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熔化温度在1540度以上。铁在1535度,钢在1515度,随着铁中碳含量升高,熔化的温度会降低。钢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统称。根据内部掺杂各种元素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现代社会可以到处看到钢的影子,铁路的钢轨,钢轮,钢铁的高压铁塔。

2、具体到熔化冶炼,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钢铁学院若干年的学业,都是围绕这个学习。铁矿石,加一下石英石加焦炭放在高炉内部熔化为生铁。生铁再二次添加合金元素冶炼为钢,具体添加什么元素需要根据工艺需要来确定,比例的确定也就可以形成不同用途的钢材种类。

普通炼器需要多久才能融化钢铁

1~2小时。普通炼器需要1~2小时才能融化钢铁。铁的熔点是1536摄氏度,达到这个温度才会熔化。铁有很强的铁磁性,并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导热性。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6价少见。

钢铁的熔点1500℃左右,不锈钢的熔点主要与各成及含量分有关,与表面是否为镜面无关。

钢铁是一种由铁与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合金,当中最普遍的是碳。碳约占钢材重量的百分之零点二至百分之二点一,视乎钢材的等级。

其他有时会用到的合金元素还包括锰、铬、钒和钨。碳与其他元素有硬化剂的作用,能够防止铁原子的晶格因原子滑移过其他原子而出现位错。

调整合金元素的量,及其存在与钢中的形式,就能够控制钢成品的特性,例如硬度、延展性及强度。加了碳的钢会比纯铁更硬更强,但是这种钢的延展性会比铁差。

化学成分影响

碳素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和显微组织。在退火或热轧状态下,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焊接性和冷弯性变差。所以工程结构用钢,常限制含碳量。

碳素钢中的残余元素和杂质元素如锰、硅、镍、磷、硫、氧、氮等,对碳素钢的性能也有影响。这和影响有时互相加强,有时互相抵销。

例如:硫、氧、氮都能增加钢的热脆性,而适量的锰可减少或部分抵销其热脆性。残余元素除锰、镍外都降低钢的冲击韧性,增加冷脆性。除硫和氧降低强度外,其它杂质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钢的强度。几乎所有的杂质元素都能降低钢的塑性和焊接性。

氢在钢中能造成很多严重缺陷,如产生白点、点状偏析、氢脆、表面鼓泡和焊缝热影响区内的裂缝等。为保证钢的质量,必须尽可能降低钢中氢的含量。脱氧带入的残余元素如铝,可减小低碳钢的时效倾向,还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钢在低温下的韧性,但余量不宜过多。

由炉料中带入的残余元素如镍、铬、钼、铜等,含量高时可提高钢的淬透性,但对要求具有高塑性的专用钢,如深冲用钢板,则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