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期间,因为有人利用"一二三"等字容易添笔减笔而舞弊贪污,扰乱朝廷秩序,在一次贪污案后朱元璋发明了大写数字,大大减少了贪污的概率。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至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是明朝开国皇帝。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
谁首创了大写金额字
朱元璋在位期间,因为有人利用"一二三"等字容易添笔减笔而舞弊贪污,扰乱朝廷秩序,在一次贪污案后朱元璋发明了大写数字,大大减少了贪污的概率。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至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是明朝开国皇帝。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
大写 壹贰 是谁发明的?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一、起源时间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解放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一文是这样说的:“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 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说,用大写数字记数,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二、数字对照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
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大写数字
大写数字是谁创造的?与武则天反贪有何关联?
很多人认为大写的数字是朱元璋发明的,但实际上最早的时候大写的数字应该是有武则天创造的,而朱元璋实际上只是进行了一些改进。当初的武则天之所以会发明这些大写的数字,也确实是因为武则天想要反贪。在当时很多贪官污吏会在一些上报的数据上做手脚,后来武则天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就发明了很多的大写数字,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官员涂鸦。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而且武则天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不但把大唐的国号改为了“周”,而且还发明了很多的汉字,虽然在之后这些汉字大多被肃反了,但武则天发明的这些大写的数字依旧是流传了下来。实际上从武则天的《岱岳观造像记》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武则天才是最早发明大写数字的人。
只不过到了后来,朱元璋把这一些大写的数字进行了改进,你比如说把武则天发明的“漆”改成了“柒”,“陌”改成了“佰”,所以严格的来说,朱元璋本身并不是一个发明创造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改进,或者说是一个推动者。正是因为有了朱元璋的存在,所以这些大写的数字才能够流传下来,而且这些大写的数字才能够很好的推广出去。
在现代社会当中,这些大写的数字应用率还是比较广泛的,在一些公共的场合或者是一些比较公开的文件当中,基本上都会使用这些大写的数字。因为使用这些大写的数字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能够防止进行涂改,这样就能够保证某些文件的安全性。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确实是比较的聪慧,总是能够发明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
谁创造了大写金额字
一说:明朝初年,一起涉及12名高官,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郭桓贪污案”,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当。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二说: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不但把国号“唐”改为“周”,也制造出很多汉字,那一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而且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中明确表露了自己的推断:“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由此得知,武则天的“自制字”——汉语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
三说:1959~197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文物使用大写数字的例证颇多,如阿斯塔那35号墓所出《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官贷小子”,是官贷小麦利息的省称)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此抄载称,麟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化乡里正史玄政向仓史交纳了贰斗官贷小麦利息。又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有“都合买马壹匹,用银钱肆拾伍文”字样;《北凉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马受条呈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斛”字样。这些带有零星大写数字的记录都在武则天之前,说明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距今已有1600多年。
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写数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出来的,陆续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武则天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大量使用大写数字,使之广泛化,普及化;朱元璋出于国家对经济领域的整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性实施完整的大写数字,从而完善并规范了大写数字的应用。
大写数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
我觉得大写数字最早的出现是在朱元璋的时候,出现的理由和是很奇葩的。是因为贪污,对,没错,就是因为贪污。
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当时史书记载有四大案件轰动一时,其中的“郭桓重大贪污案”更是震惊朝廷。郭桓曾担任户部侍郎,任职期间,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其作案的招数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来敛财,其贪污的数量累计达两千四百万石,差不多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等。案件涉及的朝廷高官达12名、6个部的大小官员和全国许多地方官僚地主牵连其中。郭恒贪污被查到之后。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亲自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数万人斩首示众。
为反贪污腐败,朱元璋还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全国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难以涂改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所以,大写数字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发明者,也是朱元璋。但是,也有人认为金额数字大写早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的考证上也出现了大写数字。
还有的人也说,武则天的碑上也出现了大写数字,也有可能是武则天就发明了,更有甚者说中国历史上的数字大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汉晋时期。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啊。但是我更加相信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