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六岁那年,有一天晚上,她描红描到最后一个字时,父亲弹起了七弦琴,那优美动听的琴声在静夜起伏回荡。蔡文姬双手托腮,望着窗外,屏息静气地聆听着,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
突然,“蹦”的一声,文姬一惊,忙道:“爹,第二根琴弦断了。”
蔡邕低头一看,果真是第二根琴弦断了,不禁感到十分惊奇,心里又想,莫不是女儿碰巧猜中的。
蔡邕说罢,一面将第二根断弦接好,又继续弹奏起来。他见文姬沉醉在琴声之中,心像藏蜜。想到刚才女儿隔窗辨音断弦,不知是猜对的,还是听出来的,这次
《三字经》里有蔡文姬吗
《三字经》里有蔡文姬。
原文: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具体的故事: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还弹得一手好琴。在父亲的熏陶下,蔡文姬从小喜欢音乐。每次父亲弹琴的时候,她都坐在旁边用心地听着。蔡文姬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父亲还没睡,好象有什么心事的样子。蔡文姬见父亲心情不好,就对父亲说:“父亲,您看窗外月亮多美啊。夜晚这么宁静,您还是弹个曲子吧!”
蔡邕点点头,摆好琴弹了起来。他在演奏的时候,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琴声也变得低沉凄凉起来。文姬看到父亲那么全神贯注,就悄悄退到了外屋。不一会儿,琴声渐渐变得激昂,突然“啪”地一声,琴弦断了。蔡文姬在外屋大声说:“父亲,第二根弦断了吧!”父亲低头一看,女儿说得丝毫不差,心里诧异,就说:“你是猜的吧。”说完,蔡邕把断弦接好,继续弹奏。这回,他要试试文姬的耳力,所以一会儿以后,故意绷断了一根弦。没等他问,蔡文姬就说:“父亲,这回是第四根弦断了。”蔡邕看女儿又说对了,推开琴,到外屋把六岁的文姬抱起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蔡文姬搂着父亲的脖子说:“您给我讲过,古时候,吴国的公子季札听琴声能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晋国的乐师师旷听琴声能知道楚国要打败仗。您弹琴的时候,心里高不高兴我都能听出来,哪根弦断了还听不出来吗?”
蔡邕满意地笑了。从这以后,他就把弹琴的技艺全都教给了女儿。蔡文姬在父亲的培养下,很快就精通琴艺,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音乐家。
《琴史新编》魏晋琴人之蔡文姬
陶渊明的劝学诗联
陶渊明是我国东进时著名的大诗人。
一天,邻家有个读书的少男前来向他请教,毕恭毕敬的行了礼,然后虔诚的说:“陶老先生,我非常敬佩你渊博的学识,但不知你少年时期读书有无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少讲完,不禁仰面哈哈大笑,随即说道:“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凭下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十分懂它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指着一颗稻苗说:“你蹲在这里,仔细认真看一看,告诉我他现在是不是在长高?”那少年依陶渊明所说,目不转睛看了很久,把眼睛都看酸了,仍不见稻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道:“真的没见长吗?那么,原先矮小的稻秧,是如何变得这么高的呢?”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它每时每刻都在滋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同样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擦到,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陶渊明又指着西边的一块大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那时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那天磨成这样的呢?”
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这样的,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学习也是这个道理,要是不坚持读书,每天都有所亏欠啊!”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敢求学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放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同意,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谁知道蔡文姬的故事
东汉王朝经过黄巾起义、各地世家豪族混战、三国鼎立,最后曹操统一北方,建魏国。他为了恢复被战乱破坏的文化,启用了一批文人,其中包括流入匈奴的蔡琰。
蔡琰:即蔡文姬,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卫仲道早亡,蔡琰回到家里。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她被乱兵所掳,流入南匈奴,也有说是匈奴的左贤王将她掳走,嫁给了左贤王。不管是何种原因,她因乱世被掳,做了匈奴人的妻子,生了两个孩子,居留十二年却是史实。
曹操因向来喜爱文学、书法,与蔡琰的父亲蔡邕常有交流。他统一北方后,用重金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了回来,嫁于董祀。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作品表达了流亡异乡的思念之情和返乡时离别两个孩子骨肉分离的悲痛之情,真切感人,对后世很有影响。唐代的《大胡笳》、《小胡笳》和南宋以来的《胡笳十八拍》就是以《悲愤诗》为题材的琴曲。
蔡琰的记忆力很好。蔡邕的著作在战乱中遗失,曹操要她追录出来,她竟能默录出四百多卷。
还有一个蔡文姬辩琴的小故事:蔡文姬九岁时,蔡邕弹琴时断了一根弦,文姬说断的是第二弦,蔡邕以为是她碰巧说对,故意又弄断了一根弦,文姬说出是第四根弦断了。
蔡文姬听琴故事的概括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六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⑤名⑥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⑦邕者,比⑧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⑨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⑩来,至门而⑪去。”邕素⑫为乡邦所宗⑳二,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⑬。弹琴者曰:“我向鼓⑭弦,见螳螂方向⑮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⑯。吾心耸然,惟⑰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⑱于声者乎⑲”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