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制度是明朝被废除的,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所废除。

在丞相制度设立之初,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君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所以逐步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宰相,权力被分散,地位已经大大不如秦朝时的丞相了。于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索性就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内阁接替丞相的职权,至此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就此废除。

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十三年。这一年,是为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与以往世代比较起来,帝国政治制度与机构设置均变得极其简单明了,其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力最终毋庸置疑地全部归到了皇帝手上,即所谓“大权一归朝廷”。其直接后果,则是一目了然,皇帝的威权变得空前之巨大;
朱元璋杀掉胡惟庸宰相之后,正式下令废除了中国已经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而且在他的皇铭祖训中特别明确地规定,如果后代有人敢再建议重新设立宰相的话,就要治之重罪。所以从大明洪武十三年开始中国就没有宰相了。没有宰相之后就意味着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同时要执行行政首脑的工作,这样就给皇帝产生了两种后果:一是使得整个国家权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二是皇帝的工作量变得空前巨大

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专权的丞相胡惟庸后,就彻底废除了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扩展资料: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丞相一职在中央政权里的彻底废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丞相之职,建议权归六部,决定权归皇帝。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

为丞相这一制度殉葬的是这最后的三位丞相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几万人:原丞相李善长,在十年后(1390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左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年之久;

右丞相汪广洋,也因为与胡惟庸案有牵连,在流放途中被诛杀。

所以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

参考资料:

-丞相

-宰相

宰相什么时候废除的

宰相制度废除于明朝的洪武年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初年,宰相胡惟庸结交朋党,打击异己,导致其权倾朝野,擅权独揽,朱元璋深感宰相权利之大,乃至皇权受到威胁,随后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借此案废除一千五百余年的宰相制度。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体系中,宰相制度是联接皇帝制度和官僚制度的重要因素。自先秦萌芽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绵延了近一千多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有关先秦史料中,我们看到的“令尹”实际上就是宰相,秦统一后,国家变大,事务增多,皇帝一个人很难处理纷繁复杂的国是,所以继续沿用先秦已经萌芽的宰相制度,并极力推崇,发展。宰相在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日常事务以及职领百官方面,可以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宰相制度的发展,宰相的权力日益膨胀,发生了皇权的争夺。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制度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中书省起草的诏召制救,要经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有权驳还诏书或封还诏书。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总领百官,庶务皆会而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就使与皇权相争的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对皇权的威胁,最终促进了整个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政权的稳定。
宋代以后,宰相制度进一步衰落,明代初年,出现了宰相专权,经过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宰相,代之以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