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碳燃料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

2、人为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根据对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燃烧条件以及对汽车尾气排放状况的实际量估算,每年全球人为排放的一氧化碳达几亿吨。其中50%以上是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

3、自然源:主要来自海洋、森林火灾和森林中释放出的萜烯化合物及其它生物体的燃烧,此外还有甲烷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对大气一氧化碳的“贡献”。

4、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是汽车。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中,70%左右是一氧化碳。汽车废气的排放与车速有关,车速越大,一氧化碳排放量越小。

5、一氧化碳还来自燃煤的工业生产。燃烧时,供氧条件越差,一氧化碳含量越高。 煤气、水煤气的加工、炼焦过程中也有一氧化碳产生排放。

6、室内一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人群吸烟、取暖设备及厨房。一支烟含13mg一氧化碳,取暖设备及厨房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主要是: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的。

一氧化碳一般是怎么产生的

在常见的化学实验中产生一氧化碳的方法: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过量的木炭,这时由于氧气不足,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1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可燃性。

2可以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还原性。

3有剧毒性。CO是个电子对的给予体,能与血红蛋白的亚铁结合形成配位从而影响血红蛋白的运输氧气,同时CO具有强的还原性,能与活泼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取金属。

一氧化碳简介

一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化学式量为28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上,一氧化碳的熔点为-205℃,沸点为-1915℃,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838g),不易液化和固化。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ppm(5分钟)。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

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13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别称:煤气

化学式:CO

分子量:2801

CAS登录号:630-08-0

EINECS登录号:211-128-3

熔点:-207℃

沸点:-190℃

水溶性:极难溶于水

密度:1250g/l

外观: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应用:制甲酸钠,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

毒性:剧毒

爆炸极限:125%~74%

摩尔质量:2801g·mol−1

偶极矩:0112 D (374×10−31 C·m)

分享

历史渊源

该种气体是在古代用来处决希腊人和罗马人,在11世纪一个西班牙医生第一次描述了这种气体。 最早制备一氧化碳的是法国化学家 de Lassone(在1776年)。他通过加热氧化锌和碳制得了一氧化碳。但由于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了与氢气类似的蓝色火焰,de Lassone错误地认为他制得的是氢气。在1800年英国化学家William Cruikshank才证明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最早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彻底研究的是法国的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在1846年,他让狗吸入这种气体,发现狗的血液“变得比任何动脉中的血都要鲜红”。后来我们知道血液变成“樱桃红色”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有的临床症状。

正是因为这种特点,一些肉品商人用一氧化碳处理鲜肉,可以使生肉不被氧化变色,甚至可以在10℃的温度下保存28天还如同新屠宰的肉,并因此引起非议。美国消费者协会认为即使这种处理没有害处,也会掩盖肉不新鲜的状态,即使肉品处于即将腐烂状态,消费者也不知情。

性质

电子式及结构

碳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氧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样碳的两个

单电子进入到氧的p轨道和氧的两个单电子配对成键,这样就形成两个键,然后氧的孤电子对进入到碳的空的P轨道中形成一个配键,这样氧和碳之间就形成了三个键。其电子式为:

分子结构

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但由于存在反馈π键,分子的极性很弱。分

一氧化碳结构

子形状为直线形。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

物理方面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熔点-207℃,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化学方面

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和毒性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条件:点燃)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实验室一般使用浓硫酸催化或加热草酸分解并用氢氧化钠除掉二氧化碳制得一氧化碳,具体反应如下: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这里特别提示:除非是严格防护下制备Ni(CO)₄,否则不得使用CO还原NiO,因为会反应生成剧毒的Ni(CO)₄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注意:一氧化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是仍然可以一些参与反应,但是特别注意,单纯的高锰酸钾溶液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

常见的常温下氧化CO的反应如下

重要

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组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₄(四羰基镍)、Fe(CO)₅(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但这些物质都有剧毒,且极难治疗!

由于在一定条件下CO可与粉末状NaOH反应生成甲酸钠,因此可以将CO看作是甲酸的酸酐。

毒性: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中毒。

用途

用于制甲酸钠,在冶金工业中作还原剂。

CO+NaOH==高温高压==HCOONa

用于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

制备

工业

工业上通常采取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原理制取

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可将浓硫酸滴入甲酸裂解以制取一氧化碳

亦可用锌与碳酸钙加热,制得一氧化碳。

理化常数

主要成分:纯品。

一氧化碳是怎样形成的?

一氧化碳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主要是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由于烃不能完全燃烧而产生,混在内燃机废气中排出。当汽车负重过大、慢速行驶时或空挡运转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会明显增加。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液里的红血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携氧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害等。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研究证明,人对一氧化碳的承受能力相当高,一个健康的人能短时间承受血液中含量为20%~40%的一氧化碳的侵袭。虽然对人体无副作用的一氧化碳阈值尚未确定,但长期吸收一氧化碳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

日常生活中的一氧化碳是碳单质或含碳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等在氧气不足量的情况下不完全燃烧形成的。

当然除此之外利用其他的化学方法也能制取CO,比如说C与H2O在高温下反应,可生成CO和H2,C与CO2在高温下也能生成CO,还有中学实验室中是用加热分解草酸钙的方法来制取的。方程式如下:C+H2O=(高温)= CO+H2,C+CO2=(高温)= 2CO,CaC2O4=(加热)=CaCO3+CO,等。

望采纳哦!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