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无双之赵云传》,作者:乐侠。

2、《三国赵云传之飞龙乘云》,作者:朱雀。

3、《新常山赵子龙之龙腾》,作者:三少01。

4、《穿越千年之三国行》,作者,波心明月。

5、《赵云》,作者:巫山哥。

6、《赵子龙纵横异界》,作者:残箫忘笛。

7、《赵子龙现代游》,作者:留恋下雨时。

8、《暧昧三国之策马》,作者:亮府七哥。

9、《乱世英雄之闯荡三国》,作者:雪山巅。

10、《新常山赵子龙之

赵云是女的小说

问题一:求赵云是女的并且被穿越到三国的主角给xxoo了的小说 是萌娘三国演义。

问题二:穿越赵云变身成女生的小说 是这本吗 《三国之书生英雄谱》,这本就讲三国的

问题三:关于女主穿越变成赵云的小说 梦三生的都蛮好看的,还有一本男主好像是夫差啊,不记得了。。。楼主问的应该是飘零三国吧,最后和赵云

问题四:有没有关于关于赵云的穿越小说,要女主穿越的 遗落人间的爱・三国赵云

穿越之爱上子龙

问题五:女主穿越常山赵子龙的同人小说 宠奴 作者:半仙三七

推荐等级:4

昨晚的雷雨下得厉害,轰隆隆的,吵得紧,王婆子一整晚都睡得浅,天蒙蒙亮的时候,又念着今儿个封闭了多日的城门总算开了,要领着那几个丫头小子进城,只得早早起来打点。 说起来,她在城外的驿站已住了半来个月

问题六:男主人公叫赵子龙,女主叫慕容的都市小说 都市霸主,作者拜月楼主,首发网站创世中文网。。。。我也在看。。。

问题七:求赵云是女的!全文! (不知道全不全。)

原来赵云是女人~(自天涯)

最新调查表明,三国名将赵云,其实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且看以下分析。

一、赵云很早就跟着刘备,从界桥到长坂坡的时候十八年,后来还跟着刘

备、诸葛亮几次出访东吴,但照样年轻貌美,面孔白晰,不象别的那些人,胡

子拉碴的。

二、长坂坡一战,刘备把妻儿老小都丢了,反倒是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

出,把阿斗救了出来,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么?而且恶战当中,小阿斗不但

不哭,反而睡着,哪个大男人有这样的本事?

三,赵云不愿意结婚,赵范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绍给赵云,按照常理,赵云

不愿意也就算了,他却和赵范翻脸,逼得他再次反对刘备,这一点也十分可

疑。

四、赵云是女扮男装,刘备、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刘备安排赵云保

护家小,换了别人,关羽憋得红着脸,既不忍心也不放心,张飞又是粗人,不

够细心,别的人就更信不过了。

五、赵云本领高强,对刘备这么忠心耿耿,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

赵云,如果说门第之见,那关、张不也是出身低微?如果说是不信任,那也不

会把一家老小的性命托付给赵云;如果说不知道他的胆略,刘备自己不也说过

“子龙一身都是胆”。赵云不得重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备不太愿意自己的

女人冒太多的险

六、曹操在长坂坡为什么下令不准放箭,放过赵云?如果说爱惜人才,文的

如审配、陈宫,武的有颜良、文丑,还有活捉的吕布,他都不在乎,为什么这

么在乎赵云?只要想想曹操是个花心的老色鬼,就该知道答案了。曹操怎么会知

道这个秘密呢?最大的可能该是徐庶告诉他的。

七、正因为赵云是女扮男装,又长期跟随刘备,所以和刘备的几个夫人也

有恩恩怨怨,麋夫人死因,只有赵云一面之词,死无对证,难保这不是争风吃

醋,趁乱加害的一起谋杀。

八、赵云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使他可以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跨江截阿

斗,赵云作为一个武将,却能管刘备的家事,还能对孙夫人拔剑相向,差一点

把孙夫人逼得跳江,连张飞这个结义的大老粗都觉得过分了,赵云却做得出,

这完全由赵云在刘家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九、刘备去东吴娶亲,带着赵云去,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过去的密信

有蜡丸,或者象曹操那样送个盒子,偏偏诸葛亮给赵云的却是女人用的锦囊,本

来送给别人女人的东西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的,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

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目的是为了激怒他,可他送赵云锦囊,一个

送得,一个收得,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十、赵云之死,是给赵夫人用针扎死的,赵夫人为什么这么深仇大恨?分

析起来,一定是赵云为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亲,还领养了两个孩子,但赵夫

人肯定是知道真相的,想到一辈子就这么给骗了,能不生气吗?

所以说,赵云其实是个在乱世年头,敢于在男权社会中,以自己本领和胆

量展示自己才华的独特女性,只是在那个社会里,她只能乔装改扮,扮演了一

个扭曲的形象。但是两千年过去了,赵云依然以她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里。

补遗:

赵云救出了小阿斗,回到刘备阵中。 刘备居然说出“小娃儿险折吾大将!”的说话, 再摔下自己的孩子,调赵云的重要性。 这分明是刘备无法用言语表达赵云对自己所奉献的感激, 只好扔阿斗表示赵云的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赵云本身跟从公孙瓒,在北海救孔融一役中与刘备懈逅, 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说法,刘备与赵云临别时“执云之手依依不舍”。 男人见到男人,顶多是识英雄重英雄,互相尊重,何来依依不舍? 可见赵云是一个清丽脱俗的美女。

刘备在策封五虎将时,关羽曾大发雷霆,表示不与黄忠等老将为伍。 可是关羽在>>

问题八:有关赵云的爱情小说有哪些 神枪无敌 外传 写赵云的貌似比较多

(转载)三国第一武将――赵云

更新时间2007-12-16 2:01:00 字数:9192

(此文为转贴,所言并非代表本书作者的观点。偶尊敬和喜欢三国里很多英雄人物,包括赵云在内。)

被赞誉为“浑身是胆”的赵云赵子龙,不少战绩都是单枪匹马下成就,如逐文丑救公孙、卧牛山战群匪、长坂坡救主、截江夺阿斗、汉水救黄忠,尤其是长坂坡一战,更是七进七出,勇不可挡,传为历史佳话。

然而除了战场上的事迹之外,赵云的生平却鲜少有资料记载,也为这位传说中的武神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英雄的爱情:

俗话说的好:“英雄难过美人关”。赵云在三国里面可说是几近完美的英雄人物,智勇双全、品德高上,在如此的形象背后是否有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浪漫情事吗?在面对感情之时这位大英雄是否也可以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样的有魄力呢?

赵云的妻子文鹭:

马超的妹妹,自幼习武,女中无双。在为马腾复仇的战事中跟随马超来到中原,与赵云一见钟情,闪电结婚。文鹭的个性纯真率直,有时会十分调皮,故意使坏,让赵云不知所措。对于在战场厮杀的赵云来说,文鹭不小心流露出来的温情,也给了困境中的赵云许多慰藉。

貂蝉:

中国的绝世美女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天下大计不惜强颜欢笑周旋在吕布与董卓之间,导致两人反目,虽为天下除害,却也奉上的自己的青春岁月。

最终她到底何去何从?

历史故事和传说中没有交待。有的人猜测,她后来落到了曹操手里;有人说,她被赐给关羽,可惜被关羽狠心杀了;也有人说,貂蝉后来归隐了;还有人说,她和赵云喜结连里了……

樊娟:

三国演义里面记载为倾国倾城的寡妇美人,在赵范归降之时被拿来当作政治工具要献给赵云,被赵云婉拒。

吕布

三国当中的第一武将,虽是勇猛无双、英俊挺拔,但是却没有一点仁义道德之心。

先杀义父投靠董卓,后又因为貂蝉之故手刃董卓,在失去靠山之后四处流离,先后投靠刘备与曹操,最后被曹操下令处死,英年早逝,下场悲惨。

在传说中与吕布还有貂蝉之间似乎有一些难解的情缘,虽然是中了王允的连环计,但是却一直没有赶走貂蝉。更奇怪的是,貂蝉似乎也没有主动离开他。难道这个无信无义的人,也有自己心中一份最真挚的感情?

夏侯兰:

赵云的幼时玩伴,两人感情甚笃,后来在易城被袁绍占领之后,公孙赞自焚,夏侯兰以为赵云死于战乱之中,遂离开两人一同长大的赵庄,从此与赵云失去联系。

后来夏侯兰投入了曹军的阵营,当两人再见面之时应是有酒需尽欢的欢喜场面,却因为政治的从中作梗让这对义结金兰的兄弟在情感上起了一些变化,这也只能感叹人生的无奈吧。

这是在下斗胆从QQ群共享里下载来的一篇强文,写的是赵云。本人的小说最近更新的几章中,也将会着重墨描写赵云,在此将此文一并转贴过来,与诸公共飨。闲话休絮,但请观来。

“为什么要走?”

“没有理由。”

“知不知道走的结果?”

“知道。”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我已决定。”

“那就别怪我了!”

双枪并举、碰撞、分离,张合勉强牵住了马,脸上满是惊愕,他的虎口隐隐发痛,枪在颤抖,几乎拿捏不住,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骑兵。

“得罪了。”

骑兵一拱身,纵马而去。

“请教阁下姓名?”

“赵云!”

听着远远传来的声音,张合若有所失。

“将军,为何放他走?”

“此人武力远胜于我,不在颜丑之下,他日必将名动四方,竟然屈身于一骑兵!此人是何人帐下?”

“报将军,此人乃高览将军帐下。”

“原来如此>>

问题九:求穿越小说,男主角是赵云,女主角叫什么洛儿的 三国赵云传之飞龙乘云

问题十:有一部小说女主角姓赵云秀 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姓日的!只有日本人才有!

写赵云的书

上帝保佑我还能记得赵云和糜夫人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虽然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我希望此刻他能忘记这点。

大概如同我第一次见到我的语文老师:她站在门口,然后被班主任老李请进来,介绍说这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而糜夫人则端着茶盘被刘备引进来,诸位武将都猜到这是嫂子。赵云看见她那婉媚的一笑时的心情想必和我看到语文老师温和的笑容时差不多罢,我曾这样想。

因为阅读我曾大多时候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后来,因为想象赵云,我又不自觉地渗入了他的生活。我以为赵云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便将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记入周记,仿佛是我亲眼所见,毫无疑问的真实。这样的记述常常让我的语文老师吃惊不已,我的周记本上常常留着她长长的批语和一连串的波浪线,这些记号将想象和显示连接起来,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鬼王是我高中时最好的朋友之一,和我不同,他无比的痛恨作文和周记。而我的脑海中总是充满了不知所谓的感想。他是一个腼腆的人,至少在女生面前是这样:板着脸不苟言笑,这样我便永不知道他是否对某个女生有好感。在老师面前他也是唯唯喏喏,并不主动。这使我不禁想起赵云身边的关羽来,他总是对兄长和两位嫂子恭敬有礼,甚至有些刻板,而在特定的时候,他总是流露出让别人厌恶的自大来,正如我也不喜欢鬼王在某些事上对我毫不留情的挖苦一样,虽然他很耿直,关羽这家伙也是。

我常怀疑关羽的耿直不无迂的成分,类比下来,大概鬼王也如此。也许他们心中的人物定位让他们不敢对所尊敬的人有丝毫的调笑,而对此外的人则可以还不掩饰地表示鄙视。例如关于骂过张飞蛮人,鬼王也毫不留情地指责过罗丹,他们毕竟还不到“纵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罗丹是我的另一个好友,而我对他常怀有又爱又恨的态度,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隔离,我渐渐只记得他的好来。恰若赵云对张飞的态度。这个人既白痴得可爱,又愚蠢得可恨。但显然罗丹不是张飞,我讨厌他时仅仅因为他言行夸张,自信到自恋。有时我怀疑我的讨厌是否会含有嫉妒的成分,因为他总是很自然地接近每个女生,甚至老师,每次我看到他“厚颜无耻”的和语文老师或是其他女的轻浮地交谈,我都不禁替他感到羞耻。诚如赵云所见,军中没人敢如此和两位夫人讲话,除了刘备,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讲过,除了二位夫人。

我在一篇周记中这样写道:糜夫人端着茶盘走进议事厅,轻轻地移动到每个武将面前,每个武将都彬彬有礼的双手端过茶杯,同时说一句:“谢谢夫人。”赵云低下头道谢后,抬头正看见糜夫人回礼的微笑,这个笑容霎那间印在赵云脑中仿佛和记忆中某个女孩的笑容遥相呼应,显得格外的熟悉和亲切。直到糜夫人收了茶盘,退了出去,身影消失在走廊另一头,赵云仍是呆呆的看着门外回想自己记忆中和那早已模糊的那副笑容的印象。

我记得写到这儿时,抬头望了一下语文老师,四周并不安静,晚自习上经常存在着小老鼠似的吱吱声。语文老师眉头紧锁,眼神牢牢锁在她改的卷子上,这样的神情让我没来由的一阵兴奋,低下头来继续狂写。突然班主任的头出现在窗外,安静不知从何处扩散开来,然后有一个倒霉的看漫画的人连人带书地出去了。

诸葛亮布置好各队军马后,拿着羽扇,露出一副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张飞和关羽很看不惯,于是黑着脸走了出去,赵云也收拾好情怀,一样走了出去,走出去后又回头看看身后的房子,心中以为自己大概不会忘记这里。

赵云的历史资料

赵云事迹多出于《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云别传》内容亦为《资治通鉴》等史书引用。

附: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赵云》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罗贯中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重读“三国”,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一起客观解读三国人物“赵云”。

《三国演义》当中,有俩个人物是按照完人来塑造的。文的就是诸葛亮,武的就是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三国演义》数以百计的人物中,最得人心者之一。有许多人都说,我最喜欢的人就是赵云。确实,赵云武艺超超群,品德高尚,稳重多谋,他是作为儒将的艺术典型和完人来塑造的。也许有人会说,赵云不是有一次打了败仗,还受了降级处分吗?怎么能算是完人呢?任何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所谓完人,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要看两条一性质,二态度。赵云确实打过败仗,而且受了降级处分。那是哪年的事情呢,是蜀汉建兴6年,就是公元228年,那时候已经是后主阿斗了,刘禅。也就是失街亭的那次战役,这次战役诸葛亮事先放风他说我要由斜谷道,(这个斜谷道在现在陕西西南部的箕谷,一直到现在的陕西的眉县,长470里)诸葛亮就故意放风:我的主力要出斜谷道。他派了两员大将,就是赵云为首,邓芝作为他的副将。实际上是带领了少数的兵力,假装这是主力,以此来吸引曹魏的主力迎战。而诸葛亮自己带了蜀汉的主力,他准备绕道迂回到背后包抄曹魏的主力,他是这样一个战术。结果呢,由于赵云和邓芝的部队人数太少,而曹魏的兵力太强大,因此寡不敌众,赵云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这470里,要打通这条道很不容易,结果他没有能够出斜谷,他的部队被打散了,打散了以后他很快把部队集中起固守箕谷,把它固守住了。结果整个战役失败,是由于街亭失守,导致了这个战役失败。赵云之所以受处分,是情有可原,因为兵力悬殊,他没有完成出斜谷的任务,所以他受处分令人同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诸葛亮军纪严明,令人敬佩。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这件事情,赵云有记载的败绩就是这么一件,并不影响赵云这个人的整体评价。从各方面来讲,赵云依然不失为一个完人形象。

赵云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堪称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赵云是除关羽,张飞之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至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结义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从古至今不少评论家对赵云忠义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关羽和张飞。那么在《三国演义》中是如何描写赵云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罗贯中演绎的故事跟史实会不会有很大的出入呢?

史料与演义中的赵云

赵云在当阳救阿斗,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刘备由于带着十几万百姓,他行动缓慢,后来队伍整个被打散了,三千多军马只剩下一百余骑(一人一马为一骑)。剩一百多个骑兵了,当时《三国志》上是这么写的“有人言云已北去者”但是到底谁说没写,有人对刘备说:“我看见赵云往北去了。”往北去就是投奔曹操了,投降了。刘备一听生气了,就拿起手里的戟,打那个人,他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赵子龙绝对不会背弃我)过了一会果然赵云就来了,那么从这个细节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第一刘备非常信任赵云,赵云值得信任,另外还有一条,历史上的刘备性子也是比较急的,我们以前不是说过鞭打督邮实际上是刘备,不是张飞,这个地方也是,一听说赵云的坏话,他拿起戟就打他。这个细节挪到《三国演义》来以后,做了一些改动,刘备不打人了。那么当时,是谁说这个话呢?是糜芳,糜芳身受重伤踉踉跄跄而来,报告刘备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也”,他已经投奔曹操了,跑曹操那儿去了。刘备说“子龙跟我是故交,我们是老朋友,他怎么肯背叛我呢?结果张飞头脑简单,张飞说:“他现在看见咱们,势单力薄也许就投降曹操去了,为了图富贵,他投降曹操肯定能够得富贵,升官发财。”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他是在我患难时候,投奔我的,不是我发达的时候,我地位很高的时候投奔我的。所以他说:”子龙是心如铁石。“他对我是非常坚定的,忠心耿耿,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结果糜芳不是受伤了吗?他说“我亲眼看见他投西北去了”。西北都是曹操大军,我亲眼看见他去了。张飞说:“等我亲自去寻他,我看见了他,一枪把他刺死。”刘备说;“你错怪赵云了。”这个地方能看得出来,刘备确实是知人善任。可是张飞不听啊,张飞就带了二十余骑,找赵云去了,见了赵云要杀他。到哪去了呢?到了长坂桥。实际上赵云当时军队被打散以后,他找不到甘夫人和阿斗。他就说:“我好歹,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主母和小主人找回来。哪怕我死在疆场上。我也要把他找到。“所以赵云这个忠心耿耿,正是广大读者最敬重他的地方。《三国演义》写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细致,这个地方就显示出这个作家的水平来了。就是他的情节安排,非常合理,我们想赵云当时是单人独骑,胸前还揣着一个阿斗,你本事再大在这数以万计的曹兵当中,你怎么可能连杀曹军名将五十余员。罗贯中在这个地方有一笔交代写得非常细致,赵云到处冲杀的时候,有人告诉曹操说:“这就是常山赵子龙”。

因为曹操问这是谁呀?那么厉害“常山赵子龙”。曹操马上下令:“传令,不许杀死赵云,一定要活捉”。行了,这下你就不能放箭了,你一个对一个,几个对一个打谁也打不过赵云。所以都被赵云刺死了。要不是曹操下令不许放箭,必须活捉,甭说一个赵云,十个,一百个早就被乱箭射穿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显出《三国演义》为什么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些细节都安排得非常地合理,具有情节的合理性,所以赵云才能够活着出来。在这个地方毛宗岗有一个点评非常有意思,“以一个英雄之赵云,救一无用之刘禅,诚不如不救矣,然从来豪杰不遇时”。英雄豪杰,往往赶不上好时候,赶不上好的社会环境,“庸人多厚福”。这个阿斗,早年是平庸,晚年是昏庸。他有福气,毛宗岗说的,你看他爸爸刘备,刘备的能力,智力都比阿斗强多了,可是刚当皇上没多久死了,而阿斗当了四十二年皇帝。享尽了福,所以毛宗岗说,还真不如当年赵云不救他。

《三国演义》中,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自负,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他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这一特点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罗贯中是如何让赵云这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能够立得起又稳得住的呢?

罗贯中妙笔生花树赵云

《三国演义》写赵云,如果我们注意一下,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只要是赵云跟别人一块打仗,如果是敌方的将领,必定死于赵云枪下,或者是落荒而逃;如果是自己这一方的,那么甭管他多大本事,他总有那一点不如赵云。比如说关羽,关羽没有和赵云在一起有重大的场面。关羽犯的错误不小,他丢失荆州,因为他骄傲自满,又不能团结部下。比如黄忠,黄忠这个老将,确实很不简单,但是黄忠在连胜了几次以后,在《三国演义》七十一回,他就有一点骄傲自满,丧失警惕了,结果呢陷入困境,是赵云带着极少数的兵马把已经陷入绝境的黄忠救了回来,至于什么袁术、袁绍、曹操、孙权手下那些大将只要跟赵云交手,那都不是对手。而且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凡是有最重要的任务都交给赵云。比如刘备甘露寺招亲,这是一招险棋,你不去不行,不招不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弄好了孙、刘两家就成亲戚了,共同抗曹但是一但被杀或者被扣为人质这个风险可了不得。因此诸葛亮他说:“此事非子龙不可”。就派赵云护驾,给他三条锦囊妙计,最后果然赵云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是看得出来,诸葛亮对赵云是极度信任,关键时刻启用赵云。刘备对赵云也是非常信任。取荆州以后,关羽是镇守荆州,在北边要防止曹操,张飞有时候带兵出征,刘备就让赵云当留营司马。这个留营司马,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咱大本营可不能乱了。当时有一个情况,就是刘备招亲以后,孙夫人从东吴带了一些官吏和士兵过来,就是她的亲兵,她的警卫,肯定是从东吴带来的,她熟悉的。这个孙夫人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孙夫人在兄弟姐妹里比较小,她是孙权的妹妹,可能从小比较娇惯,又是老夫少妻,看来刘备有点怕老婆。孙夫人手下的官兵在荆州仗着是孙夫人的亲信,横行不法,刘备又惹不起夫人,何况这个夫人她哥哥(刘备)这个大舅子又是东吴的君主,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夫妻关系,还影响外交关系,但是不处理又不成,怎么办呢?刘备就把这个进退两难的活交给赵云,不仅让他管理这个城市而且宫中的事情也让他管。因为他知道,赵云治军严格。在这个当中,孙权趁刘备西征,去打益州的时候,他就派人写信,让他妹妹回去,说是母亲病了。当时《三国志》里面,记载了这个事情,孙夫人就私自把阿斗带走了。结果赵云和张飞就用小船追赶上去以后,把她截住了。(阿斗)夺回来了。《三国志》上这个记载,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把孙夫人的形象改好了。就是《三国志》里面孙夫人有点骄横,而且她私自带走阿斗是她自己的主意。在《三国演义》里面淡化了她的这些毛病和她私自带走(阿斗)的这种私心。是孙权说“国太病危”因此孙夫人是做一个孝顺女儿形象出面的。当然了,当时赵云要把阿斗夺回来,孙夫人也是坚决不干,那段描写是非常精彩的。写赵云怎么追赶,先是在岸上追赶,然后发现一条渔船,跳上渔船,请艄公马上用小船追赶,到了大船旁边,赵云把长枪撂在船上,就带了一把青(金工)剑,啪一个纵身一跳,跳上那个船。当时孙尚香是让她手下的婢女,那些婢女都是有武功的,来夺阿斗,来推他。赵云的政策掌握得非常好,他又不能杀,他只能推,等等那些细节,都很经得起琢磨。写出了赵云这个人,是非常地有头脑,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考虑到政策,考虑到不要伤害孙、刘两家的关系。而且他头脑里面很清楚,这是主母,是刘备的夫人,我们不能随便地冒犯她,但是阿斗绝不能让她带走,写得非常细致。

赵云有勇有谋,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纵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见识过人之处,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群雄,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赵云的宽厚仁德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品格高洁的赵云

赵云这个人还有一条非常好。这和三国很多其他名将相比,简直是独一无二。就是他心中装着老百姓,绝不与民争利。刘备夺取荆州以后,占领了成都。当时(刘备)就讨论准备把成都的许多土地和房子分赐诸将。你想赵云这么高的地位,他肯定能分到非常大的宅院,肯定能分到很多最好的土地,但是赵云提出反对,他说这样对百姓不利。而且他举汉武帝的时候,大将霍去病的一句名言“匈奴未灭,无用家为”有的本子上是何以家为。就是匈奴还没有消灭,我们怎么可能回家呢?我们要安一个家有很漂亮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呢?现在的国贼不是匈奴“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是曹贼。“须天下都定”等天下太平了,“各返桑榇”我们都解甲归田,每个人都回老家,不用打仗了,“归耕本土”回到我们老家的土地上,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去,“乃其宜耳”这样才合适。然后他底下还说“益州人民”因为我们现在不是刚夺取益州还在打仗了吗?“初罹兵革”刚刚遭受战乱,“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业,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做买卖,他说然后才可以征兵,抽税然后才可以做。他底下讲了一句话,非常好“得其欢心”这样才能得到益州老百姓的拥戴。赵云不与民争利,他提这个意见可是得罪人的。多少大臣、武将,谁不想分个大宅子,多分几百顷土地,赵云力排众议,得民心最重要,不能与民争利。结果刘备就采纳了赵云这个建议。赵云治军严格,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而且处处为国家、军队、百姓着想,不循私利。前面我们不是讲到,赵云打了败仗吗?没有出斜谷,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当时不是街亭也失守了吗?整个战役失败以后,总结,回到成都以后,诸葛亮发现一个现象,他就问他说“街亭失守,军队是乱得一塌糊涂,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军用物资也损失了无数。他说为什么箕谷这一仗,虽然没有出斜谷,但是守住了箕谷,这一仗军队和物资基本上没有受损失,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副将邓芝说,他说“那一仗失败的时候,赵云是亲自断后”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赵云身为大将何其可敬。就是因为赵云亲自断后,所以被打散的军队,很快重新集结起来,军队基本上没有受损失,军用物资基本上也没有受损失。诸葛亮一听非常感动,就下令要奖励,赵云当然降职这个处分是有了,但是军用物资不是没有损失吗?好,论功行赏,分一些给大家。结果赵云又提出反对,按说这个时候,赏赐军用物资,无非就是衣服食品这些东西。赵云讲“仗没打好,失利了,不应该奖赏,何况国现在还艰难,因此,这些军用物资,应该统统上缴国库,等到十月,就是冬天,因为每年冬天政府都要赏赐,衣服,粮食这些,留到十月的时候再赏。”所以这些地方都看得出来,赵云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所以赵云的这种做法,受到很多人的赞扬。《三国演义》里面,把这个细节放大了,它加了诸葛亮的一句话“先帝在日”因为那个时候刘备死了五年了“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现在一看果然如此。确实赵云身上最可贵的还不是他的武艺超群,而是他的高尚品德。

赵云谦虚谨慎,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够友好相处,这一点是刚愎自用的关羽,自视清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而赵云和那些猛将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

远见卓识的赵云

如何将人物,身份相近,相同的这种人物能够写成不同的鲜活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长篇小说家,遇到的难题,罗贯中也同样如此。可是我们能够区别出来,《三国演义》里名将如星,有许多武艺超群的大将,最有名的比如吕布、关羽、张飞等等好多人,但是他们都有不如赵云的地方。吕布反复无常,见利忘义,那完全是一个小人。所以如果论武艺的话,三国的几十位名将当中,也许还有那么三五个、五七个人能够和赵云一拼高下,但是论德没有一个人比他强。赵云最可贵就是胸怀坦荡、高瞻远瞩、是非分明,具有战略眼光,这是他和关羽、张飞等的最大区别。由于关羽的错误,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刘备意气用事,不顾一切,准备发动全国之兵伐吴。《三国志》写劝谏刘备不伐吴的最坚决、最明确的人是谁呢?赵云。而且他讲得非常有水平,他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你分清谁是主要敌人谁是次要敌人。“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你把魏灭了,这个吴自动就归顺了,他底下还有一句话,讲得就更好了,“当因众心”就是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应当顺应民心,“早图关中”因为现在全国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够打败曹操,打败曹操第一步,就要占领关中,然后出潼关,把中原河南那一带(占领)那是曹操的老巢,这样就统一天下了。因此要顺民心,“不应置魏”不应该先把魏放在一边“先与吴战”也就是说你要分清主次矛盾,先解决哪个,哪个最危险,打哪一仗是最符合民心。

结果呢赵云这个话一开始打动了刘备,刘备犹豫了,有点想要重新考虑,他觉得有道理,这时候张飞这人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头脑简单,张飞就说了,他就责备刘备你忘了桃园三结义,你忘了当时我们的盟约,若陛下不去,如果你不去,我就带着兵自已打孙权去了。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煸动了刘备,要为关羽报仇的心理。当时还有一些大臣,像秦宓,另外就是诸葛亮等等,他们都劝谏刘备,刘备听不进去,而且刘备差点把秦宓杀了。那么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把赵云的那段话,进一步挑明,赵云就劝谏刘备说,要分清公仇和私仇,就是咱们和曹魏之间的仇是公仇,您和孙权之间的仇是私仇,你是为了给兄弟报仇。那个秦宓接着赵云讲的话也是讲您不能徇小义,兄弟之间这种义气是小义,国家的利益是大义。结果刘备不听,所以刘备他是以小义害大义。蜀汉后来之所以没有统一天下,彝陵之战的失败是一个最大的转折点。蜀汉的事业,败就败在这个小义上。而赵云公、私分明,小义大义看得很清,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且提出警告。所有这些都证明,赵云不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眼光远大的战略家。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对于倾注了作者满腔激情的完美人物,罗贯中又是怎样在小说中结构赵云辉煌一生的呢?

光彩一生的赵云

说到赵云还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就是赵云从出场到结局一生辉煌。你看刘备出场的时候,他已经沦落到卖草鞋,编席子了,用咱们现在话来说,是小手工业者,劳动人民,张飞是小业主,有点土地,开一个小酒馆杀猪的。赵云没有过多交代他别的,但是他出场时亮相,救公孙瓒跟文丑大战,这是多么漂亮的一个上场,另外你从结局(来看)关羽被杀身首异处,死了以后都不能埋在一起,张飞被部下所害,刘备大战失败饮恨而亡,马超倒是病故了,而黄忠的死,跟他中箭受伤有关系,只有赵云的结局是最好的,他临死前一两年,还连斩五将赫赫战功,这些地方都看得出来作者是精心安排了赵云这个人物的一生。所以《三国演义》这样表现赵云反映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罗贯中对他的特别喜爱。赵云的人品和武艺在整个三国时期堪称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