国时期所建,为省级文保单位。曹娥庙占地6000平方米,现有建筑3840平方米,主建筑呈三条,纵横分布,设有殿、阁、坊、亭、碑、台等多类建筑,体现晚清风格,庙内精湛的雕刻、琳琅满目的楹联、壁画及众多名家手书题词,著称“四绝”而响誉海内外,堪称“江南第一庙”。 舜耕公园以舜耕群雕、大舜庙及舜桥、舜井为主景,反映舜帝生于上虞,渲染舜帝以孝为先,勤政为民的一生。舜耕群雕由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象队群雕高27米,总重量1600余吨,气势恢宏,体量之大堪称中国之最。 景区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15元(目前暂不收费) 交通:上虞火车站、汽车西站步行10分钟或乘出租车。 地址:上虞三角站104国道东侧2.舜井 舜井系上虞百宫三大著名古迹之一,位于龙山头西麓、上虞宾馆门首,泉水甘澄,相传为虞舜尧子丹朱之乱来此时所开掘。在虞舜遗百官镇东头的龙山脚下、上虞宾馆门首,有口大而浅的水井,人们都叫它为舜井。其实,它不过是口经冬不枯、炎夏不溢的小水潭而已。但那里的人们非要把它唤成“舜井”而不可。如果发现有外来游客说它是个水潭的,他们就会立刻上前去纠正。假如你留心观察一段时日的话,又会发现一个令人难解的奥秘:无论上久旱不雨,还是江河晒裂的年头,那里的妇人是决不会到这个水潭中去洗衣洗菜,也见不到有顽童下井戏水的。1967年,上虞遭旱灾,有一百多日滴雨不下,境内所有的江河池塘全部开裂,唯有舜井水不枯。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像杭州湾的大潮涌向舜井,但到了舜井,心情异常的平静,一个个的排队吊提井泉,从未有过抢水争吵的状况。因为他们知晓,这是一口舜井。 相传帝尧时期,虞舜为避丹朱之顺剡溪江来到上虞,见这里的江河全被如山的黄沙堵塞,洪水四溢,咸潮倒涌,万顷良田无绿处,于是虞舜决心要治理江河,造福于民。他亲率百官于龙山脚下,搭茅庐安营,并教虞民造竹舟捞去江中黄沙,但因东海的猛潮一日二潮淹吞虞地,众百姓无淡水解渴,日久昏厥倒地者不计其数。虞舜眼看疏浚工程难于完成,日与民同挖沙疏浚,夜攀登龙山寻找水源。据说,一天虞舜在一棵老松树下打盹,梦见龙山山神指授,即在楷龙山脚下以剑刺唇滴血祭神,得《水经玉书》一部,然后在龙山脚下挖井取水。舜母见舜儿指冒血,深为感动,也帮着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挖成了这口大井。 到了第三年春上,上虞百姓聚会于龙山,计议着要为此井立一块石埤,以志不忘舜帝的治水功绩,但被虞舜拒之。舜母说这是区区小事,是为帝者的本分,算不得是个功德,也不值得永存流芳。结果,碑没有立成,但口碑广为流颂。后来,虞民们为了表示舜帝的感恩之心,自觉形成“只准喝,不准洗涤”这一条规矩。“规矩”无文字记刻,却至今仍为人们自觉遵守着。 这是传说中的一个故事,没有什么太诱人的魅力,更不能算作是一页历史。然而,虞民们却把它视同珍宝,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来。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舜井》诗云:“碧?磷磷不记年,青萝深锁小山颠。向来下视千灵水,疑上苍梧万丈天。”便是很好的佐证。 前几年,来拜谒舜井的游人越来越多。人们怕弄脏舜水,特地清除了积存井底的千年污泥和残渣,铺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黄沙和碎石子,让舜井水清得能见底,纯无灰尘。后又用混凝土制井台,请现代左笔书翁费新我书写了“舜井”二字,立碑于井旁。 舜井在上虞宾馆的门首,三面环山。沿着弯弯的山道,夹着松荫的小径上龙山,蜿蜒曲折,更有一番情趣。行至山腰,有凉亭憩息。春日,山花烂漫,清香宜人,林中阵阵松涛,更添无限幽远。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