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即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运用知识的主体本身。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

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是对知识本身的

“科学”一词是怎么来的

中文的“科学”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民国时期。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但关于中国第一个使用“科学”一词的人是谁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扩展资料

关于谁率先使用了“科学”一词,学界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

《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的作者认为使用“科学”第一人是陈亮;袁翰青认为梁启超最先使用“科学”;樊洪业认为康有为第一个使用“科学”;汪晖则认为严复有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前不久,朱发建又提出近代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人乃王国维之说。

1993年出齐的《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开头处写道:“科举之学。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薄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后来发现,陈亮的《序》文中并未出现“科学”一词,相应地方写的是“科举”,而非“科学”。

袁翰青1985年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梁启超于1896年在《变法通议》中第一次使用了“科学”一词。后来,李华兴和吴嘉勋在编辑《梁启超选集》时找到了当年刊载该文的《时务报》,发现《时务报》上印的是“科举不改”,因而断定《饮冰室合集》排印时误将“举”字当成了“学”字。

杨文衡1981年著文指出,康有为在编辑《日本书目志》时,曾将两本含有“科学”字样的书籍,列入《日本书目志》一册卷二理学门之中。另说在康有为1898年4月进呈给光绪皇帝的《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之中,康曾三度使用了“科学”一词。这是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当然也有人提出来质疑。

杨文衡1981年还指出:严复戊戌变法前后,在其早期译著《国计学甲部》残稿的按语中使用过“科学”一词。但严复《国计学甲部》残稿按语中的“科学”是否真的是1896年写下的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朱发建认为王国维才是中国近代最早、含义明确地使用“科学”一词之人。这种说法还没能得到证实。

中国社会科学网-究竟谁在中国最先使用了“科学”一词?

科学的由来20字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
科学的由来是:
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为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祝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