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晚期的帝王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酒的人,史记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厉的禁酒令。

现代贪心而失败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分别如下:

1、拿破仑

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远征俄罗斯失利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日益衰落的法国面对的敌人将是曾经被迫臣服的整个欧洲。

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一世,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2、商纣王

当年商纣刚为王的时候,节俭勤劳,后来一个大臣给了他一双象牙筷子,然后他就想要与之相配的金碗,与之相配的桌子,与之相配的房间,与之相配的宫殿,与之相配的身份,贪心不足,导致国家灭亡。

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3、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后来贪心不足,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册立为晋王,率军消灭陈朝,阴谋夺嫡事宜,开皇二十年,册立为皇太子。

4、和珅

和珅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因为贪污过巨,被国人视为巨贪,后被嘉庆皇帝赐死,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寓言故事

历史上九大“著名”贪官:犹以和珅所贪数额最大

★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20年。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其家产没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权倾中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属江苏)人。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陈自强,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侂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 “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刘观,雄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宣宗立即下诏,命刘观巡视河道,实际上把他调离了御史位置。嗅觉灵敏的御史们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弹劾刘观及其子刘辐。宣宗大怒之下准备处死刘观父子,后在杨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贬二人到辽东戍边。刘观最后死在辽东。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永乐时入官为宦官。英宗时因受宠而擅权,成为明代宦官专权之始。大兴土木,广收贿赂,操纵官吏选拔、升迁。土木之变,策动英宗亲征,于土木堡兵败,为乱军所杀。

★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弘治年间进士,嘉靖时任内阁首辅。与其子严世蕃狼狈为奸,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后被弹劾罢官,抄其家所得金银、珍宝、字画,数以百万计。

★噶礼(?—1714),清满洲正红旗人,由荫生任吏部主事,后升任两江总督。搜刮民财,广收贿赂,在江南有贪婪之名。康熙五十一年,因江南科场案发,事涉受贿被革职。

★和珅(1750—1799),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因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信赖,倚为腹心,任军机大臣20多年。专擅弄权,控制官员升迁,大肆贪污。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八戒因贪图美色而吃亏的故事

一个廿七八岁的女子,耳聋时好时坏,医院检查说没毛病,可她就是听不清,不知咋回事。

师父问她:“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耳朵孔内塞满了硬币?”

女子一时疑惑,回答不上来。我向她解释说,本不该属于你的钱,可你却贪小便宜,将这些钱归为已有。你耳聋是因为贪占小钱儿引起,并不是耳内真的有钱。你想想看,有无此事?她立即回答说有,自己在一个石油门市部做收款员,每天结帐时,经常会多出些分币来,也不过一角二角钱,都是顾客不要分币留下的。她上下班坐公共车,正好拿这些钱当车钱了,她认为这不算贪污。我对她讲,这不算贪污,可这是贪心对吧?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父问她:“今后还贪这些小钱儿吗?”

她干脆地说:“这才叫占小便宜吃大亏呢,我再也不贪了!”

“这就好!”

师父话音未落,她显得很惊喜:“我的耳朵现在清楚多了!”

师父却说:“耳朵内的分币没有了,可里边还有火腿肠,小棵的,这是怎么回事?”

女子惊奇得张大嘴巴:“我的妈呀!您怎么什么都看得出来!有些时候可能少找给顾客钱,到晚上结帐时多了几块钱。这个钱我们就在第二天中午买些火腿肠,多加一个菜呗!这也算我的罪呀?”

“你是收款员,本不该算错帐的嘛!何况多出钱来也应当交公,而不应当‘私分’,决定权不是在你吗?”

“您说得对。”她连连点头,“人们说‘老天有眼’,老天原来真的有眼!从今后我再也不干这占便宜的事了。”

“说话要算数呦!”

“师父,我的耳朵完全好了!”她突然欣喜地站了起来,“是您给我发功了吧?”

我代师父回答说:“你刚才忏悔发誓的愿力胜过一切外力的作用。”

她异常高兴,转而若有所思的说:“我的双眼这几年老感觉砂的慌,翻开看看也没长砂眼,可内眼皮总是特别红,是不是也是干了什么错事才得的报应啊?”

“你现在能自觉的反省,这很好!你眼皮内有好多洗衣粉。”师父回答时几乎不加思索。

“哎哟,我知道了!我们卖石油制品的,因为用肥皂洗不净油污,所以每天工作中总需要用洗衣粉洗手。我们石油门市部,本来业务就不忙,我们几个女人,空闲时就洗洗自己的工作服,后来干脆把家里换洗的衣物也拿来门市部洗,既省了下班做家务的时间,又节省了家里的洗衣粉和水。”

“你们这样做既贪占国家的财产又侵占了为国家工作的时间,也就等于拿了不该拿的工资,对不对?”

她点点头,“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过这是在犯罪,这不成了坏人了吗?”她眼睛里滚动着泪花。

我忍不住插言道:“我在不懂佛法时也和你一样。《地藏经》上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生在欲界的众生或多或少都有贪、嗔、痴的习性。像你得病是因为贪心,不懂法、不明理的原故。你一忏悔,病不就好了嘛!”

师父又慈悲地补充说:“今后要多读经书才能增长智慧,工作上要多做奉献,想方设法把贪占的财物弥补给单位。”

这个女子临走时,感觉眼睛也好多了,心里充满了对佛法的尊敬与向往。

这个因果的事例,让我受益匪浅。看起来我是在帮助别人,而实际上在她们身上发生的这些事都深深地教育了我。我对照自己的已往,不由得生起深深的忏悔之心。因为我的年龄比她大,造业的时间长,贪心也比她大,干的错事更多。这个女子性格开朗,不失清纯,而我脾气大,又非常愚痴——贪、嗔、痴俱足,如不抓紧修行,前途可想而知。

因贪图小利而失大事的例子

第二十八回 盘丝洞棒打蜘蛛精

唐僧师徒离开了朱紫国,继续向西天走去,这天他们来到一座庄院前。唐僧一定要徒弟们休息,自己去化斋。他独自走进院子,只见窗前有四个女的正在绣花,屋后有三个女的正在踢球。

唐僧觉得有些不方便,但还是硬着头皮喊了声“女菩萨”,说明了来意。不料那些女子一听,就放下针线,扔了皮球,一拥而上,把唐僧拉进了一座冷气森森的石洞。

七个女子有的做饭,有的陪唐僧聊天。不一会儿端上来几盘腥气扑鼻的人肉、兽肉,吓得唐僧起身就要告辞。女子们一起动手,按倒唐僧,捆绑起来,高高地吊在梁上,又从口中吐出丝线,织成一张大网,把庄门封了起来。

悟空等了很久不见师父回来,就跳上大树观看,只见庄院放出异样的白光,知道师父遇到了妖怪,就让师弟们看好行李马匹,自己来到庄门前,却发现庄门被丝线缠得密密实实,也不知道有几百几千层,用手一摸,粘糊糊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悟空念动咒语,叫来本地的土地神,这才知道这里叫盘丝洞,洞里住着七个女妖,都是蜘蛛精。悟空打听清楚后,回到原处告诉两位师弟。八戒听说这次是打女妖精,提着钉耙,迈开大步就往盘丝洞方向跑去。

八戒闯到洞中,不见一个妖怪,就继续向里面走。突然他听到一阵女子的嬉笑声,就顺着声音找去,只见七个女妖正在洞里的水潭中洗澡,说是洗得干干净净地去吃唐僧肉。

八戒大喊一声,举起钉耙就打。女妖们正玩得高兴,猛地看见一个又黑又胖的和尚闯进来,又羞又怕,一齐吐出丝线把八戒的手脚缠起来。八戒使劲挣扎,连摔了几个筋斗,最后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女妖们胜利后,嘻嘻哈哈地转眼就不见了。

等到八戒清醒过来,缠他的丝线早就已经不见了。他连忙跑回原处,把发生的事给悟空和沙僧说了一遍。沙僧惊叫∶“不好了,女妖一定是回到洞中吃师父去了。”三个人都慌了手脚,连忙向盘丝洞跑去。

到了盘丝洞,看见有几个小妖守在那里,八戒举起钉耙就打。小妖们见八戒凶猛,立刻现了原形,变成成千上万只蚂蜂、牛蜢向悟空、八戒、沙僧咬去。八戒和沙僧举着袖子拼命扑打,大喊救命。悟空拔下来一把毫毛,变成无数只老鹰吃那些虫子。

一会儿小虫被老鹰吃完了,悟空收回毫毛,和八戒、沙僧杀八洞里,找到唐僧,把他从梁上救下来,然后又在洞里寻找女妖,不料她们已经无影无踪。于是他们一把火烧了盘丝洞,师徒继续向西天走去。

没走多远,路过一处庄院,门前写着“黄花观”。唐僧口渴,师徒四人就进观里去讨一杯水喝。谁知这观中的老道是盘丝洞七女妖的师兄,女妖们早就到这来求救了。唐僧师徒这次是自己送上门去,老道让童子把下了毒药的茶水献上。

唐僧、八戒和沙僧都渴极了,一口气把茶喝光。悟空眼尖,看见老道嘴角露出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狞笑,就知道茶中一定有鬼,假装喝下去。不一会儿,八戒脸色仓白,沙僧双眼流泪,唐僧口吐白沫,一个个都昏倒在地。

悟空拿出金箍棒问老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老道冷笑道∶“你们毁了我师妹的盘丝洞,现在休想逃出我的手心!”说完拔剑就砍,七个女妖也一齐给老道助战。悟空力战群妖,越打越勇猛。女妖看情况不妙,吐出丝线在悟空上方织成一个大网。

悟空见状,一个筋斗冲破大网跳到空中,拔下一把毫毛,变成无数个悟空,每人拿一根双角叉棒,向丝网乱打。一会儿丝网全被打烂了,从里面拖出来七只大蜘蛛,一个个缩成一团,浑身发抖,直喊“饶命!

饶命!”

悟空命令老道交出解药救醒师父和师弟,不然就打死这些蜘蛛精。

女妖也连忙求老道快拿出解药,可老道却说要吃唐僧肉。悟空听了以后大怒,骂道∶“既然你不肯拿出解药,那就看看你师妹的下场!”说着挥动铁棒,把蜘蛛精全部打死。

接着悟空又去打老道。老道不是悟空的对手,就施展法术,两眼中顿时射出万道金光,紧紧照住悟空。悟空被照得头昏眼花,左逃右窜都躲不开,心中一急,钻到地下,在土中走了二十多里,才保住了性命。

悟空钻出地面,只觉得浑身疼痛,身上一点劲儿也没有,想起无法营救师父师弟,不由地哭了起来。这时来了一位老婆婆问他为什么哭,悟空把经过说了一遍。老婆婆告诉他紫云山千花洞有位菩萨叫毗蓝婆,能够收伏这妖怪。

老婆婆给悟空讲了千花洞的方向后,一晃就不见了。悟空知道这是神仙暗中帮助,连忙驾筋斗云来到紫云山千花洞。他高高兴兴地走进洞里,见一位女道姑坐在当中,想她就是毗蓝婆菩萨,就上前施礼,说明了来意。

毗蓝婆菩萨答应帮悟空降伏妖怪,两人一起驾云来到黄花观。毗蓝婆菩萨藏在云里,让悟空把妖怪引出来。老道见悟空又来了,就又念起咒语,眼里放出金光。毗蓝婆菩萨取出一根绣花针扔到空中,只听一声巨响,破了金光。

毗蓝婆按下云头,和悟空走进黄花观,见那老道已经现了原形,原来是只蜈蚣精。悟空想一棒打死他,毗蓝婆让他住手,先去救师父。唐僧师徒三人正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毗蓝婆当时拿出三粒解毒丸,让悟空帮他们服下。

一会儿,三个人苏醒过来。唐僧他们连忙行礼致谢。毗蓝婆收了蜈蚣精,驾云回山去了。悟空一把火烧了黄花观。师徒四人收拾好行李、马匹,又登上了西行的道路。

你说的这个人是孔子的大弟子 子路

子路救了一个小孩,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

子路收下了,有人说子路做好事要回报,不君子

但孔子表扬他,说:这样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此以后,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可以用两个材料做一个对比。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吕氏春秋》

注:

鲁国法律规定,如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由国家报销赎金。

孔子的学生中有个叫子贡的,是商界成功人士,一次他到国外商务旅行,顺便响应国家号召,赎了一个同胞回来,事后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一头牛谢他,他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了。

子贡赎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应得的奖金,孔子说:唉,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人后欣然接受了别人送给他的牛,孔子知道后很高兴,说:从此这样的救人的事情会更多。

孔子的故事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