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指是《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 中国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 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 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 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东观汉记》,记载东汉光武帝至灵帝一段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它经过几代人的修撰才最后成书。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三史指的是哪三史?

“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后汉书·郡国志序》:“今但_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李、应、晋训解三史,开导后学,发明先义,古今传授,是曰儒宗。”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六经贮巾箱,三史供点窜。”

三史是什么

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1、《史记》

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东观汉记》

是一部记载东汉光武帝至汉灵帝一段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它经过几代人的修撰才最后成书。《东观汉记》的作者有班固、陈宗、尹敏、孟异、刘珍、李尤、刘騊駼等。

《东观汉记》作为编撰时间最早的东汉史料,有着其他资料难以企及的优势,也是其他各家东汉史作最重要的底本。《东观汉记》的逐渐散佚,对东汉历史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之姚之骃、《四库全书》馆馆臣以及吴树平先生对《东观汉记》的辑遗、恢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三史沿革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

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三史指的是什么

“三史”最开始是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即《史记》、《汉书》、《后汉书》。这是中国历史史书“二十四史”中的前三部。

三史指是什么?

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三史指的是?

“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后汉书·郡国志序》:“今但_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李、应、晋训解三史,开导后学,发明先义,古今传授,是曰儒宗。”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六经贮巾箱,三史供点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