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9年,在美国的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的纺织业、服装业的工人了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要求实行8个小时的工作制度,不能强度要求加班,并提升工资,拥有选举的权利。这也是历史上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的体现出了妇女的庞大力量。中国第一次举行“三八节”,是为了纪念在1924年由何香凝主持的我国妇女运动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

2、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3、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社会主义国家。

4、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无论她们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和政治立场如何。自设立之初,国际妇女节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开启了一个新天地。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际妇女运动,通过联合国四次妇女问题全球会议得以加强,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已成为一个争取妇女权利和妇女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的集结令。

妇女节的来历

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

1908年5月,正值美国社会党在芝加哥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左翼女权活动家们借机在报纸上掀起性别平等大讨论,号召女工们到会场外抗议,要求社会主义党成立全国妇女委员会,专门负责女性运动的组织与宣传工作。尽管多数男性党代表对此极为不屑,但最后迫于压力,还是采纳了这一提案。

首次庆祝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8日——美国社会主义党全国妇女委员会成立后,决定自1909年起,将每年二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定为“全国妇女节”,专门用于组织大型集会和游行。之所以要定在星期天,是要避免女工为了参加活动而请假,给她们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

三八妇女节的文化影响

国际妇女节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所走的斗争道路十分漫长。古希腊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领导了妇女斗争来阻止战争;法国革命时期,巴黎妇女高呼“自由,平等,友爱”,走上凡尔赛的街头争取选举权。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妇女们,尽管被不同的国界、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所区分,但在这一天能够同时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让人们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所做出的斗争。

以上内容参考 -妇女节

38妇女节的由来

1、“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2、三八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简称“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节日是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它的确立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1949年,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 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3、中国首度公开、正式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在1924年3月的广州,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己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三八”国际妇女节代表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

妇女节的由来

每年的三月八日,都会有一些女性抗议说:“我们不是妇女,我们是女性!”

她们认为“妇女”这个词听起来显老,而且有一种被歧视和压迫的感觉。那么,这到底是一个词语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呢?其实啊,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妇女”的法定含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妇女”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根据法律规定,“妇女”就是14岁以上的女性;根据辞书定义,“妇女”也是成年女性的统称。所以,“妇女”并不等于“老太太”,也不等于“弱者”。如果我们在讨论法律或学术问题时,使用“妇女”这个词是完全正确和恰当的。

但问题在于,“妇女节”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或学术节日,它更多地涉及到了日常生活和情感上的认同。
在这里,“妇女”这个词就不能简单地按照定义来理解了。因为语言并不只是一个符号系统,它还承载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妇女”含义的历史变迁
从历史上看,“妇女”这个词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已经结过婚或生过孩子的成年女性;另一种是指从属于男性或家庭的社会角色。
在传统社会中,这两种含义都体现了对“妇女”的歧视和限制:她们被剥夺了自己的身份和权利,被束缚在家庭和男性之下。

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化,“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改善和提升。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设立就是为了纪念1911年3月25日美国纽约发生的三角裤衩工厂大火事件。在那次事件中,有146名工人(其中大部分为年轻移民妇女)因为工厂门窗紧锁而无法逃生而惨死火海。
这场悲剧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对工人阶级、尤其是劳动妇女的关注和同情。从此,“妇女”这个词就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一种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而奋斗的精神。

从中国近代史来看,“妇女”一词也不具有负面含义。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倡“新妇女”的概念,并且用“妇女”一词来代表所有参与社会改革和民主运动的勇敢而自立的女性。当时,“妇女”一词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和解放意义。
然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妇女”一词却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光彩和力量。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妇女”一词被赋予了更多政治化和集体化的含义。
“妇女”不再只代表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而变成了一个符号或一个标签。“妇女”的身份也不再由自己决定,而由别人规定。“妇女”的角色也不再由自己选择,而由别人安排。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这个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社会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已婚或生育的女性比例下降,而未婚或独身的女性比例上升。这就导致了“妇女”这个词在实际使用中越来越偏向于指代中老年女性,而不是所有成年女性。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很多女性都希望保持年轻和美丽的形象,而不愿意被贴上“老”或“丑”的标签。这就导致了“妇女”这个词在情感上给人一种负面和落伍的印象,而不是积极和进步的感觉。

该怎么称呼?
比如说,如果你不确定一个女性是否愿意被称为“妇女”,你可以直接问她:“您喜欢我叫您什么?”或者你可以用一些中性或通用的词语,如“女士”、“女性”、“您”等。这样既能避免冒犯对方,又能表达出尊重和友好
我们不能一概地说谁对谁错,也不能强行地要求谁改变谁适应。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选择和表达,也应该理解每个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和偏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三八节”的初衷:让所有的女性都能够享受平等、自由、幸福和尊严。

我觉得“妇女节”这个名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它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节日,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和支持女性的权益和发展。
当然,如果有一天,“妇女”这个词能够摆脱所有的负面含义和刻板印象,被所有的女性接受和自豪地使用,那么“妇女节”这个名字就更加完美了。
而不是,被资本选中作为消费的借口。

妇女节的由来是什么?

妇女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美国纽约市的一群妇女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游行被认为是国际妇女运动的开端,也成为了妇女节的象征。
1910年,国际社会上的妇女代表在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妇女研讨会,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旨在纪念妇女争取平等和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斗争历程,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展示妇女权利和地位的重要日子。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大事,这些事件包括:1909年,美国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1910年,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以克拉拉·蔡特金为首的来自17个国家的100余名妇女代表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但未规定确切的日期;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有超过100万妇女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

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俄罗斯妇女以示威的方式庆祝了她们的国际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游行;20世纪初这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节日影响

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妇女们,尽管被不同的国界、语言、文化、经济等所区分,但在这一天能够同时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它是全世界的妇女所庆祝的重大节日。关于妇女节的这个想法早在20世纪就被提出来了,但是直到1909年才在美国举行了第一个妇女节。1911年,第一个国际妇女节在德国、奥地利、丹麦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举行。从那时起,这个日子在许多国家被作为全国性假日来庆祝。

以上内容参考-国际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