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民(笔名姜戎),汉族,1946年4月生于北京,籍贯上海。

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经历了青年时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年迷雾,径直来到谜团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

谁知道作者姜戎的资料

吕嘉民(笔名姜戎),汉族,1946年4月生于北京,籍贯上海。

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经历了青年时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年迷雾,径直来到谜团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

姜戎简介

姜戎,1946年4月出生 北京人 1967年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 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2003年定稿于北京 2004年4月出版,是世界上惟一一部描绘草原狼的旷世奇书

狼图腾作者简介?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笔名),1946年生人。北京人。1967年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正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阵一样,姜戎在草原上与狼共舞达十一年之久。他掏过狼窝、养过小狼、亲眼目睹过狼与黄羊、狼与人、狼与马群的大小无数次战役。正是狼的品质和草原人对狼的图腾崇拜,以及13世纪蒙古骑兵的征战之谜,使姜戎沉迷其中达30年之久,最后用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创作了小说《狼图腾》。独特的经历和痴迷的思考,使作品故事,特别是狼的种种细节,呈现出纷呈多彩、准确有力的迷人魅力。
姜戎出生于干部家庭,少年时期受过专业绘画训练,深受俄罗斯文学、电影和油画的影响。青年时期经历过文化革命。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运动和思潮,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使他多次受到挫折,因而铸锭了他凝重大气的创作风格。叙事宏大、细节丰富、主题多意,有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人类化意义。

姜戎的人物经历

1946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吕炳奎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建国后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母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
后来,父亲因工作需要调任北京,就任国家卫生部。姜戎跟随父亲迁居北京。
“文革”初期,姜戎在自己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贴了第一张小字报,反对进驻学校的工作组。因为这张达一万多字的小字报,姜戎和另外两位同学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三人反党小组”成员,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挨斗。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作组撤出,姜戎和同学们成立了“革委会”,20岁时他就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
1967年11月16日,“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一年,21岁的姜戎和120名北京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1977年,姜戎曾经探访自己插队的锡林郭勒草场,整个草场,只剩下一块靠近边境的草场没有被破坏——它在边防公路外,文革时属于国防军事禁区,不让放牧开垦。
1978年,在知识青年返城浪潮中,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
1979年4月,以较好的考试成绩以及一篇关于国家体制改革的论文,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于光远、苏绍智、张显扬的硕士研究生。
1983年姜戎进入北京一所高校执教,从此潜心研究学术。
《狼图腾》动笔于1998年,整个写作过程被他称为“核裂变”。在自己插队的经历和草原生活基础上,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民族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中。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姜戎以7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8年,《狼图腾》已经签下二十多种外文翻译合约。已经在海外出版了意大利文、日文、法文等七种外文版本。

狼图腾的作者简介及资料背景

戎,58岁。北京人。北京某大学研究人员。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 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
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
《狼图腾》文学小说简介
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
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 被过滤广告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
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
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
原狼——这个中国古代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
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内容简介: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
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
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
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
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
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
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
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
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
“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