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瓜:制作时间一般可选择在农历8月节后,因为天气风凉,而且瓜不容易烂,适于制备。选择较生、重约6-7斤的西瓜一个,备用。

2、制备:在西瓜瓜蒂处切开一小口,挖去部分肉瓤,用皮硝1斤(或更多些))装满瓜内,然后将切下的瓜皮盖上,用竹钉牢,悬挂于阴凉通风处风干。

3、收集:约10余天后,皮硝往西瓜外面渗出,瓜皮外面即不断析出白霜,将霜陆续扫下即可。

4、储存:制得的西瓜霜,宜存放石灰缸或密闭于瓷瓶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热。

西瓜霜怎么制作

1首先挑选一个体形匀称,重量不超过5公斤的西瓜,然后准备1公斤芒硝(芒硝是制作西瓜霜最重要的材料)

2把洗干净擦干的西瓜顶部切一个盖子

3挖出西瓜里的肉瓤,挖干净,汁水可留在里面。然后,再把一公斤芒硝倒入,差不多在西瓜的三分之二处。(若不够的话可以加入一些西瓜汁或芒硝)

4然后再把切掉的盖子封起来,用牙签固定。

5然后把封起来的西瓜霜悬挂在阴凉处610天左右,西瓜表面就会结出一层层“霜”,只需要轻轻地把这些霜刮下来即可。

西瓜霜,又称西瓜硝,主要成分是从西瓜溶液中渗析出的细小芒硝结晶,西瓜清热解暑,芒硝清热泻火,两者结合,相辅相成。

做西瓜糖已经出现糖色应该怎么做成西瓜霜?

一:西瓜皮

西瓜霜,性味咸、寒,又名西瓜硝,也称西瓜翠衣。

顾名思义,西瓜霜是西瓜最外的一层薄皮上附有的一层白色霜状粉末,为西瓜皮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粉粒状结晶,形似粗盐,遇热即化。鉴别西瓜霜以洁白、纯净、无泥屑、杂质者为佳。

作为一味原料药材,西瓜霜用于治疗咽喉口腔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代,名医顾世澄就在《疡医大全》中所著:“西瓜霜,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命在须臾”,祖国医学认为咽喉口齿诸病皆为“火”,所以对症“去火”是解决之道。

《本草再新》中也有记载:“味辛,性平。入脾、肺二经。”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良好功效,将它吹敷患处,能清热消肿,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对口舌生疮也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嗓音嘶哑、口舌生疮等症,是一剂百年造化之喉口良药。

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还发现,西瓜霜含有铁、锰、铜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抗菌消炎成份,它还是一剂难得的外用良药,对烧烫伤、脓疱疮、臁疮、褥疮、冻疮等有良好的去腐生肌、拔毒排脓、更新疮面的作用。

西瓜皮叫“西瓜霜”,是中药。不过西瓜皮做菜更好吃,怎么做?

我们在做西瓜糖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糖色,就是因为我们在熬糖的时候火力太大时间太久。

所以要想熬成糖霜就应该把握住,火候也就是用小火慢熬,当我们的条件出现小气泡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了。然后就是不停的搅拌搅拌,大约一两分钟就会出现糖霜。

夏季是吃西瓜的季节,提到西瓜,有一种跟西瓜有关的中药就不得不提,它就是西瓜霜。

西瓜霜使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二百余年前。中医认为咽喉口腔诸病皆属上火,西瓜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被视为咽喉科良药。

西瓜霜主要治疗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乳蛾口疮或出血,乳蛾口疮,牙龈肿痛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慢、急性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疡医大全》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西瓜霜的制作方法

很多读者容易顾名思义地认为西瓜霜就是西瓜外的霜,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因为想要得到西瓜霜这味中药必须与另外一种中药搭配才可以,这种中药是什么呢?

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中医外证全书——《疡医大全》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西瓜霜的制作方法,这部医书的作者是清代名医顾世澄,安徽芜湖人。出身于世医之家,行医于江苏扬州一带,业医四十余年,为清代乾隆时期名医,尤以长于疡科著称。这部医书一共四十卷,刊行于1760年,是一部资料非常丰富的外证全书。该书不仅有重妥的文献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疡医大全》卷十七中的西瓜霜的处方为西瓜1个,皮消适量。

制法用大黄泥钵一个,选比钵稍小的西瓜1个放入钵内;将瓜切盖、挖洞,以皮消装满瓜内,仍以瓜盖盖上,竹签固定,再用同样大小的黄泥钵盖上,外用皮纸封牢,放阴凉处。数日后钵外析出白霜,以鹅毛扫下;再吐再扫,直至钵外不再有霜。

用法用量用时取霜少许吹患处。

使用西瓜霜的6个注意事项?

1、在进食后使用,若在进食前使用,药物易被食物或饮料冲走;

2、用药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饮水,以利于药效充分发挥;

3、不应为求疗效快而多次或大量喷涂,特别是口腔内有多个溃疡时,更应该注意,以免过量;

4、西瓜霜喷剂是粉剂,向口腔内喷或敷药时要憋气,以防其进入呼吸道而引起呛咳;

5、西瓜霜制剂多含苦寒攻伐之品,这些都不利于安胎,孕妇应禁用;

6、小儿身体稚嫩,较难耐受西瓜霜的苦寒,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